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这本书、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
2、,大家一笑。贝尔纳斯的这本书是否说的“老实话”暂时不论,他自题为“老实话”,想来是表示他在位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无官一身轻,不妨“老实说”了。古今中外,大家都要求说“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和见到的。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人们为什么不能和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
3、都得藏着点儿自己,让人莫名其妙。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中国有两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种处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即如贝尔纳斯自己标榜的“老实话”,与他同国的那位客人就怀疑他在用好名字骗人。谁能知
4、道他的话老实或不老实到什么程度呢。人们在情感上要求真诚,要求真心真意,开诚相见。但是“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不看什么人就掏出自己的心肝来,人家也许还嫌血腥气呢!所谓“推心置腹”“肺腑之谈”,总得是二三知己才成。若是泛泛之交,只能敷敷衍衍,客客气气,说一些不相干的门面话。这可也未必就是假的,虚伪的,他至少眼中有你。有些人一见面冷冰冰的,拉长了面孔,爱理人不理人的,可以算是“真”透了顶,可是那份儿过了火的“真”,有几个人受得住!本来彼此既不相知,或不深知,相干的话也无从说起,说了反容易出岔儿,乐得远远儿的,淡淡儿的,慢慢儿的,不过就是彼此深知,像夫妇之间,也未必处处可以说真话。
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总有些不愿意教别人知道的秘密,若是不顾忌这些个,怎样亲爱的也会碰钉子的。真话之难,就在这里。毫无事实的空头宣传没人信,有事实可也掺着点儿谎,就有信的人。因为有事实就有自信,有自信就能多多少少说出些真话,所以教人信。自然,实越多越分明,信的人也就越多。但是有宣传,也就有反宣传,反宣传意在打消宣传。判断当然还得凭事实。不过正反错综,一般人眼花缭乱,不胜其烦,就索性一句话抹杀,说一切宣传都是谎!可是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还当分别而论。贝尔纳斯将他的书题为老实话,那本书总不能够全是谎吧?一个人也决不能够全靠撒谎而活下去,因为那么着他就掉在虚无里了。(选自
6、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不能和不肯说实话,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B.分配的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使得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和不肯说实话。C.生活中有老实话存在,人与人之间才能互信;老实话的多少,决定了社会是否和谐。D.日常的话或多或少是实话与谎话两掺的,两掺的话让人建立了互信,但也产生了猜疑。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宴会上人们谈论贝尔纳斯老实话这本书及其书名开篇,自然引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B.第四段以客人怀疑贝尔纳斯话的信度为例,揭露了贝尔纳斯用老实话这一书名骗人的本
7、质。C.结尾推断老实话这本书不全是在说谎,意在证明“宣传果然都是谎,宣传也就不会存在了”。D.本文在论证中多次谈及人们以及自己对贝尔纳斯老实话这本书的看法,使例证经济而高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只能对少数知说,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B.因为对泛泛之交只能说些不相干的门面话,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C.因为个人的秘密即使对最亲密的人也有所顾忌,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D.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互信,讲真话很难,所以作者认为“心口如一向来难得,口是心非时有不免”。(二
8、)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月宫365”实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5月10日启动的,8名志愿者分批在“月宫一号”实验舱内,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它由一个综合舱和两个植物舱组成。综合舱面积42平方米,高度2.5米,每个植物舱面积50-60平方米,高度3.5米。综合舱中包括4间卧室、饮食交流工作间、洗漱间、
9、废物处理和动物养殖间。志愿者们作为实验操作者又作为实验对象,需要对自身取样,从头发丝、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粪便,还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伊志豪所参加的是2017年7月9日至2018年1月26日阶段。“本次实验的闭合度为98,而目前国际最高的水平就是98。刘红教授是这样解释闭合度的,如果一个人需要100公斤食物,有98公斤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满足,那么闭合度就是98。除了带一些肉食、佐料以及需要给植物补充的营养液外,团队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生活,这就意味着团队成员基本上是要自给自足的生活。”伊志豪介绍说。密闭舱里的水,是100的循环。日常的生活用水使用完以后,会进行处理,之后要用它们来浇
10、灌作物。植物经过蒸腾作用产生空气冷凝水,系统将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团队成员们就喝这些水。“另外,植物光照是24小时的,因为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得靠植物们来提供,我们呼出的浊气,也需要植物来净化。”伊志豪介绍,月宫一号是一个大系统,系统有许多的模块,水循环属于一个模块,气体循环也是。“我们也曾和著名的实验生物圈二号里的志愿者尼尔森(Nelson)博士等人交流过,他们说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基于此,我们也做出了许多改变。”伊志豪说。“月宫种植也有学问。我们总共种植了35种植物,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再次播种,保证生长周期内各个状态的连续性,也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11、呼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伊志豪介绍,舱内的蔬菜、水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得到了精心照料。有了原料,团队成员便想尽法子做出不同的花样。中秋节的时候,还用彩色马铃薯做成了各种点心。伊志豪“发明”了黄粉虫两种不同的吃法。“一种是和包混在一起,完全看不到虫子的吃法;另外一种就是经典的吃法炸制。”伊志豪介绍,在太空实验中,黄粉虫也有许多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还可以以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莱老叶等为食,成为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月宫一号分为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我们生活在综合舱,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就会去两个植物舱走走散心。我比较喜欢听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或是百家讲坛。当然
12、,我们也有负责心理健康的人员,时不时进行通话,聊的也是十分轻松的话题。”“8位志愿者分为2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伊志豪介绍,第二班就是他所在班次。他们的时长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宫365”实验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B.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世界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C.“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D.黄粉虫以实验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是实验
13、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宫365”不仅在闭合度上世界领先,而且实现了有关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B.实验舱中植物经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空气冷凝水,保障了实验团队成员的饮水需求。C.为保证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植物收获后要马上播种。D.伊志豪所在班次的驻舱时长打破了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时长的世界纪录。6.作为志愿者参加“月宫一号”实验舱实验,其自身需具备哪些能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草木故园彭家河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乡村其实是属于草
14、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儿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
15、地方。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把那些粪扫下来堆在一起,作为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
16、一棵古树。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儿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喷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
17、,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
18、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回望老家,草木葱笼。(摘编自在川北)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写乡村属于草木,有水有树才有了村民的扎根与繁衍,照应题目,为下文写草木与村民生活的关系以及“我”的情感张本。B.第、第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老家房子造成的实际威胁。C.第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句,作者从生命体验
19、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剧痛。D.第、第段,作者由点及面,借助叙述和描写,揭示了乡下故园的日渐荒芜已成当今农村的普遍现象及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8.第段所叙写的祭祀大柏树这件事,反映了村民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9.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文知识积累与阅读(一)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本题共5小题)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使人困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往、赴)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懂得) 质胜
20、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浮不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解除束缚)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C.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复,再) 缘染溪,斫荆莽,焚茅茷(顺,沿)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问广博)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生于吾乎(岂,难道)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屈就,屈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推及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2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汪啸园传厉鹗君讳士嘉,字国英,啸园其自号也。世为歙人,居芦溪。君生而颖悟,读书能通大义,期以科目自许。稍长,食指日繁,虑不足营养,遂从事废著,出游楚。间岁归,必具兼珍承色笑以为常。中年父母殁,兴生日益饶,每思亲不及见,夜辄泪浃枕席。君抱义好施,出自天性。秦人有某者,落魄楚中积年。君贷使经营,不立券,不责子钱。某婴疾遽归,君不问也。逾年,某疾革,语其子曰:“我不可负汪先生。”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楚地濒江汉,屡患大水,漂发冢墓,君捐金置槥,募人埋
22、藏。在里中,首葺宗祠,兼治桥道。族人衣食之不给者,往往資焉。生平沉默寡言笑,暇即键户静坐,不为朋从征逐。人有以缓急告,谋划再四,必使得所而后即安。性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子孙。配许氏。子一人,祖荣。(选自樊榭山房集,有删改)注食指:家中人口。废著:买卖。子钱:利息。槥(hu):小棺材。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子孙。B.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子孙。C.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
23、累子孙D.以戊辰年卒/于楚临终语不及/他惟以客游旷日/未葬父母/嘱累子孙13.下列对汪啸园事迹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汪啸园考虑到家中人口渐多,为维持生计外出经商。B.汪啸园在乡里乐善好施,常常资助衣食不足的族人。C.汪啸园热心帮助有急事相求的人,能为他们反复谋划。D.汪啸园聪慧好学,毕生研读各种典籍,学问十分渊博。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子奉遗命至楚,如所贷数归君。人两贤之。 (2) 性喜买书籍,无有厌足,曰:“吾以遗后人也。”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辛弃疾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
24、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注】王谢:六朝时豪门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家乡,陶渊明晚年隐居于此。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既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又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积极心态。B.“晋宋之间事”指的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事情。“都无”二字,表明陶渊明虽身处乱世,却能超然物外,独善其身。C.“自是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的恬然自安。D.这首词不仅表达了
25、作者对陶诗的喜爱之情,对其生活状态的慕之意,也流露出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困扰的烦恼。16.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曾子深知读书人对社会的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所以,他谆谆告诚读书人:“ ”。(论语泰伯)(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跟其他人并无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3)师说中,韩愈指出:“士大夫之族”之所以不愿从师学习,是因为他们有着“ , ”的荒谬心态。(4)短歌行中,曹操借“ , ”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追慕先贤,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
26、完成1819题。沿着山路下行,瀑布已从激流飞湍渐渐变为潺潺溪水。太阳简直是一个出色的变脸王,忽而神采奕奕,忽而 。此刻,它躲进了云层,地面上,瞬时阴凉了不少。溪水继续下淌,地势 ,平坦而且漫缓,满滩卵石发出鳞光,水声也更具神韵了。( )。湖水宛如一个静卧于群山怀抱中的处子, 。湖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青天白云,红花绿树。湖边,那一株株杨柳,披着绿色盛装,就像 的少女,有时在微风中摇曳着枝条;有时则静静地对着这面大镜子,欣赏着自己那苗条的身姿。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没精打采 豁然贯通 安之若素 长袖善舞B.灰头土脸 豁然开朗 安之若素 婆娑起舞C.灰头土脸 豁然
27、贯通 波澜不惊 长袖善舞D.没精打采 豁然开朗 波澜不惊 婆娑起舞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B.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而成的C.溪水和天然雨水,汇集成了这小小的“镜湖”D.这小小的“镜湖”,就是由天然雨水和溪水汇集而成的2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而成的斑斓锦缎中,真正的读者会看到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B.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C.前方使他们兴奋,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
28、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D.在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21.阅读下图,根据图中内容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四、名著阅读22.红楼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第四十二回)中的“蘅芜君”和“潇湘子”分别指谁?蘅芜君是怎样用知心美言消除潇湘子对她的疑虑的? 五、 写作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在你的生命历程中,一定有过这样一个人,或如清香怡人的百合,或如淡雅沁心的野菊,或如逐日欢笑的向日葵,请在“心田上的 ”这一短语的横线处填上一种植物,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