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217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刷题首选卷练习检测: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广西八市4月调研)右图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典故,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赵国都城,邯郸危在旦夕,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此典故主要表明()A儒家士子品行高洁 B宗法体系趋向瓦解C官僚政治制度形成 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可知,毛遂因功而非依据血

2、缘被授予官职,说明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世官制遭到冲击,故选B项。根据材料“毛遂自荐,靠胆量和剑威,帮助平原君联楚成功,后被赵王授予谏议大夫之职”可知毛遂因功而非依据品行被授予官职,排除A项;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制度形成,排除C项;秦朝大一统局面出现,排除D项。2(2019广东佛山二模)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这反映了()A宋代铜镜铸造业走向衰落B宋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官民竞市”有利经济发展D唐代繁荣盛行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材料“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

3、八卦、商标铭号为主”体现了装饰的个性化,与市民阶层价值取向有关,故选B项。材料中比较了唐宋铜镜的纹饰,没有发展情况的描述,不能体现其盛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铜镜的生产来源,排除C项;“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是一种装饰手法,不能与奢靡风气直接关联,排除D项。3(2019广东六校三模)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B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C打破了传统的

4、中原中心观念D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最后元朝统治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可以看出该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故C项正确。A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排除;该举措与元朝政教关系无关,B项错误;该举措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D项错误。4(2019辽宁葫芦岛二模)明史载:“京察之岁,大臣自陈。去留既定,而居官有遗行者,给事、御史纠劾,谓之拾遗。拾遗所攻击,无获免者。弘、正、嘉、隆间,士大夫廉耻自重,以挂察典为终身之玷。”材料反映出明朝()A官吏考察制度的执行取得成效B形成了完备成熟的奖惩考核机制C官吏考核标准兼顾实绩与品德D官僚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

5、朝京察是对在京官吏的一次初步考核,在京察完成初步筛选后,又有给事、御史对留在京城的官员进行进一步的纠劾以起到拾遗的作用,而但凡被他们弹劾的人都会受到处罚,这种官吏考察制度使得明朝中期四朝的士大夫们都分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故选A项。材料只提到了对官吏的惩罚,而没有提到奖励制度,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5(2019江西南昌三模)据史料记载,自19世纪50年代始,上海茶叶出口数量大多保持在5000万磅以上,较之1845年增长了10余倍。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有增无减,1867年中国供给了欧美国家茶叶消费总量的约90%。这说明()A欧美开始掠夺中国的茶

6、叶B茶叶出口主导着中外贸易C中国与世界的依存度增强D欧美的侵略方式发生转变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茶叶出口量持续增长,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也就是与世界的依存程度增强,故C项正确。欧美进口中国茶叶不是掠夺行为,A项错误;材料没有茶叶贸易与其他商品贸易的比较,不能说明“主导”性,B项错误;欧美侵略方式发生转变是在甲午战争后,此时没有转变,仍是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D项错误。6(2019福建泉州二模)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7、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A探索出符合国情的中国革命道路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B项错误,C项正确。毛泽东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A项错误;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D项错误。7(2019江西赣州三模)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增

8、设指挥敌后战场作战的苏鲁战区和冀察战区,以加强敌后游击作战;取消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改设桂林行营、天水行营(位于青海),统一指挥南北两战场各地区之作战。材料反映出()A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B国民政府的抗战转入防御阶段C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发动进攻D游击战成为正面战场主要形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增设了大量敌后战场,说明当时蒋介石已经认识到敌后战场的重要性,抗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故选A项。从1938年10月开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国民政府设立敌后根据地并不是为了进攻根据地,而是重视敌后战场的重要性,排除C项;游击战是共产党的主要作战形式,而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的正规战,排除

9、D项。8(2019广东茂名二模)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A加强国防建设以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落实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答案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主要工业中心从东北转移到西南内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我国把主要工业中心从东北转移到西南内地,故A项正确,排除D项。B项符合第一幅图,排除;“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与主要工业中心的转移无关,排除C项。9(2019晋冀鲁豫中原名校三联)罗马共和国时

10、期产生的公民法在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人与外邦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形成了万民法体系。这主要表明,古代罗马()A旧贵族的特权不断受到冲击B以扩大法律适用范围为宗旨C强化了对外邦人财产的保护D长期的实践促进了私法完善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与外邦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冲击旧贵族特权,排除A项;扩大法律适用范围是罗马为适应形势变化对罗马法的调整,不是宗旨,B项错误;C项说法片面,排除。10(2019四川绵阳三诊)1516世

11、纪,佛罗伦萨常常举办庆典活动,先前囿于个人或小圈子的艺术家,开始常常参与庆典的装饰工作,帮助打扮角色,设计服装,准备化妆品和其他装饰用品。很多教会人士和世俗统治者也乐于赞助他们。这表明文艺复兴()A崇尚人文的社会氛围 B社会等级观念的消失C公民参政的热情高涨 D艺术家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艺术走向世俗,艺术家“参与庆典”、美化生活得到教会和贵族支持,说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B项“等级观念消失”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艺术家的活动与“参政”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艺术家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项。11(2019山东烟台、菏泽5月模拟)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

12、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A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B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C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D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只能说明当时英国纺织工人的生活状况,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A项错误;这两份调查揭示了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

13、成熟,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项。12(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000万吨,到1979年的6920万吨。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A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 B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C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D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石油出口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苏联的人均收入因此增加,

14、B项错误;此时期以石油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在苏联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和轻工业相对薄弱,工业结构并未得到调整,C项错误;苏联的石油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的石油危机,但是不能起到彻底解决的作用,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019湖南衡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

15、。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材料二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救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

16、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材料三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

17、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9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4分)答案(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

18、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9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4分)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8分,答出四点即可)(3)意义:是真正消除贫困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全球反贫困实践提供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可知体现的是分类定级,分类扶持;根据材料“国家开

19、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可知体现的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根据材料“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知体现的是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可知体现的是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根据材料“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可知体现的是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李金

20、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可知近代救助变化的原因是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根据材料“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可知近代救助变化的原因是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根据材料“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可知近代救助变化的原因是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根据材料“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可知近代救助变化的原因是大旱灾的出现和政府救济力度有限。第(3)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构建和谐社会、消除

21、贫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践行党的宗旨和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14(2019河南郑州三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国家和民族间的交流合作会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间的交流触合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摘编自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围绕材料,运用所学史实,对上述材料中的类型进行论证。(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展开论述;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共同的历史命运促进了亚非国家的联系。(2分)论述:据所学可知:在世界近代史上,许多亚非国家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国家安全和民族主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22、。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西方殖民者肆意破坏。针对中国与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诬蔑中国意欲颠覆其他国家,使会议一度陷入僵局。周总理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即亚非各国都曾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都面临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圆满完成。(8分)总结:亚非会议所显示

23、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2分)解析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间的交流融合一般有文化共享、资源互补、肤色相近、共同的历史命运、官方形态等五个角度,观点从中选一个或多个,论述时举例必须中西各举一例,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最后总结升华。(二)选考题:共15分。请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2019河北5月大联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此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

24、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大臣王朴所上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削平南北割据势力的基本蓝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9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6分)答案(1)举措: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

25、。背景: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9分)(2)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6分,一点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举措,依据材料“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可知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依据“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可知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中“显德二年(955年)”并结合所学五代时期的历史可知是国家分裂、政权林立以及统一趋势日益明显。第(2)问,依据材料“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削平南北分裂势力的基本

26、蓝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以及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16(2019山东济南二模)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

27、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7分)答案(1)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2

28、)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答出一点得3分,两点得5分,三点得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上、结果上入手分析。首先从手段上,由材料“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可知,一战后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手段比较多样;由材料“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可知,二战后手段主要以暴力革命为主。其次从结果上

29、看,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材料“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结合所学可知,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且其中还成立了较多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问,结合所学,可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等角度入手分析。从殖民体系瓦解的角度看,第三世界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获得民族独立,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从世界格局的变化上看,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同时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17

30、(2019安徽芜湖5月模拟)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要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要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

31、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的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9分)答案(1)成就:改进浑仪,制造简仪;组织全国性天文观测;修订历法,制定授时历。(6分)(2)原因:受到家庭熏陶;个人的兴趣和努力;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先代科技的基础。(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到设在全国的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制定了授时历”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篾做成浑仪观察天象。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可知原因是受到家庭熏陶,个人的兴趣和努力,先代科技的基础。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原因,还可从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国家的统一等方面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