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满江红苏轼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东武南城,新堤就、邞淇初溢。微雨过、长林翠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微雨蒙蒙、山林花叶狼藉的暮春景象,以“红”“碧”代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练。B.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词人被贬密州后内心的极端痛苦。C.“满
2、城争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的盛况,“满”“争”二字描绘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D.下阕的“兰亭修禊事”借晋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来衬托词人与友人相聚于流杯亭的高雅之事。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添字丑奴儿芭蕉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
3、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土之幽情。上片开头借芭蕉寄托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2.词人在这首词中写到“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她的声声慢中写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两首词中的“雨”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少年游周邦彦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东风,海裳花谢,楼上卷帘看。而今丽日明如
4、洗,南陌暖雕鞍。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女性抒情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对比手法, 写男女相契的欢好,情溢于词,韵传字外。B.词的开头两句写山像被石黛染过一样明亮,单衣虽薄却可耐住早上寒气。C.夜春风,“楼上卷帘看”,看的不单是“海棠”,还有自己所思之人。D.“南陌暖雕鞍” 一句借物抒怀,流露出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2)如何理解词的结尾“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
5、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从桂林被谗落职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萧疏:萧条、稀少。尽吸:舀尽。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笔三句,临近中秋,洞庭、青草二湖,风平浪静,境界开阔,烘托出词人内心恬静安宁。B.“素月分辉”三句,既是自然实景的刻画,又是心灵造境的写照。明月的光辉、银河的影像以及湖光水色融为一体,整个空间一片明净澄澈。C.“应念岭表经年”三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的洞庭景象联
6、想到自己在岭南做官的生涯,虚实相生,景与情的过渡顺畅自然。D.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联想等多种表现手法,在委婉含蓄的表达中展现词人不同凡响的气度。2.词的下片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虞美人枕上【注】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注】此词写于1921年,是毛泽东写给夫人杨开慧的,当时二人结婚不满一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海翻波浪”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鲜明地写出“愁”之状。B.一个
7、“晓”字,点出作者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C.下阕末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点出了别离之苦。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2.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景与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A.“不管”“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词人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中的“子”是“您”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您会感慨:逝去的光阴就像这流水一样啊”。C.“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描绘了三峡水利建设的宏伟蓝图,是虚写。D.词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2.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词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上阕通过对暮春花木零落的景象和词人寻春的描写,表
9、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一个“满”字、一个“争”字,表现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表达了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结尾写到如今只有长竹布满故地的山岭,而昔日盛事已成陈迹,再也无从寻觅了。表达了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含有人生哲理。解析:1.“寻春而不得”分析有误,词中写到“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内心的极端痛苦”表述不当,此处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2.解答本题需要读懂全词,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词人的情感。上阕写雨后暮春景物,抒发了惜春的意绪。下阕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兰亭陈迹的感慨。“满城争出”写全城百姓观看曲水
10、流觞的盛况,表现了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一个“满”字、一个“争”字,表达了词人作为州郡长官与民同乐的愜意和自得。“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空陈迹”,词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怀古主要是为了慨今,表达的是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感。2.答案:1.A2.(示例1)相同。虽然本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词人借以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无论是打在芭蕉上还是梧桐上,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词人听来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让词人抑制不住思国怀乡的愁绪。(示例2)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本词中“雨
11、”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思国怀乡之情。解析:1.“人人都栽种芭蕉”错,“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应是“不知是谁在窗前栽种的芭蕉树”。2.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雨”这个意象在词中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同时,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能自圆其说即可。3.答案: (1)D; (2)在“丽日明如洗”的季节,女主人公来到旧时欣赏过的园林。“无风雨”与现在的心境一致,也与上片中的惊风形成对比。一个“喜”字,以充满暖色的心理传达语,流露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喜悦。“春鸟报平安”借春鸟报喜,突出女主人公的幸福与满足之情。 解析:(1)从整体看
12、,虽然这首词写的是相思,但其基调是明丽喜悦的,“南陌暖雕鞍”一句中的“暖”字,更以暖色调烘托出这种情感氛围。而选项中“女主人公相思之时内心的伤感情绪”显然与此处的情感氛围不符。(2)本题考査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词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情感与思想又往往有所寄托,因此,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意象、具体表达情感的词语,提炼出答案要点。如本诗的整体基调是明丽的,而“喜无风雨”中的“喜” 更能体现这一点。因此,答题时,只要扣住“喜”这一中心情感,具体展开结尾几句即可。 4.答案:1.D; 2.词人形象:词的下片表现了一个虽仕途失意但心中高洁、豪迈洒脱、超凡脱俗的词人形象;
13、分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几句,词人联想到自己在岭南做官一年来,虽仕途失意,但月光照我,心底光明磊落,如冰之清、雪之洁;“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二句,清冷的风吹拂着自己的襟袖和日渐稀疏的头发,不免伤感,但广阔的湖面上稳稳泛舟的意兴正浓;“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几句,以大江为酒,以北斗为勺器,以天地万物为宾客,潇洒豪迈的气度尽显,境界超凡脱俗。解析:1.D.错误;“委婉含蓄的表达”有误,应是“雄奇奔放的表达”;2.回答本题应扣住词人的处境和形象,结合原句作答;下片中“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乃是自陈心志,表达诗人内心一片高洁,如冰雪如明月;而“短发萧疏襟袖冷,稳
14、泛沧浪空阔”则是从外形上刻画一个经历宦场波澜,外表憔悴(短发萧疏),但内心依然坚定(稳泛)的人物形象;“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皆宾客”这几句气象博大,境界雄浑,展现出诗人豪迈潇洒的态度; 5.答案:1.C2.本词选取的景物具有凄清、冷寂的特点,其抒发的是作者的思念之苦;而沁园春长沙选取的景物则充满生机、色彩绚丽,其抒发的是作者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解析:1.“含蓄”错误,“对此不拋眼泪也无由”是直接抒情。2.解答此题,可分别从景和情的角度来比较两首词。从景的角度看,本词写天色难明、寒星、一钩残月,景物特点是凄清、冷寂;沁园春长沙描绘的是层林、漫江、百舸、雄鹰、游鱼等,景物绚丽多姿,充满生机。从
15、情的角度看,本词抒发的是作者的思念之苦,沁园春长沙抒发的是作者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6.答案:1.B2.主要靠联想。本词的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上却是密不可分的。本词由词人横渡长江时极目所见的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到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种联想使词顺理成章地从上阕转入下阕,畅想治理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一个新的艺术境界。解析:1.“子”在这里不是“您”的意思,而是指孔子。2.“游泳”和“治理长江的宏图”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要注意寻找两者的联系点。分析本词会发现上阕不是单纯在写游泳,而是由横渡长江所见的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进而由长江日夜奔流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从而和下阕所写治理长江的宏图顺理成章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