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802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二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3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这反映出二者都主张A复兴周王朝 B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

2、朝C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D严格社会等级,反对百姓追求富裕2.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B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D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3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孔子提出:“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孟子总结了夏桀、商纣亡国的历史教训:失其民心。宋代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这体现出几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A反对征收赋税

3、B体现民本思想C发展社会生产 D重视强国富国4.韩非子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这体现了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A实行严刑峻法B加强君主集权C进行变法图强 D实行郡县制5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

4、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象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C维护封建纲常秩序D促进家庭和睦稳定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其中体现了作者主张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7.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些不同的历史叙述反映出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

5、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岛田虔次(19172000)A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8.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

6、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9.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田”、第二章“粟米”、第三章“衰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A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B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C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D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10.下表为汉字“王”“父”“夫”“族”

7、在说文解字中的注解。这主要反映了汉字解释王“王,天下所归王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父“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为手持刀斧之形”。斧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武器。故用“父来表示手持石斧,具有成权救导子女的父家长”。夫“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 夫”像一个正面的人端然站立,头插发簪,乃权利之象也。族“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口从矢。“口”为旗帜,夫为箭。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11.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

8、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小说三国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12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1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教化文本,屈原

9、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华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展现了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C反映了文学表达形式逐渐高雅化 D社会矛盾激化促进文学繁荣14.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A对外开放的程度 B思想解放

10、的尺度C社会转型的难度 D政治改革的方案15.“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这说明该思想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16.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

11、文化精神17.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18.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19.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A系统梳理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 B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C抓住了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中的主要矛盾 D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奠定理论基础20毛泽东说:“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

13、、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江泽民也说:“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材料中两个“伟大的工程”的共同含义是要求中国共产党A永远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于一九七八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十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办好外语学校、构筑高校外语教学体系、编写外语教材等工作也在会后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这表明外语教育A服务于新时期工作中心的需要 B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为中国加入全球化奠

14、定了基础 D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2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23.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

15、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第卷(非选择题,共54分)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4题24分,25题12分,26题18分,共54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

16、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

17、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材料四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2)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

18、依据材料二,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6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鸦片战争以降,中国在时间上进入了近代史,在空间上也进入了世界史。与此同时,中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统断裂、秩序脱序、意义丧失的危机。在文化危机和冲突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也自发和自觉地进行文化选择。根据近代历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是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承认器物上不如“夷人”,于是“师夷之长技”;第二期是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承认制度上不如对

19、手,于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制;第三期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承认文化上不如西方,于是高扬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学习西方文化。近代文化发展的历史缺陷,在于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救亡和革命两个历史主题时,相对地忽视了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能代替和改变文化与科学落后的状况。摘编自周朗生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及其现代启示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中国近代“文化选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为人类文明

20、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发明(印刷、火药和磁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新工具,格言129条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兵器家龚振麟借鉴英军火轮,并参考林则徐提供的车轮船图仿制成“车轮战船”。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通车。1914年,任鸿隽等一批留美学生,组织民间的中国科学社。1928年,在蔡元培推动下,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央研究院。随后,在殷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和甲骨卜辞,筹建了紫金山天文台,还对我国的地下

21、资源作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20世纪30、40年代,涌现出叶企孙、吴有训、吴大猷等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取得了人工合成胰岛素、“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2016年,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1

22、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5月30日,成为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8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特点进行分析。(10分)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1-5 CDBBC 6-10 AABBD 11-15 CDACD 16-20 DBDCB 21-23 AAD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其中24题24分,25题12分,26题18分,共54分)24(24分

23、)(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接纳与强力推行。(4分)(2)理学家吸收了佛道等宗教思想思想,形成了注重思辨、思想体系严密的新儒学体系(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4分)(3)政治设计:主张开明君主政体,限制君权;君臣治权平等;强调法治;实行学校议政。(4分)评价: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冲破儒家

24、思想的统治。(6分)(4)原因: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其内容本身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的特殊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薄弱);其内涵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容易被认同。(任答三点得6分)25(12分)示例一:中国近代文化选择体现了“救亡”的时代性。说明:材料显示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大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而兴起的,无论是洋务派选择西方的器物文化,还是维新派和革命派选择西方的制度文化,甚至激进派选择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文化,都发生在中华民族危机加重的情况下,这说明时代要求影响着文化的选择。近代中国面临西方列强

25、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成为了时代主题,而文化的选择正符合了此主题。在此主题下中华文化不断被改造、不断进步,甚至不断西方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12分)示例二:中国近代文化选择具有不断深入的递进性。说明:材料中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有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选择具有不断深入的递进性特点。中国近代文化选择的递进性,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反省传统文化并对其不足认识日益加深的过程。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了中国军事技术的不足,而极力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甲午战败后,维新派认识到了中国政治制度难以适应工业近代化的需要,从而提出了在制度上学习西

26、方;辛亥革命后,激进派认识到没有民主的文化就没有民主的制度,从而大力提倡从思想上启蒙民众的民主意识。在这一文化选择的递进性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发展。(注: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12分)26. (18分) (1)火药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总之,三大发明推动欧洲国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8分)(2)特点:水平方面:科技发展从学习西方到领先世界(或科技水平由落后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原因方面: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晚清时期,面对民族危机,开始向西方学习近代科技;清末新政推动科技的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落后。民国时期,政府组织科学家开展科技研究,取得一些显著的科技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学规划,取得一批尖端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