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文化史【高考解读】知高考了解高考动态,把握高考趋势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与重视,近几年高考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有所增加。近几年高考对相关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科学技术成就的识记层次、艺术的风格特点、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等知识点。应考策好对策,高效、实用、有效识记重大的科技成就、文学艺术风格特点等,理解科技技术成就和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因和科技思想特征等,如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每一代文学主流形式所反映的时代风貌。【核心解读】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演变历程(以儒家思想发展为线索)1、冷遇与创立(春秋
2、战国)“百家争鸣”(1)背景物质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政治条件: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阶级条件: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的活跃并受重用思想文化条件: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内容流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成就阶级立场特征与贡献儒家孔子(春秋)主张:“仁”、“礼”、德治、中庸成就:教育思想、六经、创私学没落的奴隶制贵族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主要是一些治国原则与道德准则。提倡德治,强调 道德感化,孕育了中国传统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孟子(战国)主张:“仁政“、性善论、民贵君轻新兴地主阶级荀子(战国)主张:仁义、王道、性
3、恶论、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新兴地主阶级道家老子(春秋)哲学:道是万物本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没落的奴隶制贵族崇尚自然,超越功名利禄,追求精神自由,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战国)逍遥论、齐物论没落的奴隶制贵族法家韩非子(战国)主张:法治观、集权观、改革观新兴地主阶级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求,成为变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非乐、节命、节葬、尚同平民阶层讲求实际、功利,一度成为显学(3)意义: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沉重挫折(秦)焚书坑儒(思想文化
4、专制政策)3、改造与正统(汉代)董仲舒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目的: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3)内容主张评价认识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虽然充满唯心色彩,却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董仲舒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积极性和消极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
5、新儒学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具有神学倾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三纲五常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但是“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董仲舒新儒学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5)评价积极: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
6、封建统治;思想上,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消极:维护封建专制等级秩序,具有神学色彩,是唯心主义,其主张愚民政策,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4、冲击与挑战(魏晋至隋唐)佛道盛行、三教合一5、转型与成熟(宋明)宋明理学(1)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2)内容创立北宋五子A、 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B、 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C、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D、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成熟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A、思想主张
7、:理气论、道统论、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新发展陆王心学A、陆九渊:心即理也、发明本心B、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核心)。(3)评价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奋发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维系三纲五常专制的统治,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6、批判与继承明清早期启蒙思想(1)背景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理学僵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主要著
8、作评价李贽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童心说藏书、继藏书、焚书、继焚书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法治,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倡导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主观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运动是绝对的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4)
9、性质: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5)评价是中国古代中上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冲击了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深刻影响关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古代中国文学主流形式(1)演变时间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与作品特点时代背景先秦诗歌诗经现实主义风格,四言为主,重章叠句;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兴起;分封制的瓦解,社会动荡;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楚辞楚国方言,句子参差不齐,浪漫言主义风格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
10、二京赋半诗半文的综合体唐唐诗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前期开朗奔放、刚刚健清新,;后期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家统一、政策开明、中外交流频繁;科举制的促进宋宋词婉约派:柳永豪放派:苏轼句子长短参差,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抒发感情,并可配乐演唱。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社会矛盾尖锐(词更能抒发感情)元元曲关汉卿、马致远散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章回体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2)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状
11、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3)趋势:世俗化、大众化2、文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1)文字演变及其趋势演变: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2)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特 征发 展楷书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实用价值较强楷书始于东汉。魏晋有钟繇和王羲之;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审美价值较强。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行书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雅俗共赏。经过
12、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王羲之、唐代颜真卿、宋代苏轼(3)京剧(1)形成与发展形成(道光年间):“徽汉合流成熟(同治、光绪年间):同光十三绝(2)特点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四、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思想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发明过程外传影响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5世纪传入欧洲
13、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火药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西欧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 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2)影响科技发展的原因规律性分析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政策等)经济因素(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等)开放因素(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历史因素(科技的继承与创新)教育因素等等2、古代中国科技思想的特点重人文轻理论、重实用、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
14、文明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知识升华】一、诸子百家思想的贡献与现实价值1、儒家“仁政”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同,对于调节人际关第、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也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无为的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观、改革观,对于当今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来说,具有借鉴意义。4、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对今天人们所追
15、求的平等博爱、和平和尊重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全面理解儒家思想及其发展1、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1)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主要是一些政治上的治国原则和道德准则,强调道德的感化,具有理想化色彩。一是都谈论人性。孔子“仁”的思想包含了对人性的看法,孟子与荀子分别是性善论与性恶论。二是都主张以德、礼治国。如孔子提出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思想。(2)汉代儒家思想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后,融入了道法两家思想,以及阴阳五行思想,具有神学色彩,新增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主张。适应了汉代巩固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3)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
16、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思辨性更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4)明清儒家思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跳出儒学范畴,是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即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批判儒学当中不合时宜的君主专制、重农抑商等思想,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等。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1)相同点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
17、了积极影响。(2)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学。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三、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区别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西方的科技是与机器大生产密切相连,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
18、。是科学实验的产物。四、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衰落原因)古代中国科技长期以来是领先于世界的,明清时期却落后于世界,与社会环境、封建制度的阻碍有关。其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政策: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工商业发展。3、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4、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正常文化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条件。5、传统:传统价值观念的约束。长期重文轻理。科举考试主要考诗赋、对策等,不利于科技的发展。【体悟高考】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
19、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3(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4(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
20、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5(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BCD6(2015浙江文综12)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陆九渊塞内卡王守仁泰勒斯ABCD7(201
2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参考答案1、C【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春秋战国时
22、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2、A【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3、B【解析】“克己复礼
23、”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C项错误;“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思想主张4、C【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24、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5、C【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程朱理学为正宗,故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正确;王阳明
25、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6、C【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故正确;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故正确;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故正确;泰勒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万物始于水”,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思想主张7、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