1、第十三、十四章区域发展、生态脆弱区的治理与发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9全国百校联盟联考)阿拉斯加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其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坐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它们的生命线。近年来,在北极圈内的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下图为阿拉斯加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提供主要水源B.提供渔业空间C.阻挡海风入侵D.阻挡海水入侵2.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2、()A.迎风坡向,降水较多B.暖流流经,降水增加C.距海较近,海浪侵蚀D.气候变暖,冻土消融3.阿拉斯加北部“醉树”的增多可以()A.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B.促进海陆之间的物质循环C.增加原住居民的燃料来源D.改善当地居民的农业结构答案1.D2.D3.C解析第1题,对于高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冰可阻挡海水入侵,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纬度较高,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夏季,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导致海水入侵,对沿岸村庄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未融化的海冰会阻挡海水入侵,保护沿岸村庄的安全。故D项正确。第2题,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
3、水,造成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故D项正确。第3题,倒伏的树对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居民是有益的,倒下的树越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越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故C项正确。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45题。4.贺兰山对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阻挡西部沙漠入侵B.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C.提供冰川融水补给D.抬升夏季风,增加降水量5.图中区域()A.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C.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D.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答案4.C5.D解析
4、第4题,据图可知,区是宁北冲积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是河水。贺兰山位于宁夏西部,对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阻挡了西部沙漠入侵;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山地能够抬升夏季风,增加降水量。第5题,图中区域,区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区,引黄河水灌溉,适宜发展种植业,A项错。区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水源缺乏,属于半干旱区,但适宜发展畜牧业,B项错。区是宁南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于400毫米,降水丰沛,但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多,不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C项错。区是山地,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D项对。(2019安徽淮北联考)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
5、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68题。6.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固沙植被使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7.据材料可知()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8.
6、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答案6.C7.B8.A解析第6题,主要考查地貌形态特征的形成原因。根据材料,该地原本为平坦的荒漠,A项错误;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说明不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洼地,B项错误;由“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D项错误;根据“绿色斑驳的小沙堆”,可推知是固沙植被使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C项正确。第7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判读。根据图示,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根据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B项正确。第8题,根据材料,人为设置了
7、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力。若在室外进行,受降水影响,三个实验组水分条件会一样,无法进行实验,A项正确。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分对植被的影响,因此与气温、风沙活动无关,B、C两项错误。玻璃房内各地光照条件没有差异,光照条件的差异也不是实验的目的,D项错误。(2019湖北襄阳五中模拟)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高原区。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计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完成911题。9.渭河干流含沙量
8、最大的月份集中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10.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A.汛期变快B.全年都快C.全年变化不大D.枯水期变快11.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A.上游植树造林B.上游水土保持C.下游修建水库D.下游疏通河道答案9.C10.A11.C解析第9题,渭河干流流经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越大,流水的侵蚀作用越强,河流含沙量就越大,其他月份降水少,河流侵蚀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因此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在79月。故C项正确。第10题,河流含沙量越大,河槽泥沙冲淤速度越快,汛期河流流量大,则汛期时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最快。故A
9、项正确。第11题,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流泥沙含量,A、B两项错误。下游修建水库,使其上游水面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会加速泥沙淤积,C项正确;下游疏通河道,会加快河流流速,减小其上游泥沙淤积,D项错误。(2019湖北黄石、仙桃等八市联考)兴凯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1861年中俄勘界后变成了中俄界湖。该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90千米、最宽处约1千米的天然沙坝隔开,沙坝两侧湖面呈现惊涛拍岸和风平浪静的不同景观。湖水从东北面松阿察河溢出,即为乌苏里江源头。读图,完成1214题。12.天然沙坝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为()A.2月B.5月C.8月D.11月13.造成沙坝两侧湖
10、面不同景观的主要因素是()天然沙坝湖泊面积湖水水位湖水温度A.B.C.D.14.兴凯湖湖水成为乌苏里江径流量主要来源的季节最可能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12.C13.A14.D解析第12题,湖水水位低,则沙坝裸露且裸露面积大,反之则小。东北地区7、8月份降水多,湖水水位最高,天然沙坝面积最小,故C项正确。第13题,大兴凯湖面积大,易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大浪;小兴凯湖面积小,不易形成大浪。另外沙坝的阻挡也会减弱小兴凯湖的风浪。故A项正确。第14题,乌苏里江春季有积雪融水,夏秋季节尤其是夏季多雨水补给,冬季其他补给方式少,湖水补给成为主要补给来源,故D项正确。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是不同
11、土地利用类型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速度和幅度的指标,反映人类活动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的魏梁山,在大荔县东南注入渭河,是陕西省纵跨纬度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26931.03平方千米。读北洛河位置示意图及不同时期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完成1517题。不同时期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15.北洛河()A.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B.秋末春初多凌汛C.下游流量小D.流量年际变化大16.相对于19761998年,北洛河流域19982010年()A.降水增加B.城市化水平降低C.河流含沙量降低D.耕地被大量破坏17.19982010年北洛河流域()A.耕地减少是因为水
12、土流失严重B.耕地变化主要出现在下游地区C.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D.出现大面积的退耕还湖答案15.D16.C17.C解析第15题,北洛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年际变化大;支流汇入,下游流量大;由北向南流,无凌汛现象。第16题,相对于19761998年,北洛河流域19982010年耕地、草地减少,林地、城乡用地增加。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出现了退耕还林和城市化,退耕还林使河流含沙量降低。第17题,耕地减少是因为退耕还林,退耕还林主要在地势起伏较大的河流中上游地区。土地利用主要受退耕还林和城市化影响。青藏铁路错那湖段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该路段沙害严重,石方格沙障是该段主要治
13、沙工程措施之一。下图为在石方格沙障(石方格高度为1015厘米)作用下的沙面上空风速廓线。据此完成1820题。18.沙面上空风速随高度变化特征为()A.沙面39 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急剧递增B.沙面39 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比较缓慢C.沙面39 cm高度内,6 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D.沙面2 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19.石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提高植被覆盖率B.截留水分C.保持水土D.增加地表粗糙度20.该路段采取石方格沙障而未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的根本原因是()A.土壤贫瘠B.水热条件差C.投资成本高D.工程量大答案18.D19.D20.B解析第1
14、8题,根据图示,沙面39cm以上高度,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较缓;沙面39cm高度内,各风速随高度增加变化较大;沙面39cm高度内,11m/s风速随高度递增最快;沙面2cm高度内,各风速降低最为明显,选D项。第19题,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上,水分及热量条件差,植被少,冻土广布,风力大,表土受风沙危害重,故该地石方格沙障的主要生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轻风沙危害,选D项。第20题,植物在适当的水热条件下才能成活,而该路段采取石方格沙障而未采用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的根本原因是该路段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居于内陆,降水少,水热条件差,植被生长条件较差,植被存活率低,故该路段主要采取石方格沙障,
15、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3分)(2019西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冰川由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质量,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其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均不容小觑。新西兰南岛面积15万平方千米,南北相距140千米,东西最宽处336千米。羽扇豆俗称鲁冰花,由英国引入后,现已在南岛大量繁殖。连绵的雪山、洁净的湖水和多彩的鲁冰花已成为南岛的旅游名片。下图为新西兰简图及鲁冰花景观图。(1)分析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地区冰川形成的条件。(3分)(2)P湖位于山麓地带,与山谷相连为狭长状。试描述P湖的形成过程。(3分)(3
16、)简述南岛河流的水系特征。(4分)(4)试推断该地适于鲁冰花生长的气候条件。(3分)答案(1)西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雪较多(1分);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1分);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显著,利于积雪保存(1分)。(2)P湖所在山谷受冰川作用(1分),形成狭长状洼地(1分);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1分)。(3)该岛河流皆短小(1分);落差较大,水流湍急(1分);多自西北向东南流(1分);支流少,流域狭窄,各成体系(1分)。(4)鲁冰花喜温凉(1分)、降水较多(1分)、气候湿润的环境(1分)。解析第(1)题,冰川由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南岛位于西风带,西
17、风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地形抬升,降雪较多。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积雪量大。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温作用显著,利于积雪保存,为冰川形成提供了条件。第(2)题,P湖位于山麓地带,受所在山谷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狭长状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第(3)题,读图,受岛屿面积限制,该岛河流皆短小;河流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多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短小,导致支流少,流域狭窄,各成体系。第(4)题,鲁冰花现已在南岛大量繁殖。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说明鲁冰花喜温凉、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环境。22.(17分)(2019湖南长沙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
18、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下图为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的自然原因。(3分)(2)指出甲、乙、丙三地黄土层厚薄的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其成因。(5分)(3)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影响。(4分)(4)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了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5分)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的能源短缺问题,保护植被。答案(1)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1
19、分);侵蚀搬运能力弱(1分);泾河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1分)。(2)乙甲丙(1分)。甲地离沙源地较近,堆积的黄土层较厚(1分);乙地地势低,堆积起来的黄土层更为深厚(1分);丙地离沙源地较远(1分);丙地降水较多,对黄土的侵蚀更强,黄土层相对较薄(1分)。(3)黄土土质疏松,钻探及开挖难度小,但开矿地面作业地基不稳(1分);若是地下开采,易造成地面塌陷(1分);开矿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1分);黄土层覆盖厚,掀土后采矿会增加工程量(1分)。(4)观点1:不正确(1分)。渭河径流量小、水位浅(1分);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1分);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1分);渭河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20、(1分)。或观点2:不正确(1分)。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1分);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1分),水库易淤积(1分);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1分)。解析第(1)题,该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降水少,泾河流量小,沙源物质少;泾河河床为石质基岩,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因此出现“泾清”现象。第(2)题,由图中黄土层等黄土厚度线分析得出,甲为100150米,乙为150200米,丙为50100米,所以甲、乙、丙三地黄土层厚薄的排序是乙甲丙。因为黄土层是西北地区经风力搬运形成的沙尘堆积,甲地离沙源地较近,堆积的黄土层较厚;乙地地势低,堆积起来的黄土层更
21、为深厚;丙地离沙源地较远且地处东部,降水较多,对黄土的侵蚀更强,黄土层相对较薄。第(3)题,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有利影响:黄土土质疏松,钻探及开挖难度小。不利影响:黄土疏松,开矿地面作业地基不稳;开矿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黄土层覆盖厚,掀土后采矿会增加工程量。第(4)题,观点1,渭河流域虽然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但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易造成河道淤积;渭河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因此航运能力差,不宜大力开发。故观点1错误。观点2,北部地区虽然地形坡度大,但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且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因此不宜进行梯
22、级开发水电,故观点2错误。2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白洋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湖淀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下图所示),该湖经历了地质时期万年以来的演变而形成。由于众多河流入淀之势,犹如“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白洋淀。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一个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现在看来,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推测白洋淀由古湖淀范围缩小到现代湖
23、淀范围的自然演变原因。(4分)(2)简述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4分)(3)现如今,为促进白洋淀流域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任选其一,提出“针对该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4分)答案(1)气候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面积缩小)(2分);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挟带物质增多(湖泊面积缩小)(2分)。(2)可以抵御水旱,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改善气候(温湿状况)及美化环境(2分);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保持生物多样性(2分)。(3)生态:合理规划流域用水,确保生态用水量(1分);严格管理入淀水质,防
24、止湖水水污染(1分);开展湖泊治理,提高湖泊水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1分);加强上游区域的育林护林等(1分)。经济: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1分);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增施有机肥,防治水污染(1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利用数量)(1分);控制水产、旅游业规模(节约用水、加强绿色产业发展)等(1分)。社会:加强法规宣传,确保有法可依(1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1分);加强执法管理,确保违法必究(加强节水技术使用,可适度调水,提倡绿色与共享发展)等(2分)。(选择其中一项作答)解析第(1)题,从气候来看,气候
25、向暖干转变,区域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山前洪积扇范围扩大,地势有所增高及入淀河流携带物质增多,导致湖淀面积缩小。第(2)题,白洋淀湿地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作用主要从湿地的生态效益角度考虑。主要考虑对气候、水文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第(3)题,白洋淀区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要分别从生态、经济、社会角度分析,任选其一即可。24.(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景泰川位于甘肃省中部,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昔日景泰川“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风沙不断头,十种九不收”。直到20世纪70年代,建成了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
26、成沃野、绿洲,彻底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21世纪以来,经过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懈努力,大部分弃耕地得以复种。下图示意景泰川位置。(1)分析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的原因。(6分)(2)说明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6分)(3)分析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大量耕地被迫弃耕的原因,并说明耕地得以复种所采取的有效措施。(6分)答案(1)景泰川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2分);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2分);景泰川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
27、导致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2分)。(2)减少风沙灾害,有效地阻止了沙漠南侵(3分);年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景泰川灌区气候得到改善(3分)。(3)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抬高地下水位,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2分)。工程措施:开挖排碱渠(排水沟),将盐碱水排出(2分);生物措施:种植枸杞等耐盐碱的作物(2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可知景泰川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候干旱;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沙活动频繁;景泰川水资源缺乏,且地势较高,难以引黄河水灌溉,导致昔日景泰川“十种九不收”。第(2)题,由材料“通过提水、输水和分水,使景泰川由荒滩、沙丘变成沃野、绿洲”可知,电力提灌工程减少风沙灾害,有效地阻止了沙漠南侵;年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景泰川灌区气候得到改善。第(3)题,由材料“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20世纪90年代,景泰川灌区大量耕地被迫弃耕”可知,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抬高地下水位,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导致严重的土地盐碱化。工程措施:开挖排碱渠(排水沟),将盐碱水排出;生物措施:种植枸杞等耐盐碱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