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因为一件事难做我们才失去了斗志,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七课考点 一、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实质和核心、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本单元讲辨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唯物的辩证法,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一,世界是辨证的。即世界本身是联系、发展、矛盾着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第二,世界是唯物辨证的。即世界的联系、发展、矛盾是客观的,既不是“绝对精神”赐予的,也不是主观臆造的
2、。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如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和根本分歧。考点一、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实质和核心我的重难点我的易混点我的盲点(请不断相互发现)我的知识体系基本结构:总特征:发展的观点(八课)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方法论)考点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多样性 1、联系的含义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哲学上的联系与社会生活中人们所讲的具体联系是不同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考点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联系的普遍性意味着世界
4、上任何两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1)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转变,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2)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同联系对事物的不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之间的联系向好的方面发展。不能认为联系的普遍性就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热点关注:2011年12月12-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再度关注三农问题,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因为三农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
5、。这表明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 B C D (2010福建文综)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B.C.D.(2)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提示】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了唯物论思想。
6、考点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它们都是客观的。区别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是自在事物的潜在联系的显化和实现。【疑点】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联系的客观性(1)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3)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拓展
7、】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一方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事物的联系。另一方面,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如:南水北调、人造地球卫星、互联网络等。(2)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注意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注意:(1)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2)联系的形式是可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所以,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联系
8、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3)但是,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必然给人类带来恶果,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2011年12月10日地球上空上演月全食天象,由于天空给力,市民凭肉眼就能看到“天狗吃月”。月全食后,昨晚双子座流星雨紧随而至,随后还有小熊座流星雨(12月23)。一系列的天文奇观接连发生,有人认为,宇宙的神秘力量发威,这是世界毁灭的前兆,2012世界末日真的将来临,这种说法 否定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用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ABCD(2011广东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和加热到3
9、2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室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课间休息:女人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女人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女人没有了男人,就恐慌了。(3)联系的多样性 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方法论要求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10、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考点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4).联系的条件性 注意: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拓展】正确把握事物的条
11、件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原理 内容 要求(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 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 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从
12、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材料:2011年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上决定,中国在2012年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会议还提出,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作出预调、微调。出于“稳增长”的需要,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13、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变”与“适时微调”的哲学依据。(12分)热点关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针对经济形势,提出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体现了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我国货币政策的适时微整与财政政策的保持不变,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体现了对经济运行规律的驾驭和把握,遵循了经济运行的规律。(4分)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14、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国的货币政策要有预见性的“微调”是要依据“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不变”则是根据国内形势考虑了“稳增长”的需要。(4分)我还有存在的问题吗?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我们要注意全面分析和具体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小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又具有客观性,它是具体而有条件的,形式是多样的。总结: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15、联系观为我们展示的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壮丽画面。当堂练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
16、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高考真题 结合材料1
17、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连一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本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