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99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入学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中庸”不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思想方法。作为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中庸”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文的作者充实发挥而成熟。但是作为思想方法的“中庸”或曰用“中”思想,则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儒家的“中庸”说正是从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先秦用“中”的思想一直可以上溯到西周时代关于刑罚之“中”的观念。尚书吕刑里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惟良折狱,罔非在中”,“明启刑书相占,咸庶中正”。这里所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都是指执行刑罚要准确、合

2、理、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也就是严格地符合法律(刑书)所制定的标准。“中”是有原则的,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原则。求“中”,反对过与不及,反对偏与倚,都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如果不是先有一个“中”的标准、原则,过与不及、偏与倚也就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在它们之间搞调和折中了。“中”不仅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标准的意思,有时也可指这个标准本身。荀子礼论中所谓先王“为之立中制节”,意思就是说先王为之制立标准。这里的“中”与“节”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标准、法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与“极”的含义相通。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如果我们从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用“中”

3、,并知道这一标准本身亦可称之为“中”,那么,“中”与“极”的内在联系就不难解释了,因为“极”也包含标准、准则的意思。诗卫风氓曰:“士也罔极”,所谓“罔极”,就是反复无常,没有一定的准则。尚书洪范有“皇极”一词,古人解释说:“皇,大;极,中也。”所谓“皇极”就是“大中”,也即大准则、大法度的意思。正如蔡沈书经集传所说:“极”是“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皆须合于“皇极”的法则,否则就是“偏”“陂”。而反对“偏”“陂”也正是在“皇建其有极”(尚书洪范)的前提下进行的。总之,建“极”与用“中”意思是相通的,其基本含义都是说要公正地符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孔子将上述这种用“中

4、”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从而创立了儒家的“中庸”说。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可见孔子是把“中庸”作为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提出的。儒家伦理学的“中庸”说同前人用“中”思想的不同,就在于儒家给“中”的标准赋予了新的具体内容,这个具体内容就是以“仁”为内在核心,以“礼”为外在形式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但“中”字的基本含义,即合宜,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这一种意思,仍然保留在儒家的“中庸”说中。(摘编自徐克谦从“中”字的三重含义看中庸思想)1下列对用“中”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前人有关用“中”的思想是儒家“中庸”说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用“中”思想到儒家的“中庸”说

5、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B用“中”的思想在孔子之前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它这时只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存在的。C先秦用“中”思想的源头是西周时代刑罚之“中”的观念,这种观念表明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等特点。D用“中”思想是以有一个原则为前提的,否则,偏与倚、过与不及也就不存在了,更不可能在它们之间进行调和折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除恰到好处地符合一定标准外,“中”也可以指这个标准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节”“极”的含义相通。B先秦典籍里的“极”字常常可以解释为“中”,意思是标准、法度,诗卫风氓里“士也罔极”中的“极”字就是这个意思。C“皇极”是一切政治道德行为的法

6、则,符合这个法则,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就是“中”,否则就是“偏”“陂”。D儒家“中庸”说以儒家伦理道德观“仁”和“礼”为“中”的标准,它与前人用“中”的思想并无相同之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原本是一种思想方法,经过儒家的改造和发挥、变成具有具体内容的儒家伦理道德观之后,应该就不再是思想方法了。B“中”是有原则的,尚书吕刑里说的“刑之中”“在中”“中正”中的“中”,其原则就是法律所制定的标准。C荀子礼论中的“为之立中制节”与尚书洪范中的“皇建其有极”,说法虽不同,体现的却都是用“中”的思想。D儒家的“中庸”说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伦理准则,这个准则之所

7、以难能可贵,是因为孔子认为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答案】1C2D3A【解析】1试题分析:题中,C项“当时的刑罚具有准确、合理的特点”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刑罚之“中”的观念指的是执行刑罚要准确、合理、不偏不倚。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题中,D项儒家“中庸”说与前人用“中”的思想并无相同之处的说法错误,两者都有不偏不倚地合乎一定的标准的含义,不同只在于两者的标准不一样。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题中,A项儒家“中庸”说产生后,中庸“应该就不再是思想方法了”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得不出这个结论。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8、为分析综合C。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

9、,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

10、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辑:和睦 B 炳文自经死 经:上吊 C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D枉道省母 枉:违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11、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12、。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答案】4D5A6B7(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暌”“遽”“舍”“可”“矜”各1分) (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我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微”、补出“几误疑赐”的主语、“固”“短”“赐固善人,才短耳”中的转折关系,各1分)【解析】4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

13、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省母”是“看望母亲”的意思,因此“枉道”应该是“绕道”,“枉”是“弯曲”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文段大意为: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济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原文的表述是“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

14、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任职的是郑赐与吴文两人,而不是郑赐一人。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济的食物

15、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

16、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郑赐弹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

17、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一,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

18、差一些。”下令埋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8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9“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8伤春之情。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来表达对春天逝去的伤感(

19、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对故国的悼念、怀念之情)。作者由“卷残红”想到故国的覆亡如同这无情春色一样逝去难留,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潸然;楚宫吴苑曾经芳草丰茸,百花盛开,游蜂盘绕,但昔日春景来年只能在画屏中相见,更添故国之思和思而不得见的酸楚(或“作者想到楚宫吴苑长满丰茸的芳草,百花盛开,游蜂盘绕,而来年又会见到这画屏般秀丽的春色,可南明福王朝灭亡,故国不在,只能独自伤心”)。(3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2分)9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反衬(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

20、燕子的歌舞来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春景,倍增伤感。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6分;答出给3分,答出或给3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分,表达效果1分)【解析】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首先读懂诗句大意。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之情。此词题为“病起春尽”,写诗人生了一场病,起来一看,景物改变,春天已经过去。于是联想到东晋诗人谢灵运名作登池上楼也写患病后登楼,看到节候改变而生感慨。不过谢灵运所见到的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的初春

21、景象。这首词则写的是春色已去,无法挽留。词的上片写词人倚躺在病枕上,五更天将明时的钟声透过帘幕清晰地传来。卷起帘子一看,朝云飘散,天空十分明净,残余的春花已不存在,似被帘子卷起了。这样的写景,烘托了悲感的气氛,似乎从李后主捣练子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中脱化出来,其意境是相似的。而“晓云空,卷残红”,则是出之非凡想像的描写。春色无情,说去就去,不会再回来。“去矣几时逢”,按说时序运转,来年又是春天,而如此一问,似乎春天已永远不再回来了。这里含有较明显的寓意。词人在词中,是每每将春天比喻朱明王朝的。他对春天的逝去,那么伤感、惋惜:“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

22、住,苦匆匆。”这样的语言,似乎不是一股的伤春之辞。李后主虞美人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也是借“春去也”寓国破家亡之痛的。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首先读懂诗句大意。词的最后两句“凭燕子,骂东风”是很新奇的结尾,对于春天的归去,古典诗词中一般都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而此处却表示了怨愤之情。在陈子龙词中“东风”往往是送走春天的祸首,东风是恼人的,是应该受到斥责的,这样写不同一般。虽然目睹楚宫吴苑的景象不禁为之伤心,然而对于胜利的向往,又使他从心中发出了“花自笑”的遐想。花落还会重开;这“自笑”之花是来年重开之花,“自笑

23、”之时是来年重开之日。正是满怀着这种热望,词人才不遗余力地奔走在艰难的复国之路上。末句中的“东风”即“卷残红”之风,暗指清军,所以要借燕子之口,去诅咒其侵略、破坏的暴行。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登高中作者对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弱感叹的句子是:“ , ”(2)杜牧阿房宫赋中“_,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 ”。【答案】(1)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

24、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试题分析: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常、覆、燕、勒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5分)栗子立子 许福元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

25、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他看我留意他的发型,很潇洒地用左手从前往后捋了一下,然后问:“大叔,你要栗子吗?”马路牙子上,戳立着一条鸡肠子口袋。半口袋栗子露了出来,油亮油亮。“大叔,您看,一个是一个的。”“不是一个是一个,你这栗子是带犊的绵羊,还能大个下小个的吗?”我生长在平原,连栗子树都没看见过,但还得装出内行的样子,“你这栗子,不是老品种。”“大叔,您老好眼力。这是延庆海字口村西山坡的刺球板栗,口感好,还有观赏价值。”“多少钱一斤?”我有点心动了。“一口价,七块。您刚才从市场一路浏览过来,一连访

26、问了两份,糖炒栗子十二,生栗子七块六,是吧?我复制得可对?”小伙子又补充一句,“您得包圆,打包,我不零卖。”他摆出一个卖不卖两可的姿势,两条瘦腿撇着,抬起眼睛望着头顶上那盏高高的昏黄路灯,脖颈子梗梗着。我试着掂了掂,“三十来斤?”“大叔,您手就是秤。三十三斤,算您三十斤。不信我有弹簧秤,咱有一斤算一斤。”我决定买了,但还得跟这只公鸡逗一逗:“小伙子,货到街头死。你也别一口价。咱取个吉利,六块六一斤,你顺我也顺。三十乘六块六,一百九十八元,我也凑整,二百。”小伙子似乎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就按确定、保存、上传键了。您拿袋子了吗?”“要不这样,您连口袋捎走,不过您得交五十元押金,明天在

27、这会儿这地儿,您把空口袋拿来,我再退您五十块钱如何?您别觉得五十块钱多,这口袋可是我爷爷的命根子,是古董。要是他在,一千块钱他也不会卖。”二百五,付钱毕。他提起袋子要给送上车,我忽然产生了怀疑:“慢。”我用一只手从上往下插下去,从袋子底部抄起一把栗子,下面的栗子似乎更大更光更亮些。小伙子似乎看出我的担心,笑说:“您摸着砖头了吗?”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兴冲冲回到家里,第一件事让我老伴赶紧烧柴锅、煮栗子,并喊我弟我姐我侄来。只半个时辰,锅里便散发出异味。半锅熟栗子,熏得我呲牙咧嘴。还是傍晚,还是这个老地方,路灯的影子像钉子一样,将我钉在这里。我等这个小伙子,这个公鸡头,这个小王八蛋子。

28、年轻人没来,一个老人倒是颤颤巍巍地来到我的面前。高个,背微驼,满脸刀刻似的核桃纹,扇风耳,鼻子高而直。拄一根花椒木拐杖,立定,双手作揖,开口便说:“您,您,您就是从我孙子手里买坏栗子那位客官吧?”老人叹口气:“您手上有我家的口袋,那口袋上有我祖上的堂号。”老人从腋下抽出一条口袋,铺在地上。又对我说:“麻烦您了,您把您那条也打开,拼上,这是一对。”两条口袋上下对齐,左右对正,墨迹清晰,笔迹可辨:“货真价实 童叟无欺 诚信堂”。诚信堂,早有耳闻,那可是老字号。主要经营干鲜果品。老人小心虔诚地折叠起那两条口袋,郑重地塞到我手里二百五十块钱。拉住我的手说:“这孩子把您气苦了。您跟他治气,忒不值了。养不

29、教,爷之过。他爸他妈,扔下他时刚一周半,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了,见面不到十六次。家里二层楼盖得方正,可孩子走斜道了。让您笑话,百年老店的字号,给毁喽!”我坚持要送老人一段路,老人又回身立定,双手作揖:“您回吧。我还要去找立子。”我说:“您不要再找栗子了。那些栗子,只有一个半个是好的。其余的,都是坏的。”老人无奈地向我苦笑:“我的孙子,他就叫立子。站立的立,儿子的子。他爸他妈的这棵独苗,儿子倒是个儿子,可没立住哇!”然后,用花椒木拐杖一指对面灯火通明的网吧,“那就是个大烟馆呀。我掏他去,孽障!”我刚往前走一段路,身后传来“哗啦啦”的一片声响。我回头望去,网吧那两扇大玻璃窗,坏成了两个大黑洞,

30、如宇宙间的黑洞。(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5日,14 版,有删改)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使故事更真实;“我”对社会上坑蒙拐骗的事非常痛恨,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可见“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B小说只讲述了两个傍晚所发生的故事,既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高大的人物形象,但却反映了深刻的主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C小说善用伏笔照应手法,如“他匆匆离去,闪进了对过那家网吧”,既与开头“一家一家网吧”照应,也为后文老人砸坏网吧玻璃窗埋下伏笔。D“养不教,爷之过”,这不是客气话,立子的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教育好孙子,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

31、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E黑洞是密度超大的星球,吸纳一切。作者将网吧那两扇被老人打碎的玻璃窗比喻为“宇宙的黑洞”,形象地写出了网吧对青少年的巨大引力和毒害。小说将第一天傍晚发生的故事以插叙的形式再现,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中的立子沉迷网络,以致于坑蒙拐骗,那么,你认为造成立子现状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小说的标题很特别,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B C(B:3分,C:2分,D:1分。)(2)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插叙“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说清“我”等小伙子的原因,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增强了小说的悬念。插叙的运用,将“我”在等

32、那个卖坏栗子的小伙子的情节放在开头,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并勾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插叙文字从语言、肖像等方面形象地刻画出小伙子“立子”打扮怪异、油腔滑调的混混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3)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立子一岁半,父母就到深圳打工去了,十七年与父母见面不到十六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遍地的网吧,使得无自我约束力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为了搞到上网的费用,甚至偷盗家中财物。社会管理与教育的缺位,对大量的留守儿童以及遍地的网吧,社会管理还不够到位。(每点2分)(4)小说以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构成标题,形式特别,意蕴丰富。从情节结构上看,“栗子”

33、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故事是由“栗子”引出并向前推进发展的,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从人物塑造上看,“立子”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塑造了因深陷网吧不能自拔,以致于坑蒙拐骗的青年形象。从主旨表达上看,立子向“我”兜售坏栗子,引出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巧妙暗示小说主题。(形式、情节、人物、主旨各2分)【解析】(1)试题分析:题中,A项“要好好惩罚那个年轻人”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D项 “对立子过于宠爱、放任,爷爷对立子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说法,言过其实;E项的“黑洞”主要是比喻网吧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大。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从这样写对

34、揭示作品的主题、展开作品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我”买栗子买到坏栗子的情节在文中以插叙的形式出现,好处是使文章的情节更加完整,引起悬念,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完整,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可从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社会的管理效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标题的“特别”之处,这主要是指:“栗子立子” 两个同音的词语并列;“栗子”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立

35、子”是小说的主人公。然后分析这个标题对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5分)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遗愿。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

36、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

37、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

38、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

39、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

40、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相关链接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 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周汝昌诗一首(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红楼梦

41、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概

42、括。(6分)(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4)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1)E项3分,A项2分,D项1分。(2)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3)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43、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内容上,暗示他一生“喧嚣太多”、毁誉参半、生活不安静,如今已归平静。遵从并满足先生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不再受到打扰。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先生的尊重。(内容上每条2分,答出两条即可)(4)执着的精神。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招致异议批评时,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认真细致的态度。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广博学习,丰厚积累。研习书法、古典诗词创作等终成大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将各选项内容在文本中的相关

44、之处找出来,然后仔细比较。题中,B项属于无中生有,“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C项偷换概念,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D项“一直饱受争议”的说法不准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抓住题干中“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比如,周汝昌先生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就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他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他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他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等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5、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在突出文本内容上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在文本结构上,这句话起到了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这句话暗示他一生生活不安静,如今已归平静;还表达了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了作者对先生的尊重。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在全面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优秀品质”一语,不光在文本中、也包括在“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如,内容。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招致异议批评时,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这体现了先生的执着的精神。先生为了查证一个问题,常常是一丝不苟,

46、查遍大学图书馆,这可看出先生认真细致的态度。从先生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可知先生善于继承,努力创新。等等。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_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_ ,其结果可想而知。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_,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47、背道而驰C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义为:心想着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源于晋曹摅感旧:“今我唯困蒙,群士所背驰。”其中的“背驰”解释为:朝相反的方向跑,比喻意见相左或方向相反。“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8、(3分)A我们现在进入低碳经济时代,走绿色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国内发展的需求。B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普遍憧憬幸福而自由的退休生活,并且希望能够享受更长时间的退休时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C“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D耗费15亿美元巨资打造的“迪拜塔”终于竣工了,该塔正以超过800米的世界第一高楼俯瞰这座沙漠中的黄金城。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题中,A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仅是国内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

49、大国,面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战略选择”。B项结构混乱,应去掉“是大家普遍的愿望”。D项成分残缺,应为“以姿态”。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得比法国稍晚, , , , , , ,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着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更注重构件的装饰性 喜欢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 虽然在结构上采取了法国的技术 通过不断扩建使建筑群落向纵向或各个方向延伸 但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特征 也不囿于法国哥特式建筑集中统一的空间观念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所给文字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这段文字要

50、将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和法国的进行对比,与构成转折关系,解释中的“特征”,中的“也”表示要说明另一个特征,衔接解释。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 ;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从主观上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 ,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

51、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 。【答案】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具备这两种品质;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须知,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应根据上下文得出,甚至有的就隐藏在上下文之中。第道横线,上文是“没有这两条”(即“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下文是“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可见此道横线应填入与之相对的内容。第道横线,上文讲到了两方面,下文说“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因此可知这里应填入“具备这两种品质”一语。第道横线,上文讲到“价值观”,并且说“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因而此处也应填入“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一语。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52、、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观察下面这幅关于手机的漫画,请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其题诗或配文。要求:符合画面情景;表达画面内涵;不超过40字。(5分)【答案】【示例】(1)手机似美女,梦中亦共舞。心醉意迷间,已无自我在。(2)手机奴役了人,共舞成为痛苦,总被手机牵制而行,人的自我何处寻找?(写出画面情景2分,表达画面内涵3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动画面意思。画面中,一个戴眼镜的人,手被一个貌似甜笑美女的手机紧紧握住,不能挣脱,啥都不能干。由此可体悟出漫画含义。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题干关于“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漫画内涵”以及字数等要求。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

53、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想在当地招临时工做杂务。做三小时可得到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就可进到内场,如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有一对小兄弟想要最前排的票,于是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虽然十分疲惫,但是能坐到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手上还有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掌

54、声里,沉沉地睡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习作例文】量力而行博古览今,许多人已经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但他们仍不甘于满足,没有享受到“天上宫阙”“琼楼玉与”般的太上皇生活,这人生似乎就少了点层次和意义。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固然不错。但在现实生活中,过分的追求,往往差强人意,使人头破血流。在人生的大海上迷失了彼岸的方向可谓成也”追求”,败也“追求”。是故,事无巨细,量力而行才不失为一种明智。曾经,有一位登山者,到了8000多米的地方,止步了。后来人们问他,还差那么一点了,为

55、什么要放弃呢?这位登山者却一脸自豪,“我已经尽了我最大努力,不是我不想再攀登,而是我知道,我的极限就是这8000米。”多么朴实而又多么有哲理的话,攀登珠峰,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攀登到这8000米的高度?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他惋惜:你看,已经那么高了,应该一往无前,直上顶峰的。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如果过分超过了极限,等待他的并不是成功,反而是没有穷尽的暴风雨。 登山,与跳高一样,都是在征服高度,攀登珠峰,是一件伟大的事,这不可否认,但有那么多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这不能不让人心痛,即便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永不停息的前行者,但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56、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都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准确恰当的把握,不保守,也不冒进,否则前途一片漆黑,绝望深不见底。量力而行就是这样的一把前行的利剑,将万千困难斩于马下;量力而行就是这样一簇阳光,将万千阴霾驱散殆尽。 无论左倾,还是右倾,都是过不了桥的。偏离得多了,终究要掉进水里。 纷纷世事,毫无主见,跟风随大潮,人云亦云,只会让平庸者更加平庸,永远找不到出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许多时候,盲动蛮干,只前不退,血肉横飞,孤注一掷,那么薪材燃尽,根基全无,事业与建树更,无从谈起。如果置之死地而后生,避其锋芒,养精蓄锐,以图东山之日,这一切,也要因情而导,以防消极怠工,使凌云之志随着时间灰飞烟灭。所以,事情并无大小之分,量力而行,才是”王”道【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