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全国名校历史试题重组测试系列04(通用版)(第04期)(解析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2.(桂林十八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 “宁叫赔折腰,不让
2、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体现了晋商强调守信讲义w,这符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干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4.(江西省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梁启
3、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5.(孝感高中2016届高三9月调考历史)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
4、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6.(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一行动对民众中刚刚涌动的致富热情,无疑是致命一击。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之后,“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这说明 A领导人的言行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B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邓小平南巡提出
5、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答案】:B【解析】:A明显不符事实;C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提出;D是在21世纪初;从材料信息“ “投机倒把”这个词没人提了,而“下海”等词汇流行开来”可知经济经济体制已经受到冲击。7.(甘肃省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取消了原有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十个实际上是按地区划分而不是基于氏族血缘关系的新部落。这项改革A. 激化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C. 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政治力量 D.债务奴隶重新获得了自由【答案】:C【解析】:克里斯提尼的这一举措,打破了血缘关
6、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A与事实不符,BD是梭伦改革措施的影响,C符合题意。8.(20152016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卷)大国崛起解说词:1773年的秋天,瓦特又遭遇了一次家庭的变故,和他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六个儿女,与他共同合作的工厂又破产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落到了最低谷。有一位朋友推荐他到俄国去工作。博尔顿(伯明翰一家生产小五金器械工厂主)极力挽留住了穷困苦闷的瓦特,他在写给瓦特的信中说:“我将为发动机的竣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我们将向全世界提供各种规格的发动机。您需要一位”助产士“来减轻负担,并且把您的产儿介绍给全世界。”据此可推断A.蒸汽机的发明
7、具有偶然性B.博尔顿和瓦特共同发明了联动式蒸汽机C.企业家是机器发明的重要推动力量D.没有博尔顿的支持瓦特将无法发明联动式蒸汽机9.(江西省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 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 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 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答案】:A【解析】:“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说明亨利希望恢
8、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10.(武汉市部分学校2016届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11.(孝感高中2016届高三9月调考历史) “黑体(能全部
9、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C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符合量子论。A是指牛顿力学诞生;B与量子论的内容刚好相反;C是指相对论;D符合题意,量子论有利于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12.(广东省深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卷)下表所列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全球
10、化发展的两种观点,能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典型史实是类别极端全球主义者怀疑论者观点全球化是人类活动框架的重组,是民族国家的终结。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明的冲突,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仍然存在。A联合国的建立 / 美苏“冷战 B欧盟的成立和发展 / “911”事件C跨国集团的出现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加入WTO /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60年代初期;D不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剧变,与题干不符;B符合题意,欧盟成立于1993年,推动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911”事件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6届高三第
11、一次月考历史)“传统与变革”的主题几乎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这对矛盾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退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光荣革命”后,英国再没有发生过政治革命近代以英国经济发展、政治变迁和社会进步,无不是与温和、渐进的改革联系的。 摘自英国渐进式发展道路的启
12、示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呜,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首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
13、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摘自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之。(3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和法国革命中对待“传统与变革”方面有何区别 ?(8分)(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英美式的“阳光革命”和法国式“闪电革命”对其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14.(广东省深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卷)公共舆论的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14、题。材料一 “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摘自黄宗羲学校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秉承“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原则,由胡适、傅斯年、蒋廷黻等知识分子担任只要撰稿人,发表了系列时政评论文章,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现代中国公共舆论的发展。摘自李佳“兴起论文”(19341937)中的意见领袖研究材料三 文革中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
15、大辩论)是当时公共舆论的表达形式。“四大”的目的,一开始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来是“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检举揭发,攻击谩骂,没有事实依据。1980年邓小平指出:“应该让群众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表达他们对领导的负责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但是大鸣大放这些做法显然不适宜达到这个目的。”摘自“大鸣大放大字报”是大民主吗?(l)材料一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2)材料二中的“四不”原则体现了怎样的舆论精神?你认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们可能会围绕哪些主题展开评论?请用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列举两类主题)(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
16、,文革时期“四大”这种舆论形式产生的根源。(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引导公共舆论健康良性地发展。【答案】:(1)作用:议政、辅政、督政。(意思相近也可)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为新思想的孕育提供物质条件;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日益腐败;思想上,走向僵化的程朱理学、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阻碍新思想的萌生,一些士人开始倡导“经世致用”。(2)精神:公正客观、独立自由(或公平、正直、理性等)(意思相近也可) 主题与史实:民主与独(须回答两个主题,回答其它主题只要符合时代特征,依据史实正确也可)(3)根源:极“左”思潮的泛滥;以阶级斗争为纲;民主法制被野蛮践踏。(4)本问可从尊
17、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发挥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共舆论须以法制为前提、以事实为依据等方面回答。【解析】:(1)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所谓“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并不是要学校像古代的辟雍那样,承揽政府机关的某些职能,而是应该“公其非是于学校”,即在学校中由大家共同来议论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因为学校议政,可以使上至朝廷命官,下至里巷平民,逐渐养成普遍议政的社会风气,而不再以天子的是非为标准,这样天子也就不敢“自为非是”,“公其非是于学校”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改变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由天子一人决断的专制局面。这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校职能论的创新,反映了他要求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从上述思想出发,黄宗羲主张广建书院和小学,实现在全国城乡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理想,而且还强调学校必须将讲学与议政密结合。这样,学校集讲学与议政于一身,既是培养人才,传递学术文化的机构,又是监督政府,议论政事利弊的场所。黄宗羲的上述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对封建教育起了启蒙作用。 再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归纳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纲;民主法制被野蛮践踏。(4)本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可从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发挥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公共舆论须以法制为前提、以事实为依据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