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人教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36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选修3素材:教材习题点拨 第一章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材习题点拨教材问题全解科学探究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的元素数目分别为: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每个周期开头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通式为ns2np6。因为第一周期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不同。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

2、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氢元素除外)。 4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族和0族;从教科书中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区和ds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5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角三角区域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金属性。6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3、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处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缘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因此,这些元素常被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学与问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最高化合价逐渐升高,最低化合价逐渐降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学与问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使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增加而带来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大于增加电子后电子间斥力增大带来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能层增加,电子间的斥力使原子的半径增大。 学与问31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的活泼性越强。2. 气态电中

4、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

5、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l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科学探究1第A族第A族2. 锂和镁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形成过氧化物,只生成正常氧化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度很接近,都是弱酸。教科书上几对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在性质上相似,可以粗略认为是它们的电负性相近的缘故。 教材习题全解1能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能层数 点拨:本题考查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同一周期(短周期)元素能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从左向右);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逐渐增多(从上至下)。2碱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点

6、拨: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注意第一周期从氢开始,只有氢、氦两种元素;第七周期未填满,其余周期总是从碱金属元素开始,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3.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化学式及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1s2 2s2 2p6 3s23p3第三周期A族非金属H3PO4酸性PH316第三周期A族非金属H2SO4酸性H2S71s22s22p3非金属HNO3酸性NH3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原子序数、电子排布式、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三者之间的互推与联系,从而展开对元素化学性质的推测,应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4(1)三;A;1s22s22p63s23p5;

7、 Cl;HClO4(2)四;A;1s22s22p63s23p64s2;Ca;Ca(OH)2 点拨:考查元素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电子排布式之间的推导。特别注意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即“位、构、性”三者间的联系。5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是s或p,而副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后填入的能级为d或f;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层为最外层的s、p能级,都不包含d能级,而副族元素的价电子层除最外层的s、p能级外,还包含次外层的d能级及倒数第三层的f能级。 点拨: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差异及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是常见的考点。主族元素最后填充的电子的能级为s、p能级,而副族元素最后

8、填充的电子能级为d、f能级,因此化合价与能级关系也显现出不同:主族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的s、p能级电子数相关,而副族元素的化合价不仅与最外层电子有关,还与内层电子(d、f电子)相关。6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1s1),既可以失去这一个电子变成1价,又可以获得一个电子变成1价,与稀有气体H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根据H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不难理解H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既可以放在第A族,又可以放在第A族。 点拨:本题考查了氢原子结构的特殊性和第一周期元素的特殊性,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可以放在A族,这点同学们都可以理解,但往往忽视了另一个细节: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只有氢、氦两种元素,即只有一个电子层

9、,稳定结构只有两个电子,故氢原子可以得一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因此氢原子也可以放在第A族。7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2、Al(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Si、P、S、Cl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点拨: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回答本题应注

10、意周期性变化的具体体现,如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可以以第三周期典型元素为例进行说明;而对于同一主族可以以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寻找金属性变化规律,再以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为例寻找非金属性变化规律。8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点拨:本题考查对电负性的理解和应用。电负性衡量元素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引力大小。因此,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对键合电子的引力越大,则越易得电子,表现出元素典型的非金属性,若元

11、素的电负性越小,对键合电子的引力越小,则越易失电子,表现出元素典型的金属性,故电负性大小可以反映和度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9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合价,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就会随着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点拨:由“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的关系知道,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元素原子结构所决定的。元素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或外围电子所决定,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故最外层电子(或外围电子)呈周期性变化,故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10第八周期总共应有50种元素。点拨:本题考查了同学们的思维迁移能力以及归纳类比思维能力,在元素周期表中,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即第一至第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50而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至第七周期所能容纳的元素种类分别为:2、8、8、18、18、32、26(未填满)由上述二者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规律:因此,不难得出结论,第八、九周期最多容纳元素种类均为50种(若元素周期表填满的话)。1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