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潍坊模拟)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诸侯国土著氏族组织”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说明周朝的分封国由单纯的血缘依据到国家政治任命与血缘结合,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与材料信息
2、不符,排除。答案:C2(2015全国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外戚属于母族亲属关系,汉代外戚干政反映出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正确;“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因此外戚也可能掌握相权,与“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家天下”观念强调的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B项错误;刘氏同姓诸侯王反映的是父系血缘关系,与外戚干政无关,故D项
3、错误。答案:C3(2019合肥质检)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本身即是官僚政治对贵族政治的替代,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4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
4、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治体制的僵化,B项正确;A、C、D三项题干都无从反映。答案:B5(2019广东六校联考)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5、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解析:根据材料无论秦朝还是汉朝,政府先后设置御史、刺史监察,说明秦汉不断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C6(2019邯郸模拟)有学者指出:“中国较早形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这就使得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像日本这样等级森严、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入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该学者重在强调()A科举制让世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日本缺乏科举制的经济基础C科举制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不相容解析:科举制与贵族政治极
6、不相容与材料中“贵族势力强大的社会不可能引人科举制,引进了也无法运作”相符,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7(2019龙岩质检)唐律疏议是我国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唐朝()A完成专制向法治转型B推崇仁政而排斥法治C重视法治与教化相济D主张法本而以礼辅之解析:由材料“德本刑用”“以礼为纲是其立法指导思想”可知唐朝以伦理道德作为治国之本,以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法治与教化相济,故C项正确;唐朝是封建专制而非法治,故A项错误;由材料“德本刑用”可知德为治国之本,刑为治国之用,并不排斥法治,故B项错误;由“德本刑用
7、”可知是以伦理道德为治国之本,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宣城模拟)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这一变化促使()A中央集权加强B君权不断强化C行政效率提高 D地方势力膨胀解析: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容易形成个人权力过大,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可以避免地方官员个人权力过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答案:A9(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下图为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
8、弱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解析:在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实行“三相制”,完整的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在宋朝“二府三司制度”之下,实行“群相制”,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各个机构之间相互牵制,皇权进一步强化,在元朝“一省制”之下,中书省的长官是宰相,这是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导致元朝后期相权威胁皇权,政局动荡,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9上饶模拟)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效保障了皇帝
9、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解析:材料中“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削弱相权,权分六部,并不能保证皇帝决策的正确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六部可参与大政大狱的研究,并未扩大其权力范围,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君相之间的矛盾的缓和,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江西五市联考)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该机构是()A内阁 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解析:材料“赞理机务”反映出该中枢机构的职责是协助处理机要事务。清朝
10、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掌握实权的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六部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而非中枢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9惠州模拟)“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 B宋代三司使C元代中书省 D清代军机处解析:清朝军机处的官员无正式编制,是为皇权服务的非正式机构,故D项正确。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官员有编制,是正式机构,故A项错误;宋代的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
11、三司使是正式编制,三司是正式机构,故B项错误;元朝的中书省是正式机构,故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临沂模拟)(25分)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
12、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
13、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15分)(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可知官卑而权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第二小问“机
14、制”,根据材料一分析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第三小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设立刺史的目的是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第四小问“意义”,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整治吏治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进行归纳概括可知。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答案:
15、(1)特点:官卑而权重(或“秩卑”而“任重”);中央派遣并直辖;职责有明文规定;无常设办事机构。机制:每年分部巡视督察,年终返京奏报;专察大吏,可以举劾奏报或贬退大吏。目的:监察、清正并抑制地方权势的扩大,维护中央权威。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功能:保障官僚体系对王朝的效忠;保证王朝权力结构的制衡。关系:古代中国是个“人治”的社会,监察系统的效率受到皇帝个人素质及皇帝制度的影响,专制皇权下的皇帝更看重的是效忠。14. (2019山西45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时期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
16、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隋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科举制元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可知,表格从“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三个方面叙述了从秦朝到清朝的发展变化,从这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规律,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叙述过程中只要把每一个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何强化的史实说清楚即可,也可选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等内容重点阐述也可以。答案:示例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阐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方“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