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9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2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综合测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12题。1气候和气候形成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A大气环流B纬度C地面状况D暖流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气候在我国均有分布B、两种气候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C、两种气候在欧洲都有分布D、两种气候的气温比较,夏季温差小,冬季温差大解析:第1题,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的成因均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即季风环流。第2题,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没有此气候。答案:1.A2.B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

2、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BCD4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处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都属于背斜,但、处背斜岩层的弯曲程度更大、更易被侵蚀而形成山谷。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处岩层埋藏深度线发生断裂,说明此地岩层发生断裂,并且处岩层埋藏比周围岩层深,应为下降。答案:3.D4.C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56题。5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

3、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解析:第5题,采取相对运动的方法解题。24小时后,天气系统向东移动120千米,可在图中把甲地向西移动120千米,通过所处的气压分布分析。如下图:第6题,现在甲地西部约180千米处受低压控制,正经历降雨天气,3048小时之间,该天气系统会经过甲城市初夏季节,低压系统会形成强对流天气。答案:5.B6.C7(2013浙江)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

4、降0.6,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答案:A(2013福建)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89题。8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9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BCD解析:第8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

5、下游入海口处,故本题选择D选项。第9题,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而较陡,故图符合实际。答案:8.D9.C10(2013浙江)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根据图2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处流速高于处,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

6、,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图1中甲处为凹岸,流速快,主要为侵蚀作用,主要用于修筑堤坝;乙处为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泥沙淤积,不适合修筑港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答案:D11(2013天津)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图1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气温最低。所以从甲地开始气温逐渐降低,到达山顶后海拔降低,气温升高。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多,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所以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答案:B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完成1214题。12该月份最可能是()A1

7、月B4月C7月D10月13影响23.5N纬线上气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差异B纬度高低C海陆分布D距海远近14此时南亚地区的盛行风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从图中看出,此时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太平洋则高压强盛,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该月应当是代表夏季的7月,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答案:12.C13.C14.B下图为“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的气压变化曲线图,”读后完成1517题。15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BCD16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天气系统是()ABCD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天气系

8、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解析:根据图中37日气压值的变化可以判断:为暖锋过境,为高压系统,为冷锋过境,为低压系统。由此可见,四个天气系统过境能产生降水的可能是;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天气系统是低压系统即;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答案:15.D16.D17.C下图为“2011年3月中旬影响我国北方的某天气系统”,据此完成1819题。18下列气压场中(箭头表示风向),易出现上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19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解析:第18题,图示是冷锋,该锋存在于低压槽中。A

9、是高压脊,B是北半球的低压槽,该低压槽出现在气旋的西侧,易出现冷锋。C是南半球的低压槽,图示地区易出现暖锋。第19题,D是北半球的低压槽,出现在气旋的东侧,易出现暖锋。冷锋过境后,气压上升。答案:18.B19.D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2022题。20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答案:C21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解析: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是地

10、下水汇集区,开凿隧道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答案:A22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影响因素是()A地壳运动B内力作用C岩浆活动D外力作用解析: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答案:D下图是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2325问题。23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B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C丙地年降水量最少D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24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B乙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C丙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D丁地气候类型分布

11、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5甲、乙、丙、丁四地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是()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C丙地、丁地D甲地、丁地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可知四地气候类型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只分布在亚洲东部;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大陆性强,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答案:23.C24.A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

12、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D、C两处相比_处气温较高,_处气压较高。A、D两处相比,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_处。(2)图中所示的是_天气系统,数字代号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_,_,_。(3)若该锋面形成了我国北方的暴雨天气,这时,影响亚洲的主要气压中心是_,我国盛行_季风和西南季风。解析:图中冷气团表现为直线水平箭头,说明势力强盛,主动向前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受冷锋影响,该地区将经历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第(1)题,被暖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高,气压低,被冷气团控制的地区气温低,气压高。两地中,A处天气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气温日变化最大。第(2)题,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现象分别

13、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云层反射。第(3)题,冷锋形成了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答案:(1)DCA(2)冷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云层反射(3)亚洲低压东南27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3分)(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乙_,a、b_。(2)该地地壳受到了_方向上力的作用,属于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运动。(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为什么

14、?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地,原因是_。解析:第(1)(2)题,要求据图判断,经过读图可以知道甲地岩层向上凸起,应为背斜构造;乙地岩层下凹,应为向斜。a、b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应为断层。且由图示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该地地壳受到了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了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走向的弯曲变形。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类,其中水平运动起着主导作用。又由图分析:甲构造属于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风化、侵蚀;褶皱构造上面又形成了新的地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发生了下降,形成了沉积环境,为外力沉积提供了基础,

15、据此易得出第(3)题的正确答案。对于第(4)题,甲地属于背斜构造,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成为隧道的选择地点。反之,乙地为向斜构造,岩层下凹缺少支撑功能,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沿岩层向隧道内渗流,导致隧道潮湿,不能修建隧道。甲地为背斜,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降水平(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外力沉积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接受外力侵蚀,以后地壳下沉,接受外力沉积(4)甲上拱的岩层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

16、于保持隧道的干燥乙甲岩层上拱,容易形成储油构造,且其中的隔水层能防止石油、天然气挥发,有利于其富集28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显示的是_半球,判读理由是_;_。(2)图中字母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属于风海流的是_。(填字母)。(3)E洋流沿着_大陆_(东或西)岸流动。(4)洋流F名称是_,每年的6、7、8三个月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主要原因是_ _。解析:第(1)题,根据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流向可判断出图示为南半球,同时还可以看到中纬度西风漂流连成一体。第(2)题,根据180经线可以确定各大洋的位置,结合世界洋流

17、分布、洋流成因去判定。第(3)题,E洋流流经澳大利亚东部。第(4)题,在南半球冬季时,因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导致风力强劲,致使西风漂流强大。答案:(1)南南极存在着以极点为中心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西风漂流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ABCFDE(3)澳大利亚东(4)西风漂流6、7、8三个月正值南半球冬季,高低纬之间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大,气温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特别强劲。在强大的盛行西风作用下,西风漂流特别强大,海面风浪大。29下面甲图为“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a点和b点的纬度相同,乙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1)此时该地区正处_季(

18、填冬或夏),判断的理由是_。(2)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a点空气的垂直运动方向是_,a、b两地空气的水平运动情况是_。(3)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分布在_半球(填南或北),在甲图的陆地和海洋这两个区域中,容易形成乙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_(填陆地或海洋),另外一个区域不易形成这种天气系统的原因是_。(4)乙图各点中,最有可能正在经历暴雨天气的是_,B点的天气是_。解析:第(1)(2)题,从甲图中近地面陆地的等压面向上凸,判断此时陆地上的气压较高,气压较高的地方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第(3)题,从乙图锋面的符号看出该锋面系统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锋面系统形成于低压槽中。第(4)题,不管冷锋、暖锋,降水都在冷气团的范围内,因此此时乙图中A、C两地容易出现降水,冷锋与暖锋相比,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移动,坡度较缓,常出现连续性降水,而冷锋是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冷气团移动速度快,暖气团被迫抬升,因此,C点最容易出现暴雨天气。B点位于暖锋的锋后,因此回答B点的天气就是回答暖锋过境后的天气。答案:(1)冬陆地上等压面向高处凸,陆地较高纬度海洋上气压高,说明陆地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2)下沉从a流向b(3)北海洋此时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空气由中心向外辐散,冷暖气流不易相遇(4)C气温较高,天气转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