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解析:选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相同B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C任何区域内的群落经过演替最终都会形成森林生态系统D人类活动一定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解析:选B森林火灾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
2、是初生演替,该过程中营养结构逐渐趋于复杂;群落演替最终是否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类活动有可能会使群落演替按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解析:选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
3、上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4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解析:选C土壤小动物常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故设计诱虫器时应注意根据这些特点设计。5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
4、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C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选C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6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
5、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解析:选C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7如图表示的是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
6、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B图乙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C图丙的三个种群一定能形成一条食物链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草原上狮子和猎豹具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图甲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其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图丙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8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
7、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BCD解析:选B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地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总光合作用量、净光合作用产量、生物呼吸量基本保持不变。9结合如表所示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间关系物种1物种2物种1、2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物种1生活在物种2的体内或体表对两物种都有利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注:“”表示有利,“”表示有害。A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不会发生共
8、同进化B可以表示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C表示的物种1和物种2只能是消费者D关系中物种2比物种1同化的能量多解析:选B表中表示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互相抑制,说明二者所需资源相同或相近,为竞争关系,竞争关系会促进二者共同进化;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且物种1生活在物种2的体内或体表,为寄生关系,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为寄生;表示的物种1和物种2相互作用对双方均有利,应表示互利共生的关系,大豆、根瘤菌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但大豆不是消费者;表示物种2以物种1为食,在捕食关系中营养级越低的种群同化量相对越多,所以物种1同化量大于物种2。10.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个种群的资源利用曲
9、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曲线表明M、N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b越大表明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两个种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d越大,M、N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解析: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群摄取的食物种类有一定程度的重叠,表明两种群存在食物上的竞争;b越大,说明该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M、N两个种群之间通过竞争相互影响,共同进化;d越大,食物种类重叠越多,彼此通过食物对对方的影响越大,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就越大。11若将某森林中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10、物种更换树种前占比(%)更换树种后占比(%)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灰桦11005211野生蓝果木303628174红枫405039248山毛榉9209315887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解析:选B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灰桦所占的百分比由100%逐渐降低为1%,即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更换前和更换后比较,更换树种并没有改变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12.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
11、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甲种群可能被淘汰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解析:选C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0,说明甲种生物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表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自身密度的制约。草原中的兔子和牛
12、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二、非选择题13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1)如图是采用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结构。(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
13、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解析:(1)调查植物的数量可采用样方法,对调查结果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属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2)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地获得阳光的能力。(3)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
14、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答案:(1)样方数学垂直(2)增加竞争(3)6次生提前14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图2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_。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_。(2)图1中AI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_。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恢复力稳定性_(填“增强”或“减弱”)。(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_,捕食者的数量为_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解析:(1
15、)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体现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种类数。(2)图1中AI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3)分析该模型,如果捕食者数量下降到某一阈值以下,猎物种群数量就上升,捕食者数量如果增多,猎物种群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猎物数量上升到某一阈值,捕食者数量就增多,而猎物种群数量如果很少,捕食者数量就下降,即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16、因此猎物种群K值为N2,捕食者的数量为P2/2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答案:(1)垂直结构种类数(2)次生演替减弱(3)N2P2/215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木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_(填“能”或“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变化是_。(3)分析图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
17、,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_。(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关系的调控。解析:(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3)图2说明,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指数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4)由图可知:树线上升幅度受到植被厚度指数的制约,即树线上升幅度受种间竞争关系的调控。答案:(1)样方不能(2)次生增加(3)树线上升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指数呈负相关相对静止(4)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