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寒食清明诗话.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361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文摘(文苑)寒食清明诗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寒食清明诗话“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两个传统节日。清明是在阳历4月5日前后,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往往把清明包含在内。古人过寒食节要吃冷餐,不许生火做饭,称为“禁烟”。这习俗传说源于介之推之死。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19年,曾割下脚上的肉救过晋文公。晋文公归国执政后大封功臣时忘了他,介之推不愿言功,就与母亲隐居到绵山。晋文公为逼他出来,便放火烧山,不料他竟抱在树上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严禁烟火,以后相沿成为定例,这样例有了寒食节,禁烟也便成为咏寒食清明诗的一个重要话题。唐代诗人孟云卿寒食诗写道:“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

2、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子推,即介之推。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的秀丽景色表现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伤感,以乐景写哀情。后两句意思是说贫居者常常不举烟火,并不完全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而是因为贫困,生不起火。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诗人一颗以民间疾苦为怀的悲悯之心。中唐诗人朝的寒食绝句,则把目光投向京城长安,投向大唐帝国的宫廷:“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讽刺诗,作者借汉喻唐,用意很明显。按照禁烟惯例,寒食节的夜晚不许点灯,只有皇宫可以用蜡烛照明。然而当夜幕落下之后,长安城中漆黑一片,而皇宫传烛五侯,只光照几户权贵之家。两相对照来看

3、,诗人的褒与贬,虽然委婉含蓄,却并不难索解。在历代歌咏寒食清明的诗作中,扫墓又是一个常见的话题,以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清明伤感为例:“客中今日最伤心,忆着家山松树林。白石冈头闻杜宇,对他人墓亦沾襟。”家山松树林,指故乡的祖坟,杜宇,就是杜鹃鸟。传说蜀国君王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声悲苦,似说“不如归去”,最能触动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再如高翥的清明日对酒:“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可见,扫墓这一习俗在宋代也很盛行。寒食清明时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郊外春游是清明的另一习俗。春游古称“踏青”,始于唐,盛于宋。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皆见旌旗”的诗句。宋词人欧阳修在阮郎归踏青词中写道:“南国春半踏春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还有南宋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两首诗词从不同角度地描绘了春游踏青时的盛况,寓情于景,叙写了春游春愉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