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799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中国现代文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山东临沂一模)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D克服了党内的冒进思想【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项错误;决议是切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实际的,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的快速推进暴露出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社会

2、主义公有化程度,决议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决议并未克服党内的冒进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山东潍坊一模)从1953年起,国家对国营商业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按经济区域设置三级批发机构,分级管理,按合理流向组织商品流通;下放管理权,由专业系统与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这种商业管理体制()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B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C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D体现了经济管理中条块分割的特点【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国营企业改革,“由专业系统与当地商业行政部门双重领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和

3、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材料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的“双重领导”实质上是集体垂直管理,体现了经济管理中条块分割的特点,故D项正确。【答案】D3(2016山东烟台一模)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又返回家乡务农。据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A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B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C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材料信息“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可知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出现困难,故A项正确;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只能说明

4、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山东菏泽一模)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中国仅在建国初期实行“一

5、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冷战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中国对美国历史的关注较少,故B项正确;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的做法并不是由于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后,而是出于政治经济等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山东滨州一模)据统计,在从1961年1月开始的两年半中,全国职工精减与录用相抵共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主要目的是()A改善城乡关系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B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农业生产C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D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促进农业发展【考点】5

6、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中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城市物资供应不足,需要减少城镇人口,故A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故C项错误;工业反哺农业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故D项错误。【答案】A6(2016山东德州一模)20世纪50年代,江浙地区农村某次变革中出现“地主哭死,中农气死,贫雇农争死,干部走死,工作队讲死”的现象。这一现象()A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实施时的场景B体现了人们对这次变革广泛不满C折射出小农私有观念的落后狭隘D造成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急剧下

7、降【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农业合作化是指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对这次变革广泛不满,故B项错误;据材料“地主哭死,中农气死,贫雇农争死,干部走死,工作队讲死”可知折射出小农私有观念的落后狭隘,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造成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山东日照一模)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

8、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这表明()A“左”的路线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B农村大锅饭的分配体制被打破C农业所有制形式出现重大变化D农村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由材料“鼓励社员种好自留地,饲养少量的猪、羊和家禽有引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可知,中共中央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由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在不影响集体劳动的情况下”可知,此时的调整仍是在坚持人民公社体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B项错误;由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

9、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得知,说明当时的人民公社体制依然存在,调整只是解决当时经济困难的一种暂时紧急措施,农业所有制形式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1960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为此中共中央发布“紧急指示信”,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山东德州一模)据统计,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据此可以推出()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C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D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0、(1992年起)【解析】材料无法体现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故C项错误;据材料“199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869%,同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比重为73%,发展中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9%”可知改革开放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故D项正确。【答案】D9(2016山东济宁一模)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

11、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于材料中“万隆时代”,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材料中“万隆时代”不符,故B项错误;1949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上“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与材料中外交“脚踏两只船”的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五大国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与材料中“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不符,故D

12、项错误。【答案】C10(2016山东日照一模)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并强调“依据当前亚洲形势”,所以体现不出美国“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故A项错误;虽然美国强调“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但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美

13、国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信息表明西藏要求独立,所以美国支持西藏独立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6山东泰安一模)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第一次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

14、议,反对殖民主义,根据材料中“人权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得出,故A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6山东聊城一模)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解析】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兑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

15、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视处理,并非处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时期首次见面提出的,并与中印、中缅倡导的,是处理临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故B项正确;求同存异是指1955年在亚非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C项错误;打扫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16山东泰安一模一模)(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

16、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0分)【考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东欧剧变

17、、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得出结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根据材料“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根据材料“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得出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顺应经济全球化。【答案】(1)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

18、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6分) 影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4分)14(2016山东泰安一模)(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 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6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

19、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鲜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

20、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21、”的有利因素。(14分)【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到“在台湾海鲜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小问背景,考虑的国际关系下的中美关系:冷战,朝鲜战争,美国对中国的态度,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影响。 (2)这个以“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为表象,实际考察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的政策与措施,长期经济互动往来,两岸人民的夙愿等。【答案】(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6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2分) (2)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