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88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0题75分)1文明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括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 机器生产的出现ABCD2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这表明该法典A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宣扬君权神授C维护私人财产D宣扬正义与公平3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

2、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4查士丁尼一世执政了38年,其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了888年,其间共有七十多位皇帝,帝国的事业至少有过四次兴盛,整个帝国的巅峰也不在他的统治时期。但历史青睐他的主要原因是A执政时间长而且承前启后B拓展疆域重塑帝国的辉煌C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D推动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5婆罗门自己说,我们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广大的吠舍则认为,婆罗门的高贵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A

3、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C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认识D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理解6“(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一记载最有可能出自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7人类最初的文明基本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联系甚少,但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农耕文明的哪些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比较稳定的农业产量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ABCD8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各大文

4、明小国寡民状态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9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城市的兴起、早期的大学。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C中世纪的欧洲D跨入近代社会10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如图)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11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

5、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1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贵族权力变化 D市民权力变化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

6、面积缩减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14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15印第安人认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则认为:“他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功臣。”这里的“他”是指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6“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

7、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17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A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B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C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D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18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 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19“在

8、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20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使其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

9、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社会近代化D促使新旧大陆经济优势互补21据统计,到1600年,全西欧的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达到4倍。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阶层固化严重C贵重金属大量流入D加速封建制度解体2216世纪,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回欧洲,如丝、绢、瓷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由此可见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发展C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23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

10、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24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25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

11、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在此,作者A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 B刻画了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了上帝精神权威 D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26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27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A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B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

12、自治28“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29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骗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了1787年宪法 ()A消除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B维护了权贵利益具有局限性C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30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

13、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31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32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14、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C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3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A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C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D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34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生

15、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35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电力广泛应用 B蒸汽动力推广 C铁路时代到来 D新航路的开辟36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促使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A海外殖民扩张 B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C工业革命 D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37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

16、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 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风气38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39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每一个地区的农村公社,通过设在中心城镇的代表会议来处理它们的共同事务;这些地区的各个代表会议又向设在巴黎的国民代表会议派出代表,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表明,

17、巴黎公社A继承资产阶级代议制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加强工农联盟的巩固D体现人民主权意识40据统计,140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3600万,到1600年降到1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41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A荷兰、英国 B葡萄牙、西班牙 C美国、苏联 D德国、法国42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垄断了黑奴贸易,还从非洲源源不断地将黄金、白银运到国内,将美洲庄园生产的蔗糖、棉花、玉米等农作物大量地运输到欧洲市场出售。这反映了当时A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B黑奴贸易引发价格革命C世界市

18、场进一步拓展D欧洲殖民扩张的加剧43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种现象表明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44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A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与英国在全球进行商业竞争C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45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

19、况直接导致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24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46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47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

20、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C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48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49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

21、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签约各国都保证用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这揭示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B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同作战C美、苏等世界大国积极参战 D美、苏、中、英四国的共同努力第II卷(非选择题 共25分)51 大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后往往有强大的思想推手,而该历史事件又反过来成为思想发展的有力助

22、推器,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2年起,航海家哥伦布率领船队,多次从西班牙启航,航海探险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颀利启航,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责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1)指出材料一中“哥伦布率领船队”幵辟的新航线。(4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6分)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人

23、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大陆或一个半球新抗路开辟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现念提出了挑战。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向“传统观念”提出的挑战。(6分)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四 殖民制度大

24、大的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新兴资产阶级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标志是阶级产生、国家形成、文字出现,A正确;机器生产的出现是近代社会产生的标志,排除B、C、D。2B 3C 【解析】材料强调了“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和“

25、埃及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C正确;A、D两项未能完整理解材料信息,未能体现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积极影响,均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故选C。4C【解析】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为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它也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故选C;ABD三项不是查士丁尼一世被历史青睐的主要原因,排除。5A【解析】题干材料从婆罗门和吠舍的不同观点说明了婆罗门拥有高贵地位的原因,而婆罗门和吠舍是种姓制度的不同等级,这表明

26、对同一历史事物因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故A项正确;B项中“不同的时代”、C项中“不同的民族”、D项中“不同的国度”三者的说法均错误。故选B。6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桓帝延熹九年是东汉时期公元166年,而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与材料内容无关,故A选项错误;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汉书又称前汉书,记载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选项错误。7C【解析】据所学可知,原

27、始社会后期先后出现了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两次社会大分工。故“进入农耕文明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是因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正确;据所学可知,进入农耕文明后,人类的生活开始有了保障,因为其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正确;据所学可知,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产量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故农业产量不稳定,错误;进入农耕文明后,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较完备,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正确;故选C;A、B、D错误。8D【解析】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所以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故选D;A属于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排除;中国不符合“小国寡民”,排除B;C不是

28、最主要原因,排除。9C【解析】题干中学生查阅的内容分别涉及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等级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城市自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故C正确;古希腊罗马时期不存在“领主与农奴”的信息,排除A;拜占庭帝国不符合材料中“封君与封臣和领主与农奴”的信息,排除B;近代的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排除D。故选C。10B【解析】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权统治一切的社会,教皇的权力大于国王。材料中“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说明当时的王权受到教权的限制,故B项正确;中世纪教权大于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教权高于世俗权力,不是国王信仰的问题,故项错误;中世纪教会不仅主宰精神世界,还掌管世俗世界,故项错误。11B

29、【解析】根据材料“买得自治权”“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等信息说明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故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市民买得自治权到撤销自治权说明教会并不支持城市自治,故A项错误;武装斗争是赢得城市自治的途径之一,还有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12A【解析】8世纪到13世纪,教会权力上升,而王权下降,随后王权上升,教权下降,到17世纪末以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王权下降议会权力上升,故答案为A。教权在8到13世纪时权力是上升,与坐标图相矛盾,B错误。贵

30、族的权力在在17、18世纪之前是较高的,之后才走向衰落,与材料不符,C错误。到17、18世纪市民的权力是上升的,D错误。13B【解析】由材料信息“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耕地面积缩减问题,故选B;A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人口大量减少的信息,排除C。14A【解析】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实现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属于实质性的变化,故选A项;引进中国制度、缓和矛盾和天

31、皇掌握实权都属于日本社会的变化,但算不上是实质性变化,排除BCD项。故选A。15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恶魔,给美洲带来了灾难;而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功臣,把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C正确;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A错误;达伽马发现了从欧洲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东方的航路,B与材料无关;麦哲伦的船队做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D错误。16B【解析】根据“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新航路的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

32、了殖民扩张,A项表述错误,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7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弱,B符合题意;A项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是殖民扩张的影响,但与设问无关,排除;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但与设问无关,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圈地运动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排除D。所以选B18D【解析】试题分析: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国家在皇室的支持下大举掠夺,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直接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当时欧洲人为了大量掠夺美洲的白银、作物等,以各种手段对美洲的土著进行屠杀,此后近

33、百年中大约95%的印第安人死亡,但是由于过量屠杀,原由的青年劳动力不足,不能为奴隶主开采银矿,管理种植园,因此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从非洲南海岸运送大量的奴隶去北美,这些海岸线成为“奴隶海岸” ,可知是主要奴隶出口地方而得名。而“黄金海岸”是指因十五世纪葡萄牙人发现金矿而得名。至于象牙海岸,就是现在的科特迪瓦共和国,因为当地生产象牙得名。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体现的冒险,故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掠夺,而不是物产的丰富,故排除B项。C项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扩张与掠夺影响19A【解析】材料信息“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

34、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说明新航路开辟促使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的发展,即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A正确;二战后,欧洲联合才逐步实现,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殖民体系,故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组织的形成,故D错误。20B【解析】材料“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说明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B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并未体现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的新旧大陆之间并不存在优势互补,排除D。21D【

35、解析】西欧物价上涨,尤其是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入导致的价格革命,这一经济现象使得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工商业者收入增加,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D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间是14、15世纪,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C是原因而非影响,排除。22B【解析】从材料“16世纪”“中国货物运回欧洲”“由欧洲运来”中可以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排除;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中期,时间上不符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价格革命的相关状况,故D项排

36、除。23D【解析】全球商品流通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B选项与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与该地区形成的单一经济无关,故C项错误;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亚非拉美许多地区成为其原料产地,因而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故D项正确。24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各地的特产汇聚到大英博物馆,这说明世界联系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以来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主题是邂逅与连结,C选项符合题意;300-1100年的世界虽然有局部交流,但是基本上处

37、于一种孤立隔绝的状态,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变革与挑战,B选项排除;创造与征服指的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变革及西方国家的扩张,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25D【解析】材料虽然属于宗教题材,但“耶稣都没有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人物形象富有人文气息,并非宣扬了上帝精神权威,而是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故排除C,D符合题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属于宗教题裁,无法符合历史真实场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耶稣“与常人无异” ,并非英雄形象,故B不符合题意。26B【解析】根据材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并不是“形成”,故排除A项;牛顿主张理

38、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才是通达知识的正确道路,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B项;材料强调牛顿力学的影响,但没有涉及否定传统的文化体系,故排除C项;牛顿力学产生于17世纪,而宗教改革发展于16世纪,故排除D项。27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家认为国家“必不可少的恶”,以此需要限制政府权力,即通过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选项C正确;建立共和政体不一定能防止政府为恶,排除A;选项B、D是启蒙思想家的设想,而非具体措施,排除。28D【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

39、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29B【解析】1787年宪法维护权贵利益,以维护富人利益为目的,黑人、奴隶、印第安人等没有相应的民主权利,故B正确,C错误;A项“消除了”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D。30A【解析】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40、,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选项A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排除B;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排除C;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排除D。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D项说法错误;A、C不够全面;最

41、能反映材料的是B 项。32D【解析】根据材料普鲁士领导下德国实现了统一,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资产阶级,因此资产阶级接受了“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而非美国式宪政,可见德国的政治形态是由其国情决定的,选项D正确;德国的政治改革是西方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扩展的重要内容,符合世界潮流,选项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政治形态由普鲁士主导,而非国家统一和政治转型的关系,而且德国的统一和社会转型都是在1871年完成,几乎是同步进行,选项B错误;德国未选择美国的宪政模式,不能说明美国宪政落后,选项C排除。33B【解析】人民不满足观众身份,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表达个人的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重视人,肯定

42、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文主义精神,B选项正确;人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是对天主教会权威的否定,和突破封建等级观念无关, AC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34D【解析】18世纪中后期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这场革命是指工业革命,其本质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选D;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产生了,故排除A;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应该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故排除B;C属于现象而不是本质,故排除。35B【解析】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跨入到“蒸汽时代”。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在纺织、交通等领域,为

43、它们提供了动力,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英国棉纺织厂增加,故选B;电力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分析解答。36C【解析】从“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1年英国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部分英国人在城市中生活,答案为C。海外殖民扩张需要人前往去征服,占领后还需要去管理,与人口流入城市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B是城市人口增多的因素,

44、但是如果城市不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没有优越的条件,故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生率问题,排除D。37C【解析】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工业文明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故选C;工业革命后,蒸汽机推广,水力已不是主要能源,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污染了环境,B、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38A【解析】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

45、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且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D项错误。39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地区公社的事务由代表会议处理,而国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是由地区选派代表,而且“每一个代表都可以随时罢免,并受到选民给予他的限权委托书的约束,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意识,选项D正确;巴黎公社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尝试,其代议制的性质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性质不同,因此不属于继承关系,排除A;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工农联盟的属性,排除C。40A【解析】欧洲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

46、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造成拉丁美洲人口大幅下降。故答案为A项。奴隶贸易的盛行只会带来非洲人口的减少,美洲人口的增多,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C、D项均在材料反映的时间之后,排除。41B【解析】根据材料“15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故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英国是18世纪,故A项排除;美国是1781年取得独立战争胜利,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故C项排除;德国法国要晚于英国,故D项排除。42C【解析】荷兰把黄金白银运到国内,把农作物运往欧洲,说明了当时世界

47、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故C正确;殖民帝国属于争霸战争产物,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故B错误;殖民扩张加剧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43C【解析】从命名方式上看,均是以欧洲地名加上“新”字,说明这是某个欧洲国家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随着这种新地名的增多,表明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加剧。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新地名并非都是新兴工业城市,更不是独立国家,排除A、B项;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是在19世纪,排除D项。44D【解析】材料“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的德国正在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成为“世界帝国”,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误,错在“商业竞争”;材料“在地球遥远

48、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说明C项错误。45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可知,美德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和其占有的殖民地极度不协调,因此争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西方国家斗争的焦点,B选项符合题意。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A选项排除。一战爆发的标志是1914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C选项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D选项排除。46D【解析】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没有参加,材料信息是对此事件的愤慨,D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47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十月革命的叙述,

49、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所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D项正确。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故B项错误。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48C【解析】根据材料中玛拉的经历可知体现的是战争给人类精神带来的巨大创伤,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们的反战情绪,A选项排除。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利益至上,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经济衰退的问题,D选项排除。49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绥靖政策的影响,1938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签署

50、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选项正确;德国吞并奥地利在慕尼黑协定之前,故A选项错误;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也不符合材料“大国为了自保出卖小国主权”,故C选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虽然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但不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故D选项错误。故选B。50B【解析】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失道寡助,最终要失败,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选B;CD夸大个别国家的贡献,排除。二、非选择题51(1)航线: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线。(4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商业经济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财富的观念激励人们开辟新航路。(6分)(2)挑战: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使人类开始具有全球视野;直接冲击神学理论,打击教会权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6分)(3)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早期殖民扩张是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为新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