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72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6课 春江花月夜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要表达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可以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基本方法:一、置身诗境就是要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反复诵读,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体会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置身诗境得做到“三要”:1反复诵读。古人指出:“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声,声亦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已,庶渐渐可入佳境

2、。”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诵读时,这首诗以它整齐的文字符号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听觉等,将文字、语音所表现的事物转化、还原为具象,并将诗中六种有代表性的秋景联结成有表现意义的联合体,直至把它们合成一幅完整的秋景图。2沉浸其中。我们应该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古人说过:“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二)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感受者与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自己所创造的。”(艺术论)3借

3、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在生活中,我们本来有过某种审美经验,然而那是模糊的、潜在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忽然读到一首诗,说出了自己想说却说不出的话,于是置身诗境得到快慰。二、缘景明情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进行鉴赏。1联缀意象,感受情思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我们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联缀起来,就

4、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在深秋的午夜,不仅看到了月落,听到了乌啼,感受到了寒霜满天,还看到了渔火映照江枫。诗人将这些物象与午夜钟声联缀在一起,塑造了完美的意境,真是身在客船,愁情难解,整首诗达到了情与境的和谐统一,感人至深,精美超拔。2想象补充,体会情感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象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个主要意象来写,而

5、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处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赏读时应抓住这一意象,再通过自己的想象填补,从而领悟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3赏析出色,品味精妙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例如杜甫写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浮”很是神奇!辽阔的吴楚被洞庭湖水分割,天地可以漂浮于水面,看似荒诞,实则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想象,更见洞庭湖的雄阔、浩瀚。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意境全出,枝头便成了“秀台”,朵朵杏花

6、纷纷浓妆淡抹,秀出了满眼的盎然春意。4以景言情,点睛之笔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结句“高高秋月照长城”,融情入景,以景结情,把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使诗情得到升华。第6课春江花月夜导学目标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诗歌景物之美。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诗歌情感。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陈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

7、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创作此诗时,诗人也许宦游在外,也许羁留异乡。他的春江花月夜极为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号称“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也因此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1)兵曹,古代管兵事的官员,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2)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8、并取字;女子十五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3)木主,即神主,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4)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5)缗(mn),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扁舟(pin) 滟滟(yn)衣砧(zhn) 霰(xin)纤尘(xin) 碣石(ji)青枫浦(p) 汀(tn)芳甸(din) 潇湘(xio)2通假字鱼龙潜跃水成文(“文”通“纹”,波纹)3一词多义(形容

9、词,哀婉委屈状)(动词,辗转)(动词,往返回旋,来回地走)(动词,犹豫不决)(动词,怜悯,哀怜)(形容词,可爱)(形容词,可惜)(动词,停止)(动词,治愈)(动词,完结、完毕)(副词,已经)(shn,动词,能承受、禁得起)(shn,副词,尽)(shn,动词,超过、胜过)(shn,名词,优美的景物)4词类活用落月摇情满江树(形容词作动词,洒满)5特殊句式白云一片去悠悠倒装句,定语后置,正确语序为“一片白云去悠悠”6默写填空(1)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气势宏伟。(2)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与此相应

10、的诗句是:“”。(3)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答案(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春江花月夜二|文本探究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连”“平”“生”用得巧妙,试分析。考点:鉴赏诗歌语言炼字我的答案: 提示:一个“连”字,一个“平”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使人们的视野开阔;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和明月的天然的联系;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活力。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

11、衣砧上拂还来”两句诗中“卷”和“拂”两个动词历来为人所称道,为什么?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我的答案: 提示:诗篇把“月”拟人化,它要与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清辉洒在玉户帘中、捣衣砧上。但是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盛,于是她想赶走这月光,但是月光却赶不走,依旧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是表示痴情的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的惆怅与迷惘。3本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主要描绘了哪些景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我的答案: 提示: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写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

12、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4“月”这个意象在本诗中有什么作用?考点:分析意象的作用我的答案: 提示: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绘的主要对象,也是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还是引发作者思索、探究茫茫宇宙与漫漫人生两者关系的因由(“江天一色无纤尘”以下八句)。因而,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亮均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统领全篇的神魂。人们之所以称赞此诗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也正是因为

13、月亮的内在贯通。5试探讨本诗的中心主旨。考点: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我的答案: 提示: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面对浩荡壮丽的自然、宇宙,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并展示了现实人生中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6技法探微举例诗中运用的拟人手法及其作用。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我的答案: 提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仰望明月,低头又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不禁感叹人的青春、人生,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

14、”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的身上,使物饱含深情。7表达创新诗题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中,你认为本诗重点描写的是哪一个字?我的答案: 提示: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诗中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他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教材迁移讲练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字是指

15、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1动词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水面,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2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作为“炼字”的

16、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广阔而浓稠的感觉。再如“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农家的炊烟使橘林、柚林令人感到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3数量词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4副词有些副词对于诗句

17、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5叠词叠词的表达功能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此外,有些叠音词具有摹声的效果,使诗歌生动形象。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解答鉴赏诗歌“炼字”艺术题的常见步骤是:先解释该字在语境

18、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简要分析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 剖析“斗”在句中用作动词,

19、山崖本是静态的,“斗”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江两岸的山崖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答案“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本诗作于诗人入蜀途中。由注释可知,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以其道路曲折难登得名。诗中先写初夏早晨五盘岭的高山景物,沿途山高路险,江流回旋,峰回路转,旅程艰难。但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就不觉得路途艰难。还有诗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意思是说诗人此行的目的是去帮助自己的知己好友,因此不觉得“蜀道难”。答案全诗中诗人笔下的五盘岭,江流回转,层峦叠翠,松疏花密,景色优美。诗人沿途欣赏,心情舒畅,如此优美的景色给诗人以慰藉,所以不觉蜀道难。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平定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难。-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