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241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高考版练习:第一部分 模块一 第一步 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1西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 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已在题干中有表述,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A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故B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故C项错误;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以藩屏周,故D项正确。答案:D2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

2、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变化()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解析: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这一变化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答案:A3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

3、似情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题干中“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且永昌是东晋元帝年号,在北方墓葬多有反映,可知东晋影响力较大,文化方面即儒学正统观念加强,故选D项;北方民族融合开始出现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北方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是一个浅层表象而已,与采用东晋年号关系不大,排除B项;前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为分裂时期,排除C项。答案:D4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

4、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故A项错误;三国之前,火药已经发明,故B项错误;据材料“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人们对火药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唐末火药用于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C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

5、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D6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官选拔()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 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 D注重基层实

6、践经验解析:题干没有提及高官对中央政令的态度问题,故A项错误;对于高官的出身和门第问题,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高官的选拔标准,但是不是以德和才为标准,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唐玄宗时期的高官必须有州县官的经历,在宋代,高官必须从“州县之职”中产生,说明在唐朝和宋朝,中央高层的官吏必须有基层经历,故D项正确。答案:D7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

7、,D项正确;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决策、执行一体化”,不利于权力制衡,也做不到削弱宰相职权,排除B、C两项。答案:D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这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A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B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C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D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书”表示愤慨,即将亡国不是材料关键所在,故A项错误;南宋末期因战乱影响,君主专制削弱,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群臣对宁宗“时时下手条”而“事不出中

8、书”表示愤慨,说明当时决策体制完善,中书门下仍有一定的决策权,故C项正确;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仅是材料的现象,而非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C9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这一变化()A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了科举制度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解析:材料的主旨是科举制的发展演变,不能体现强化中央集权的信息,故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根据材料“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明代科举制是宋元的继承与发展,不仅注重理论,而且注重实践,故C项正

9、确;明代更突出了官员的实践能力,故D项错误。答案:C10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解析:宋代理学家的传承中蕴含儒家传统道德,不等同于封建迷信,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的三纲五常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风气走向僵化,故B项错误;儒学影响家庭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家对理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答案:C11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

10、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南宋时,书院兴起,推动理学发展。这反映出两宋时期()A以史为鉴开始成为潮流 B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C科举制取得了重大突破 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解析:我国古代有悠久的以史为鉴的传统,故“开始”表述不当,排除A项;材料中史学、文教和思想繁荣,是重文风气推动文化繁荣的表现,故选B项;C、D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答案:B12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A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B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C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图中古代中国科技天文历法气象、地学等主要为小农经济服务

11、,这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排除A项;古代中国科技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C项;古代中国科技受重农政策的影响,与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

12、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材料二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制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网能

13、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章程、条例等规章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由省起全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村政处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区县段编村闾邻居民(另加村范委员),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材料三在2014年9月

14、召开的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摘编自人民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育当代新乡贤的条件。答案:(1)特点:自觉性(民间性、自治性);义务性;侧重道德教化;选贤任能。原因:上大夫的积极推动;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管理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脆弱性;民间自治的传统;宗法性社会结构。(2)不同:自上而

15、下行政力量推动;一定程度打破宗族结构;政治管理网络严密(侧重政治管理)。影响: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削弱了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了对乡村的控制管理;巩固了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3)乡土性宗法关系依然存在;乡绅自治的传统;浓厚的家国情怀;基层自治的政策支持;乡村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摘编自美杜希德、芮沃寿唐朝的概观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

16、响,但是唐代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与晚清的中外文化交流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目可以自主选择两个论题,即“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与“唐朝文化是保守的”。其一,“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这一论题,可以从唐代文明能够兼收并蓄

17、的原因以及能够体现其文明的史实来阐述。其二,“唐朝文化是保守的”这一论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其文明保守的史实;第二,如何评价唐朝文明的这一保守性。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答案:示例一: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习俗、生活、宗教、器物)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丰富了人民的生活。示例二: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阐述:唐代的官职(三省六部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