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283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届(新课标)地理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后达标检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2下列现象与图示过程变化相关的是()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下游河道侵蚀加强地上河的形成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降低ABC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012年比1990年河流流量曲线更加平衡,含沙量减少,故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上升。第2题,上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使下游地区含沙量减少,河口

2、三角洲由于没有泥沙来源,受海浪侵蚀,面积萎缩;由于流量更加平稳,故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答案:1.C2.D(2015北京海淀区一模)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4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第3题,图中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

3、地表和地下水循环;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动植物遗体通过沉积作用变为煤炭和石油,没有重熔再生过程。第4题,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大气升温。二氧化碳的参与是石灰岩发生溶蚀作用的条件,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加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会使亚寒带针叶林向高纬度扩展。答案:3.C4.B(2015湖南师大附中模考)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56题。5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6自然植被分布

4、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解析:第5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第6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5.C6.A(2015上海嘉定区一模)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据此回答78题。7图中对应的方位最接近事实的是()A东南西北B南西北

5、东C西北东南D北东南西8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阴脸”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阳脸”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D“阴脸”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森林等植被生长好,因此可确定为南,为北,为东,为西。答案:7.A8.D92014年11月26日,主题为“奔跑吧,藏羚羊!”生态环保媒体行活动进驻可可西里。藏羚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每年变化不大,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解析:选B。读图

6、可知,藏羚羊的存活率和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11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

7、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第10题,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11题,B项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答案:10.B11.A二、综合题12(2015玉溪一中、昆明三中一联)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1月10 等温线和10 的7 000 积温等值线通过南岭南侧,也是雨雪的分界线(为降雪或雨夹雪能达到

8、的最南界线)。材料二南岭地势不高,海拔仅千余米,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东段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后形成丹霞地貌,低谷隘口构成南北交通孔道。毛泽东主席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南岭的地貌特征。材料三中央电视台美食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曾介绍,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莱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1)南岭作为我国雨雪分界线的原因是什么?(2)以南岭地区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3)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

9、解析:第(1)题,降水雨、雪分异主要受气温影响,降雪多分布盛行冬季风的冬半年较高纬地带。南岭为重要东西走向山地,成为我国雨雪分界线应从纬度、冬季风、地形等方面考虑。第(2)题,结合气候条件,从材料介绍的岩石开始,分析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环境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整体。第(3)题,南岭天然食材丰富且环保,是形成美食文化的基础条件;“自成一派”说明受其他地方饮食文化影响小,这与山区内外联系困难有关。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太阳辐射多;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少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冬季风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气温高。(2)喀斯特地貌为例:岩石:石灰岩分布

10、,可溶性、透水性好。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地形:山地、丘陵广布,坡度大。生物:生物种属多,生物活动活跃。土壤:生物活动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丹霞地貌为例: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砂砾岩。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地质:地壳的升降运动。风化作用:山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气候条件

11、、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纯天然绿色食材丰富;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水生动植物多;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13(2015安徽“江淮十校”协作体联考)“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

12、(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水量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