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四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汉书食货志说,“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通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通藏),不为币。”秦朝实行的货币政策A.利于集权和国家统一B.抑制了手工业的发展C.导致商业活动的萎缩D.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和中国古代的经济。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秦朝统一后,以黄金和半两钱为法定货币,这一措施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同时巩固了集权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选A。统一货币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不是重农
2、抑商的表现,因此不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其余选项均错误。 2西汉时,凭财产资格为官的途径称“赀选”(“赀”通“资”)。有财产五百万钱者可任郎,得自备车马服装,到京师听候选用,时称“赀郎”。这一措施A.利于选拔有德才的人B.部分恢复了贵族政治C.提高了察举制的门槛D.主观目的是预防腐败【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凭财产资格为官”。统治者害怕官吏贪腐,认为有钱的人总要少贪些,于是限定有家资若干,乃得为吏,因此选D。财产资格和德才并没有直接联系,A错;贵族政治是门第世袭,B错;察举制考察的主要是品行,不是材料所述财产资格,C错。 3某绘画体系大体经历了以诗
3、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成为一个自足的绘画体系。这一绘画体系的作品A.体现了寄情山水的避世思想B.反映了文化世俗化的倾向C.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D.具有特有的强烈主观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材料关键信息是“以诗入画、以书入画、以金石入画三个阶段”,这描述的是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创作者多为士大夫。文人画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感情,不是他们逃避现实的思想,A错;文人画反映的是高雅文化倾向而不是世俗化,B错;文人画注重写意而不是逼真摹写客观自然景物,C错。D项正确。【备注】文人画的
4、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抒发心灵感受。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4清代的戴震指出:“凡事为皆有于欲,无欲则无为矣。有欲而后有为,有为而归于至当不可易之谓理。无欲无为,又焉有理?”这表明戴震反对A.道家的无为而治B.程朱理学理欲观C.先秦儒家的伦理D.佛教的禁欲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由材料可知,戴震表述的是理和欲的关系,反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因此选B。戴震反对的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也不是儒家伦理和佛教的禁欲主义,其余选项均错误。 5“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焉者男女
5、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男女之恋爱”等。联系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亦发生转变。因此选D。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26日发表通电称,它将“领导工农红军和全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6、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通电发表的背景是A.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为殖民地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D.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关键信息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26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此背景下,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抗日通电,因此选A。 7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
7、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全面总结了“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体现了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根据题干信息“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可知,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这正是中共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故D项符合题意。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着重发展重工业,题干与此无关,故B项错误
8、;改革开放后,中共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故C项错误。 8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发明的迅速产生,说明工业革命在进行过程中具有突变性,同时又指出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需要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时间较长,因此又具有渐进性,故选B。布罗代尔指出发明的应用需要时间和条件,不
9、是说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A错;工业革命中某些发明的出现可能时间很短,但整个工业革命的进程并不短暂,工业革命也不是突发事件,C错;布罗代尔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是影响,D错。 9“这场运动更加强调了信仰的内在化与世俗性,从而将对上帝神圣的信仰落实到世俗的生活世界,架起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之间的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指A.因信称义B.理性科学C.政教合一D.人性复苏【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信仰的内在化与世俗性”“信仰落实到世俗的生活世界”等可以判断此运动是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等通过“因信称义”将信仰的自由赋予了个人,而且还将信仰的神圣性落
10、实到政权、经济和法制中来,从而实现了宗教神圣化对世俗社会政治的全面建构。因此选A。科学和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旗帜,B错;宗教改革者主张加强世俗政权的权力,反对政教合一而主张政教分离,C错;人性复苏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作用,D错。 10“美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美国及其盟国可借以遏制来自苏联的新的侵略。”美国政府制定的“遏制”战略A.导致两大阵营长期对峙B.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直接推动欧洲联盟成立D.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府制定”“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来自苏联的新的侵略”等可以判断,此遏制战略是指美国发动的冷战,冷战导致以美苏
11、为首的两大阵营长期对峙,A正确;美国的遏制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B错;欧盟成立于1993年,当时冷战已经结束,C错;冷战不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D错。 11二战后,劳动工具的变化集中表现为由传统的“三机系统”(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发展为“四机系统”(增加了电脑控制机)。这些变化体现了A.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成效B.经济全球化促进产业升级C.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飞跃D.互联网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关键信息为“劳动工具的变化”“增加了电脑控制机”等,劳动工具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电脑控制机代表的是二战后迅猛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因此选C。材
12、料并没有涉及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A错;材料也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B错;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2苏共中央规定:1968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这可以说明A.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哺B.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C.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D.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材料主旨是苏联计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故选D。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私有制”一说错误。C项“实质性”一说错误。 二、综合题:共6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
13、历代都将人口增长看做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之一,明王朝也不例外。例如,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任命宋冕为开封府知府,行前特别叮咛,“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通过发展生产,安抚百姓,明初那种“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状况开始得到扭转,人口逐渐增多起来。明代有关婚姻方面的法令规定:“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明代的人口政策,在各地区的实施情况是不尽相同的,有些地方对政策的推行力度较大,成效显著,人口增长速度较快,与之相应的家庭人口数量规模亦较大。反之,有些地方对政策推行不力,加之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人口增长
14、速度缓慢,造成家庭人口数量规模趋小。摘编自张民服对明代人口问题的几点再认识材料二1894年上李鸿章书一文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孙中山的早期中国人口思想,他首先惊呼:“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壅塞,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在论及“人满之患”的危害时,他进一步提出:“明之闯贼,近之发匪,皆乘饥馑之余,因人满之势,遂至溃裂四出,为毒天下。”随着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其人口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四百兆苍生之众”已不是“人满之患”,而是可以作为“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的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国家的有利条件。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不仅不同意当
15、时中国人口太多的观点,而且还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他最为担心的是中国人口为外国列强优势人口所“消化”。他认为要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而且要把智力培养和爱国主义、国民新道德的教育作为培养革命建设人才的教育方针。摘编自王永恒论孙中山的人口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初期的人口政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人口思想。(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不同时期人口观念的因素。【答案】(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原因:传统小农经济需要大量劳动力;封建国家兵役、徭役等需要;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明朝初年
16、经济亟待恢复,人口大量减少。(2)初期认为中国人满为患,导致贫困、饥馑和农民起义;后期则主张只有增加人口数量,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才能避免亡国灭种,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3)因素: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立场。【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概括明朝初期的人口政策,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等以及人口政策的执行情况可以得出基本结论:明朝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第二小问可以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封建统治的需要、传统的思想观念以及明朝初期社会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满之患”“闯
17、贼发匪因人满之势为毒天下”等可归纳孙中山早期的人口思想;后期的人口思想可根据关键信息“四百兆苍生之众是宝贵人力资源是建设独立富强国家的有利条件”“将人口作为避免亡国灭种的最有效的武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等归纳。第(3)问,结合一定时期的思想观念建立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上这一基本原理思考即可。【备注】本题考查历史上的人口政策和人口思想,契合当今社会热点。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亮点之一是允许一对夫妇可普遍生育两个孩子。该政策调整也意味着自1979年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走入历史。这次人口政策大调整,不仅会对中国的人口消长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人口
18、政策的考查,过去基本从人类发展和环境破坏、人口膨胀、资源浪费的角度切入,涉及的知识点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等。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高考考查的角度应该会发生变化,如考查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等。本题涉及的孙中山的人口思想,还可以从其思想转变的因素及影响方面来分析,如孙中山人口思想的转变是和他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的转变密切相关的。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外国历史名人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英国国王乔治一世;苏格拉底;德皇威廉一世;恩格斯;加尔文;列宁;威廉莎士比亚;美国总统华盛顿;巴黎公社委员瓦尔兰。假如你参与此研究小组,请从
19、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主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人物:。(2分)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在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美国独立后,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德国在19世纪后期制定了宪法,走上了民主道路。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示例二主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物:。(2分)解读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13
20、、14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体现了西方文明和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示例三主题: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人物:。(2分)解读19世纪中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它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成功地将
21、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给出一些世界历史人物,要求将其分类,提炼历史主题,再对主题进行解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关历史人物,如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人文精神起源时期的人物,然后据此可以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加尔文。主题可以确定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简单解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即可。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塞尔维乌斯改革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塞尔维乌斯改革前夕的罗马社会状况与梭伦改革前夕的雅典社会极为相似,即旧的氏族制度处于
22、解体过程中,而新的国家制度又尚未建立。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富有者与传统的氏族贵族联合一道,利用自己的权势,侵占氏族公有的土地和财物,有的还开始使用奴隶。一些贫困破产的氏族成员则被迫投在贵族门下,寻求保护。罗马还存在着一个人数众多的平民阶层,由于他们不属于罗马氏族成员而不享有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这种权利与义务极不相称的地位,引起了平民对当权者贵族的不满和仇视,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材料二在罗马,塞尔维乌斯先是把全体自由民,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也不论是罗马氏族成员还是外来移民,全部收为公民,并实行强制性普查,要求公民如实呈报家庭成员的名字和财产。在此
23、基础上,塞尔维乌斯再根据公民财产的多少把全体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塞尔维乌斯规定每个等级的成年男丁都有权出席公民大会,有表决权,同时把财产等级作为征兵和纳税的基础,按财产等级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塞尔维乌斯在罗马设立百人队会议,具有宣战、选举、审判等重要职能,并实行集体表决制。每个百人队有一票表决权,这一票往往由百人队的多数成员决定。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义程梭伦改革与塞尔维乌斯改革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塞尔维乌斯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核心内容及影响。【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24、,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社会转型,需要重新构建新的社会制度。(2)核心内容:所有自由民具有公民身份,按财产分等级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改革权力机构,设立等级会议,实行集体表决,遏制个人独裁专权。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缓和了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完成了罗马由氏族到国家的过渡;为罗马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西方国家建立民主政体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和实践经验。【解析】第(1)问,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塞尔维乌斯改革前夕的罗马社会状况与梭伦改革前夕的雅典社会极为相似”进行知识迁移,再结合“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平民对当权者贵族的不满和
25、仇视,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等组织答案。第(2)问,首先要求概括核心内容,可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全部收为公民”“根据公民财产的多少把全体公民划分为五个等级”“都有权出席公民大会”“权利和义务”“百人队会议”“集体表决制”等概括;影响要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知识分析。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928年10月,国民党公布了训政纲领,引起一部分在野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满。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新月派”,也被称为“人权派”,非常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时认为扼杀民主奉行独裁并不利于巩固国民党的统治。1930年12月,胡适在新月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要打倒五个大仇敌”,即贫穷
26、、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大仇敌之中,帝国主义、封建势力都“不在内”。新月派标榜要建立一个“治安的、普遍繁荣的、文明的、现代的统一国家”。要建立“新国家”,要走“演进的路”,说革命只能“煽动盲动残忍的劣根性,扰乱社会国家的安宁”,“为中国人民求生计,自然只有希望国民党剿共及早成功”。只要做到两条“解放思想,重自由不重统一”“改革政治,以民治代替党治”,那么“共产学说”在中国就不能立足,共产党也就“不剿自灭了”。但就是这样的主张,也为独裁者蒋介石所不许。1930年11月,罗隆基一度被捕。胡适的言论也曾受到国民党反动分子的指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人权派”出现的背景。(2)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权派”的核心主张及结局。【答案】(1)背景:国民党建立起一党专政;共产党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2)核心主张: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主张改良,反对革命,把攻击的矛头主要指向共产党。结局:被国民党镇压。【解析】第(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主张据材料关键信息“非常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时认为扼杀民主奉行独裁并不利于巩固国民党的统治”“要走演进的路”“革命只能煽动盲动残忍的劣根性,扰乱社会国家的安宁”“希望国民党剿共及早成
28、功”等回答;结局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罗隆基一度被捕”“胡适的言论也曾受到国民党反动分子的指斥”即可回答。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底,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破坏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在德、意、日三国之间签订,被迫之下英美开始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对两国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商讨,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英国和苏联政府对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进行磋商并加以修改后,
29、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该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于这个宣言的发表,美国国务卿热烈欢呼,他说,联合国家宣言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摘编自二战全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能够签署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作用。【答案】(1)原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将战争和奴役强加给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莫斯科保卫战使希特勒的闪电
30、战破产;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法西斯国家签订共同作战协定;美国参加二战;美国提出倡议,得到各同盟国的支持。(2)历史作用:加强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和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倡议”等并结合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威胁等回答。第(2)问,从反法西斯同盟的发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联合国的建立等角度回答。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文翁,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
31、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看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文翁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
32、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翻译并整理自汉书文翁传(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在蜀地进行民风教化的做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翁推行民风教化的意义。【答案】(1)做法: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提拔太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减轻学生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地位等。(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就学于太学”“让他们担任要职”“修建学宫”“免除他们的徭役”“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等回答。第(2)问,可以从社会风气、教育事业、官员的选拔、儒家思想传播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