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837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六章 自然灾害 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遥感技术和GIS的应用在抗灾减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D)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解析: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2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C)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灾中作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灾后能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 BC D解析: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灾后作出灾情评价,防灾减灾。下图为2

2、015年第10号台风“莲花”移动路径图。据图完成35题。3该图像利用的技术主要是(D)ARS,GPS BGPS,GISCGPS,雷达技术 DRS,GIS解析:该图像的信息来源于RS技术,图像经过GIS处理。4由图像可知高新技术在台风监测中的优越性有(C)展现台风形成过程发现台风中心估计台风移动方向估计台风的强度A BC D解析:利用遥感可以展现台风形成过程,发现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移动路径、方向和速度。5气象卫星设备中接收台风信息来自(A)A电磁波 B地面温度C红外线 D可见光解析:气象卫星设备中接收台风信息来自电磁波。2005年山东夏蝗发生面积达到450亩,属大面积发生,占全国发生面积的一

3、半。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根据材料完成67题。6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C)A遥感技术B卫星技术C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D地理信息系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治蝗过程中,首先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取地面作物受蝗虫影响的情况,然后通过卫星定位技术来精确定位,进行防治,故C项正确。7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A)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须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

4、,探测的范围会更大解析: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所反射的光谱与正常农作物反射的光谱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通过遥感技术获得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是日本某地地震前后的图像对比。据图回答89题。8此图像的获取主要依靠了(A)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人工现场拍摄解析:获取图像信息主要依靠遥感技术或现场拍摄,图示范围较大,不应是现场人工拍摄所得。9据图可以直观看出(B)A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总数B海啸袭击的范围C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D地震的震级解析:人员伤

5、亡总数、经济损失总量及震级依靠图像不能直观看出,但前后图像对比可看出海啸袭击的范围。中国邮政为纪念杂交水稻研究40年,于2013年10月25日发行杂交水稻特别邮票1套2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据此回答1011题。10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图中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B)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解析: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其可用于估算粮食产量。1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

6、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B)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解析: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可运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12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B)A地理信息技术被称为“3S”技术,即RS、GPS、GISB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C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不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全过程,只能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D地理信息技术只能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解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3S”技术,即遥感(RS)、全球定位

7、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故A错。B是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正确叙述。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并且应用越来越大众化,如GPS导航,故C、D错。故选B。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海拔高度在1 1734 50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2009年四季度到2010年上半年持续干旱,但8月7日22时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

8、亡,电力、交通、通信中断。材料二舟曲位置图和泥石流暴发示意图。(1)本次灾害主要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灾情,这种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与人工实际测绘相比,这种技术的优点有哪些?答案: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等特点,从收益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2)遥感技术几乎应用到地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请拟出与舟曲县有关且符合下列三个应用领域的课题名称。(3)“3S”技术常综合应用,你认为在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可怎样运用?试说出两条。答案:RS获取泥石流灾区的动态信息,GIS分析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装载GPS的急救车发送信息到监测中

9、心,GIS监测急救车是否偏离预定路线;RS获取山区遥感信息,并可判断泥石流发生的方向,GPS获取受灾的精确位置,引导救援人员及时、准确到达受灾地点等。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的关键仪器是传感器,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更新周期短,适应性强等优点。第(2)题,根据第1行的提示选取课题即可。第(3)题,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根据以上“3S”技术的特点及区分进行分析举例。14我国是

10、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以下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材料二2002年从3月18日傍晚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持续时间最长达100小时,甘肃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20日一天内便给北京“输送”了3万吨沙土,北京人均分摊3千克。材料三2002年3月29日中国环境报以“高科技千里眼锁定沙尘暴”为题报道: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

11、区别,已建立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东部平原区(填灾害区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通过大规模的治河(或治水)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答案: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干旱少雨,冬春季常出现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3)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

12、害,可采取哪些对策?答案: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4)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C)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事象的发生、过程、影响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5)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内,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严重,尤其是东部平原区。泥石流、滑坡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第(2)题,沙尘暴的形成有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地区,气候干旱少雨,以及冬春季常有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第(3)题,针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营造防护林体系来防风固沙,减弱风力;退耕还林、还草、还牧,降低载畜量等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裸地面积。第(4)题,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水平目前尚处于预报阶段。第(5)题,根据遥感在自然灾害研究中的作用相应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