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825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BY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乡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5月质量检测历史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秦汉政治逐渐走向大一统,为了加强专制,中央除设三公九卿外,还设有地位与之相当的中尉和将作少府,其中中尉的职能是 A主管宫廷工程修建 B主管京畿治安 C主管地方治安 D主管宫门屯卫【答案】B考点:三公九卿。中尉我国古代官名。战国时赵国初置。秦汉时为武职,掌京师的治安警卫,故选B;A主管宫廷工程修建的是营造司;C主管地方治安的是县尉,以下还有亭长D主管宫门屯卫的是卫尉。2.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的

2、主要表现在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 B C D【答案】B考点: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废宰相,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为外儒内法,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中吸取了道、法、阴阳五行思想故 错误汉武帝在中央设御史台,西汉初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在地方各州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地方沿袭秦郡县制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故正确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虚,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3、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考点: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隋朝的三省制度。唐中宗不敢通过中书省发下任命官吏的诏书,而改用它法,正是说明了三省六部制度对皇权的制约。制度都有两面性,三省六部制度可以弱化相权而加强皇权,但是也同样可以制约皇权,实际上封建社会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历史。因此,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质则是对皇权的一定程度的制约。故答案选择D项。 4.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及起考贡士

4、,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 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答案】D 考点:科举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等文字说明唐朝时仍有豪门把持了科举考试,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故本题选择D。5.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

5、法基本站 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本题考查的是对程朱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客观唯心主义主要指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A项和D项指心学;B项是朱熹的方法论;C项强调理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理是世界的本源应该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6.从经济

6、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首先要理解“近代”这一概念,“近代”是指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主要特征有政治上实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经济上大机器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选项C说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答案为C。7.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

7、相关表述正确的是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A BC D【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隶书具有雄放洒脱、浑厚深沉的特点,草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所以错误;、说法正确,故选B。8.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建立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

8、了智者学派的兴起A B C D【答案】B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信息,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局限:高度发达的直接民主,但这种民主容易被个别野心家利用。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并不享有决策权,故中的“全体雅典居民”说法错误。“公民在演说诱导”的说法不合雅典的史实,故 正确,民众很可能受到演说家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故正确。故选B。 9.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

9、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答案】B考点:文艺复兴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运动起点”可知这应为近代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故排除属于智者运动的A项、宗教改革运动的C项、启蒙运动的D项。10.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6400公里就可以到达中国、日本和印度了。这个错误的推断得到了对航海所知甚少的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从而发生了横穿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之行。这次航行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B美洲的商人

10、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C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进程D促使人们更强烈地探索未知世界【答案】B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发现了美洲,从而开始了对美洲的掠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因此A项正确;发现美洲是美洲走向世界的开始,但是美洲文明遭到了灭顶之灾,因此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CD项也是正确的。11.17世纪以,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因素是A都是岛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B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C都是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 D通过垄断性贸易公司殖民扩张【答案】D考点:早期殖民扩张。A项错误,不符合荷兰的情况;B项错误,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应该是

11、西班牙和葡萄牙;C项错误,不符合荷兰的情况;D项符合题意,二者都建立了东印度公司。12.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答案】C考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依据所学知识,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后期,形成了内阁可以提前大选的惯例,促进内阁制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

12、善。故材料表明责任内阁制的进一步发展,选C。1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产生影响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得以产生【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是因为受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即工厂的产生,所以答

13、案选D,A B两项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但与题意强调城市变革不符,C项明显与题意并无直接关联。14.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不可能从中找到下列哪一个问题的答案?A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什么 B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C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是什么 D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答案】D考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而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十月 革命尚未发生,故不可能从中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15.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

14、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答案】B考点:1787年宪法。A项明显错误;B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是正确的,国会通过的法律,经过联邦法院的审核被认为违反宪法就能看出这一点;C项错误,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的体制;D项错误,国会通过的法律并非要通过联邦法院的批准,而是审核。16.辛亥革命后

15、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考点:辛亥革命意义。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有材料中“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可知第一点强调的是民族意识,第二点强调的是民主意识,这充分说明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只有项符合题意。项只说了民族方面。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1

16、7.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康梁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C考点:义和团运动。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理解。分析题干材料,抓住“民族主义”、“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利用”等关键信息,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相关知识,只有义和团运动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从反洋教开始,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被清政府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18.下表是19世纪中期英国

17、输华货物统计表,其中导致1844年进口猛增的原因是:年代1842184418461848正当贸易货物总值(万英镑)96.9230.5179.5144.6A.鸦片输入减少 B.自然经济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 5%的低关税【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从表格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口迅速的增加,这是中国在被迫签订的条约中失去了大量的国家主权造成的,故选C。ABD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说法不全面。19.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C“打扫干

18、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从题意来看,外国的一切船只进来都得重新批准,属交政策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不属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排除D项。“另起炉灶”是指否认中国政府时期的外交关系,“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均与时间不符,排除。20.电影我的出现了一些有关巴黎和会的镜头,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 B威尔逊在会上出尽风头,带头在合约上签字C会议开得一团和气 D日本代表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讨论【答案】A考点:巴黎和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是一场帝国主义

19、国家的分赃会议,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各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的利益罔顾公平与正义,无视中国的合法权益将青岛主权转让给了日本,各国争论激烈,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表述不符合巴黎和会史实。21.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在巴黎和会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所以选A。22.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

20、:“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迁移所学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从“德国作家”“法兰西战役”来判断,说明德国即将进攻法国,再结合“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等信息,可以判断B正确。23

21、.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 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方的战略要地列宁格勒,苏军进行了殊死的抵抗,1943年2月,苏军取得战略胜利。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了对德作战的方针;会后英美联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美军攻占柏林,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A.1处错误 B 2处错误 C.3处错误 D 4处错误【答案】D考点:二战中的重大战役。“突袭苏联”应为“突袭波兰”;“列宁格勒”应为“斯大林

22、格勒”;“雅尔塔”应为“德黑兰”,“美军”应为“苏军”。故答案选择D项。24关于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经济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C1946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取代【答案】A考点:战后国际格局。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于1947年3月,C错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D错误。25唐朝时,波斯

23、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右图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 A“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C“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答案】B考点: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分析选项,C所描述的商品和题干描述不符,D项没有涉及市场所买卖的商品种类,A项涉及的商品是“江货”,应该指的是一些水产品,与题干所涉及的珠宝玉石等无关,B项五陵代指富人,此句大意是有钱公子哥们在金市东街附近(玩),这里的金市指的就是长安的西市,所以答

24、案为B。26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种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A反映了唐朝主要经济中心在豫皖地区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C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D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答案】C考点:手工业的发展。材料中涉及当时一些地名,从中可以看到唐朝行政区划;材料介绍了北方宋州、南方江南东道的丝织业发展情况,反映南北方了丝织业发展特点。ABD项无法直接得出。27.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

25、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A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答案】C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所述的是在雅典民主之下,领袖人物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人民的喜好而成为领导,所以他们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必须要取悦于人民,这是民主制度弊端的体现,故选C。 28有学者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治”文

26、化传统B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局面D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至今【答案】C考点:古代政治制度。从材料“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可以看出这是说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分封制、郡县制已经在现在不实行,行省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29.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 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 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设中书省、枢密

27、院、御史台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材料并未体现三权的相互牵制问题,排除A;中书省只是“左手”,故并非独大,排除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但绝非控制行政权和军权,排除D。故本题选B。30.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答案】B考点:五四运动评价。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

28、料中“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信息与当事人回忆录明显不符,说明当时的报纸有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故本题选择B。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40分)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

29、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5分)【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4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专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 否 (1分)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

30、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4分)考点:君权与相权关系。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1)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一,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但四人措施的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回答;(2)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31、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

32、撤回任何意见。” 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伏尔泰语录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利单独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利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的原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这些主张

33、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4)以上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主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答案】(1)主张“美德即知识”、教育造就治国人才、人要认识自己。(2分)体现了人文精神(2分)(2)意见:因信称义(信仰得救),简化宗教仪式,圣经面前人人平等,俗权高于教权(2分)影响:促使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2分)(3)思想: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1分)材

34、料四:三权分立。(1分)作用: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4)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2分)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1)依据材料一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即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这些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意思是

35、信仰上帝即可得救。马丁路德的思想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3)材料三伏尔泰指出“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提倡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材料四孟德斯鸠提出“必须用权利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利既调节配合,有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创立三权分立学说。第二小问需答出启蒙思想的主要影响。(4)材料一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材料二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材料三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成熟,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其共同影响是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3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

36、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长时间,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有学者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请回答:(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

37、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用史实说明你所同意的观点的理由。(5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2分)(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3分)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3分)不敢发动群众。 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民主思想。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选其中一个方面回答) (2分)(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3分)考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1)据材料一回答,“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的思想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2)材料二中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第二种观点,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第三种观点,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论述,注意需论据充分,论证严谨。(3)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看法。研究者的阶级立场不同、时代和历史学的发展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