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工业文明的冲击晚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思想解放潮流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表现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中国的农副土特产日益商品化。一批传统手工业走向没落,如家庭棉纺织业等。(4)影响瓦解着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2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
2、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结果: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5)企业性质:采用官办,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营方式,但存在封建衙门式管理、生产消耗高、西方垄断核心生产技术等弊端。(6)影响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
3、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认识洋务运动的特点(1)目的上: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原因客观条件: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因素: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诱导因素:洋务派引进的西方先进生产技术。(2)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特点:采用机器、雇用工人
4、进行生产;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较少;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很少。(4)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产生。“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二、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1)原因外因:西方文化的传播。内因:晚清政府的推动。(2)表现服饰: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
5、馆、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住宅:中国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2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1)交通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建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建唐胥铁路。(2)通讯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3)大众传媒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出现。三、从“师夷长技”到走向共和1“开眼看世界”
6、(1)背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清朝国势渐趋衰落,读书人、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概况林则徐: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
7、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维新变法(1)背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严复:翻译天演论,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与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1)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
8、诸实践。(2)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3走向共和(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围绕的问题: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实质:围绕三民主义展开论战。影响: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
9、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正确认识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1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2近代开明人士向西方的学习(1)地主阶级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
10、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民族资产阶级背景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内容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3戊戌维新运动(1)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2)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守旧势力强大。主观原因: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11、,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以失败告终。1洋务运动与近代化洋务运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运动引进了大机器生产,为中国创建了近代的工矿交通通信事业。我们知道,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就存在使用雇佣劳动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然而没有自发地出现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在这方面,洋务运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命题思考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外交等各个方面。2维新变法运动推进到制度层面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
12、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以期民族精神及维新事业得以在立宪政体之下充分发挥和推进。变法运动无疑的是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命题思考洋务运动的近代化努力主要限于技术层面,而维新变法运动则将近代化推进到制度层面,更加系统和深入。3“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变化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命题思考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西
13、方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深入。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他运用历史进化论的观点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命题思考史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具有将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近代思想结合的特点。由此说明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料一下
14、面为“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值图”单位:镑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史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1)根据史料一,分析说明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值发生变化的原因。(2)阅读史料二中的诗并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1)史料一中注意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由第一时间段“882 495镑”到第二时间段“2 090 406镑
15、”,说明英国输华商品呈增长趋势。但从第二时间段到第三时间段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英国在华销售受阻。(2)史料二中“1840年后”“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说明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出口,对外贸易兴盛,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提示(1)前期增长是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的结果;后期下降与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本能抵制有关。(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变动评价生产模式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2)经济结构的变动伴随着中国
16、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探究2康梁维新思想的主张和特点史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
17、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1)史料一中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设想?(2)根据史料二,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这反映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史料一中“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18、,行三权鼎立之制”说明康有为主张向西方学习,变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偷运西学之果”指宣扬维新变法、仿行西方政治制度。“不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说明康有为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提示(1)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君主立宪。(2)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维新变法的积极影响(1)从时代背景看: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始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2)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看,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19、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从历史影响看:维新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学习西方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同时,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民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以唯物史观看待洋务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提示】洋务运动采用机器大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洋务运动客观上
20、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洋务运动从科技、思想、教育等方面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观念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始具有现代意识。(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外交上:使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
21、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还原历史情境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练点1: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2020全国卷)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尝试解答_D根据材料“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华商自立公司”等可知,为
22、了应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的扩展,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A项,且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材料中洋务派实施的是求富以自强的方针,没有发生“改变”,C项排除。练点2: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019全国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尝试解答_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
23、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故排除A项;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故排除D项。练点3:洋务企业的创办(2017全国卷)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24、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尝试解答_A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练点4: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2017全国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尝试解答_D从材料信息
25、“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可推断出材料中的现象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唯物史观以李鸿章的观点为切入点,引导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识洋务运动时期民用企业的创办练点2视角独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人借用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创新考查此现象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说明的问题练点3主干知识命题重点仍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洋务企业的发展练点4创设情境1897年,有人指出“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出现诸多新现象,分析原因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5:近代的西学
26、东渐(2020全国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尝试解答_C1876年正处于洋务运动开展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这一时期近代企业在中国兴办,近代科技在中国有较大的需求。格致汇编开设的“互相问答”栏目反映了西方科技在中国受到较大
27、关注,这说明西学传播适应了当时兴办实业的需求,故C项正确。练点6: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尝试解答_D严复是一位维新思想家,翻译天演论主要是为了促使国人变法图存,并非进行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D项正确;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并非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故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
28、务派的主张,故排除C项。练点7:洋务运动的进程及影响(2017全国卷)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尝试解答_B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是由福州船政局承担,然后负责调拨各省使用,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由官办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军队,没有进行市
29、场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近代造船业的经费问题,而非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5表格呈现表格类选择题信息量大,要抓住表格类别,格致汇编中“互相问答”栏目条分缕析分析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比例最大,时间1876年正处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再联系社会需求,判断正确选项练点6转换思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试图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练点7立意新颖通过福州船政局造船费用的变化反映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发展考向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2020南昌高三二模)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认
30、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B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C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根据材料“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张之洞也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得出洋务派中部分成员赞成发展民族工业,这说明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故选B项;根据材料“在洋务运动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和张之洞都是政府的代表并非来自民间,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排除C项;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而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项。2(2020成都高
31、三检测)下图为1893年汉口租界工部局设立的汉口书信馆(即汉口商埠邮局)发行的邮票,图上是一位挑运茶叶的农民。这可以用来说明()A茶叶贸易在汉口具有独特地位B租界当局主导了武汉的近代化C个体劳动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D中西文化融合成为了社会主流A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丝、茶成为列强掠夺的主要商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要,大量出口日趋商品化,在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邮票中农民挑运茶叶,正是茶叶贸易在汉口具有独特地位的表现,故选A项;只是发行了一封邮票,不能体现“主导”作用,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排除C项;汉口租界工部局发行邮票不能说明
32、中西文化融合成为社会主流,排除D项。考向2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3(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王韬瀛蠕杂志中谈到,清季上海服饰旧礼“已亡”,“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学,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衙署隶役,不著黑衣,近直与缙绅交际恬不为怪”。说明此时()A上海地区社会风气日趋奢靡B上海服饰等级观念逐步淡化C戊戌变法推动服饰简约文明D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移风易俗B上海服饰等级观念逐步淡化,与材料中“衣服僭移,上下无别,而沪为尤甚”相符,故选B项;材料中“上下无别”不等于风气日趋奢靡,排除A项;“御狐貉,炫耀过市”并非服饰简约,排除C项;材料中是“清季”,而非辛亥革命后,排除
33、D项。4(2020济南高三模拟)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A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B自由平等观念逐渐为大众普遍接受C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D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A根据材料中“1910年”“奉旨不缠足”等关键词可知,清末新政时期不缠足运动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神州日报的态度,未涉及民众观念,排除B项;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材料所述时间“1910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奉旨不缠足”可知,材料涉及政府政策,并非“大众传媒”,排除D项。考向3近代前期,向西方学
34、习思潮的萌发和演进5(2020张家口高三模拟)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C根据材料“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再是各国分图”可知,魏源通过地图来介绍世界,这说明其不再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故选C项;开启向西方学习先河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魏源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35、说明其还存在“华夷有别”观念,排除D项。6(2020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下表是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翻译出版图书统计情况,材料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1850年至1899年1902年至1904年社会科学113119.9%32761.4%自然科学14225%11221%应用科学29745.4%15610.5%A.新式出版业发展迅速B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C实用主义思潮的消退 D科学技术近代化的完成B由材料翻译出版的书籍中社会科学书籍占比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社会对外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将中国救亡道路从科技转到制度,故选B项;材料无法判断新式出版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近代以来实用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排除C项;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为中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起步阶段,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