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兴贤 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怎么分?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仲虺(hu)祭公(zhi)谋父(f)内史过()然后
2、践五帝、三皇之涂哉(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国以任贤使能而兴(贤、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人,能人)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迩、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近;远离)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 古义:才干出众 今义:知识和能力;能够。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古义:这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1)判断句 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也”字表判断)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没有明显标志,但也是判断句)今之士民犹古之士民(2)被动句 不拘文牵俗(“牵”有“被的意思”)(3)省略句 苟行此道(“苟”前省略主语“国家”)(4)介宾短语后置 不责人以细过(原顺序为“不以细过责人”)七、名句默写
3、 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千门万户曈曈日,_。(元日)看似寻常最奇崛,_。(题张司业诗)一水护田将绿绕,_。书湖阴先生壁只缘身在最高层总把新桃换旧符成如容易却艰辛两山排闼送青来 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年),字_,号_,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出的_、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介甫半山政治家 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有王临川集。王安石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其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
4、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地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2资料链接 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北宋存在大量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他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王安石在
5、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 B、论点论证结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本文属哪种?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明确:五个假设句九、整体预知兴贤兴贤的重要性为什么重要的道理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兴贤的效果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十、文本对译国 以 任贤使能 而兴,弃贤 专 己 而衰。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旺,放弃贤能之士自负专断而衰败。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 所共知
6、耳。这两条必定的情势,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也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周礼地官乡大夫之职:“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流俗:俗人,世俗之人。何 治安之世有 之 而 能兴,昏乱之 世虽有为什么安定的时代有人才国家就能兴旺,昏乱的时代即使有之 亦 不兴,盖用 之 与 不用之谓矣。人才国家也还不能兴旺呢,原因是任用贤能与不任用贤能啊。有贤 而 用,国之福也,有之而 不用,犹 无 有也。有贤才而且能用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但不能用,犹如没有人才啊!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虽:即使。盖:连词。大概因为,说明原因,并带有猜度的意味。谓:意指。犹:如同,好像。商之兴 也 有仲虺、伊
7、尹,其 衰也商朝兴旺的时候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相,商朝衰败的时候,亦有 三 仁。也有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能之士。仲虺、伊尹:商汤王的贤相。仲虺,商汤王的左相。伊尹,商汤王的贤相,助商汤王灭夏,建立商朝。三仁:商纣王时的大臣微子、箕子、比干,因见商纣王残暴混乱,微子离去,箕子和比干都因谏商纣王而被辱杀,孔子称之为“三仁人”。周之兴也 同心周朝兴旺的时候有十位同心同德者 十 人,其衰 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的开国功臣,它衰败的时候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人。同心者十人:十位周朝开国功臣,这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和文母。祭公谋父、内史过:祭公谋
8、父,周穆王的卿士。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内史过,周大夫。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两汉兴旺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等人,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它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等人。萧、曹、寇、邓之徒:指西汉、东汉开国大臣。萧,西汉开国大臣萧何,功列第一,任丞相。曹,西汉开国大臣曹参,萧何去世后继任丞相。寇,东汉大臣寇恂,辅佐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邓,东汉大臣邓禹,辅佐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论功居诸将之首。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皆汉末名臣。王嘉,汉哀帝时任丞相,曾力谏哀帝,被迫害致死。傅喜,哀
9、帝时任卫尉,因谏太后干政被罢免。陈蕃,汉灵帝时任太傅,谋诛宦官,事泄遇害。李固,汉顺帝时任大司农,反对外戚专权,被外戚所杀。魏、晋而下,至于李 唐,魏晋以下,直到李唐王朝,不可 遍举,然 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不可一一列举,然而其间的盛衰的王朝,也都一样啊。从此看来,有贤 而用 之者,国 之 福 也,有 之而不用,有贤能的人并且任用他,这是国家的幸福。有人才却不能任用,犹 无有也,可不 慎 欤?就和没有一样,能够不慎重对待吗?李唐:唐代。遍:普遍全面。今 犹 古 也,今之 天下 亦古 之 天下,今天和古代是一样的,今天的天下和古代的天下是一样的,今之 士 民 犹 古 之士民。古
10、虽 扰攘 之际,今天的士民也和古代的士民是一样的。古代即使是纷扰的乱世,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 今 太 宁,岂 曰 无 之,还有那么多贤能之士,何况今天太平时节,怎能说没有人才呢,在 君上用之而已。关键在于君主用不用他罢了。犹:如同,好像。亦:也是。虽:即使。扰攘:纷扰。犹:连词,相当于“尚且”。是:指示代词,这样。君上:君主。博 询众庶,则 才能 者 进 矣;广泛咨询众人,那么有才能的人就有进身之道;不有 忌讳,则谠 直 之路 开矣;不迩 小人,君主没有忌讳,那么忠言直谏的言路就开通了;不亲近小人,则谗谀者 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 治 矣;那么谗佞小人就走远了;不墨守成规,那么尽忠职守
11、的人能明辨是非,不 责 人以细过,则能吏 之志 得以 尽其效矣。果断办事;不求全责备,那么官吏就能放开手脚,大展宏图了。博询众庶:广泛咨询众人以谋求人才。谠直之路:忠言直谏的言路。迩:亲近,偏信。拘文牵俗:指墨守成规。辨治:明辨是非,果断办事。细过:细节,小过错。效:尽力。苟 行 此道,则何虑不跨如果能这样实行的话,何愁不能超越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两汉三代,而后达到三皇五帝的治世境界呢。苟:假如、如果,作连词。跨:越过,超过。轶:超过,超越。践:履行,实行,实践。涂:同“途”,指治世的境界。文脉探究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句子加以分析。【提示】
12、此句开篇点题,提出论点,运用对比,指出“兴贤”的重要性,“任贤能兴”“弃贤而衰”这是古今通鉴,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不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衰亡。文章开篇概括力极强,语言精练,紧紧抓住读者,让我们不得不读下去。2“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怎样论证的?【提示】此句是对比论证,古时纷扰之际贤能众多,现今太平安宁也要重用贤能之士,再次强调“兴贤”的重要性。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所以无论是“古时扰攘之际”,还是“今之太宁之时”一定要任用贤能之士,因为“得贤才者得天下”。3“兴贤”与国家的兴
13、衰有何联系?【提示】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才,君王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有贤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4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要“兴贤”的?【名师点拨】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然后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反复从正面论证了兴贤则昌,又从反面说明了反之则亡的道理。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历史上兴贤则国昌的事实,以古证今,说明
14、了兴贤的必要性。5文章第二段提出了哪些“兴贤”的方法?【名师点拨】作者认为,“兴贤”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广泛地征求众人的意见,不要有忌讳的事情,不亲近小人,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的细节,不挑别人的小毛病。也就是文章所说:“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也就是强调“适用”,关于王安石的这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从文学的角度综观王安石
15、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王安石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对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是合理的。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所以“木质无文”,失去了文学应有的特色。王安石的文学观点是依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是反对当时靡弱文风而提出的创作观点,因而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
16、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因过于强调“实用”,缺少了文学的形象性和韵味,的确是其缺点。但他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 本文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兴贤则昌”,从正面例证;“反之则亡”从反面例证;假设论证:“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举例论证也颇具气势,“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
17、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佐证有力,说明力强。随堂练笔 选择以上论证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选用恰当事例,写两段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中心的文字,字数200左右。1课内素材开发 兴贤是一篇简短的议论文,文章开篇从国家繁荣、长治久安的角度提出了任用贤才的重要性,然后作者从历史治乱的角度列举了用贤与不用贤的不同结果,得出了“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的结论。在结尾的部分,作者将古今展开对比,说明现在和古代一样,只有任用贤才、远离小人,才能使国家昌盛,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任人唯贤”“兴贤与兴国”“爱国”“发现别人的优点”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
18、材速递 广东三年内将培养万名新生代农民工读书深造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继续读书深造的理想,共青团广东省委将以“北大100”为示范,计划3年内培养一万名优秀的一线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已表示将在今年秋季贡献300个免费名额参与“圆梦计划”。记者了解到,随着“圆梦计划 北大100”引起广泛关注,该项目也受到了各界的质疑。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周建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一种自我提升的途径,但100个名额与广东3000多万农民工的庞大群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圆梦北大”的项目门槛过高,并非针对主流农民工阶层,此外,最适合农民工再教育的课堂,并非“专升本”的教程,而应该是有针对性、实用性,覆盖面广泛,人人可以参加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人才”“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提升自我”“什么是最适合的”等相关话题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