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6148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的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病毒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存在抗药性变异的,有不存在抗药性变异的,前者被淘汰,后者繁殖越来越多。答案:C2 某海岛上经常有暴风雨,人们发现生活在该岛上的某种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种翅特别发达,另

2、一种则退化。由此说明()A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也是定向的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 D自然选择和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答案:B3一年生植物到秋天死亡,它们却能利用种子过冬,就像许多昆虫利用卵过冬一样,这都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来解释,是由于 ()A遗传变异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过度繁殖的结果解析: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可知,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4下列

3、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解析: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物种形成多数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往往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差较大,从而在性状上出现明显的差异,但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5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正确表述是 ()A某种群中新产生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一定逐渐增大B若某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则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C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D在环境条件保持

4、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存在着各种变异,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变化。在产生的变异性状中,若适应环境其基因频率会增大。答案:B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解析:基因型频率改变,生物未必进化,A错误;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男性个体只有一条X

5、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而女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都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又因为女性中有携带者,所以B错误;Aa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所以C错误。答案:D7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解析:自然选择是

6、定向的,因为环境的差异,选择不同,导致翅的长度出现不同的类型。答案:B8如果一个种群中的基因频率要维持不变,下列条件不是必备的是()A基因库中的基因必须足够多 B雌雄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迁出 D自然选择不起作用解析:种群中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的条件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种群数量足够大,而与基因的个数没有绝对关系;种群内雌雄个体之间是自由交配的;没有基因突变;环境对其没有选择作用;没有大量个体的迁入和迁出。答案:A9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的原因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7、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自然选择学说不能科学地解释生物适应性的原因AB CD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能科学地阐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答案:D10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体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

8、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由图可知,1963年与1863年相比,深体色个体和浅体色个体所占比例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中间体色的个体所占比例则有所增加,说明中间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不易被天敌发现,更适应环境。答案:B1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 C52%D57%解析:果蝇未入侵之前,基因型为VV的个体有3 000只,基因型为Vv的个体11 000只,基因型为vv的个体6 000只,果蝇入侵后基因型为VV的个体变为

9、3 000 2 000 5 000只,其他基因型个体不变,但总个数变为22 000只,则V基因的频率为(5 000211 000)/(22 0002)48%。答案:B12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 C70%,21%D70%,4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A配子的基因频率55%30%1/270%,a配子的基因频率

10、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的频率比例为AAAaaa49%42%9%,统计得到A基因的频率为49% 42%1/2 70%,故D项正确。答案:D13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 25% B32% C50%D64%解析:该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p80%,b的基因频率q20%,其子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p2(80%)264%,bb的基因型频率q2(20%)24%, Bb的基因型频率2pq280%20%32%。答案:B14有这样一

11、个群体,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2 000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6 000个。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自由交配繁衍。基因A在初始时的基因频率和繁衍两代(假设子代都存活)后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0.2和0.3 B0.3和0.3 C0.2和0.5D0.3和0.5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则基因A的基因频率(2 0002 2 000)/20 0000.3,群体内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答案:B15根据分类学家的记载,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物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水深3 000m以下的深

12、海热泉孔周围,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些都说明,生物界的物种还有待人们去发现。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分子水平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B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从进化角度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D以上研究成果有力地抨击了神创论的观点:生物是由神(上帝)一次性创造出来的解析: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所以蛋白质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B16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于和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

13、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不同培养基上的果蝇生存环境不同,果蝇只是倾向于和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说明果蝇还能与不同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故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答案:D17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解析:由于aa的植物繁殖的成功

14、率低,因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会减少。A基因频率会增加。答案:C18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光合生物与环境中的氧气、好氧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生物的种类多样化;斑马与猎豹相互选择,增强了奔跑能力;陆生植物与陆生动物的出现,都体现了生

15、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属于共同进化。答案:A19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数量多,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交配是随机的以外,种群的基因库稳定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捕食者数量减少B环境变化缓和C没有自然选择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解析: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不稳定。答案:C20下列有关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共同进化只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B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C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能提高生物多样性D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解析: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

16、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A二、非选择题2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这几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性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的基因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和预测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

17、,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准确获取题中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野生型本身是敏感型,不含杀虫剂抗性基因,因而R基因应为基因突变产生的。(2)S的基因频率SS的基因型频率RS的基因型频率(1/2)1%4%(1/2)3%,R的基因频率1S的基因频率13%97%。(3)结合题干中“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并由图示中RR、RS和SS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可推知: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导致SS的基因型频率不断上升。(4)若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随着RR基因型个体的不断死亡,将导致

18、R的基因频率不断下降和S的基因频率不断上升,最终将使SS的基因型频率不断升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22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边的坐标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

19、示。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实验结论:_。解析:(1) 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0%40%40% ,a的基因频率为40%1/240%60%。(2)由于aa的个体对羽虱没有抵抗力,故aa个体将减少,a的基因频率将降低。绘图时应注意起点和趋势。(3)由图可知,A的尾羽最短,C的尾羽最长,B的尾羽处在中间的长度,所以是将A组鸟的尾羽剪下粘在C组鸟的尾羽上,B组鸟作为对照;并且雌鸟筑巢数是CBA,由此得出雄鸟的尾羽越长越

20、易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答案:(1) 60%(2)(3)ACB尾羽长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23(12分)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3)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

21、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甲、乙两岛环境不同对变异进行选择且两地有地理隔离。(2)由于B与C是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发生基因交流;B物种发生了进化。(3)已知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1和0.9,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10.11%,aa的基因型频率为0.90.9 81% ,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若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则AA的基因型频率会上升,aa的基因型频率会降低,Aa的基因型频率会先上升后下降。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2)存在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3)1%、18%、81%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上升、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Aa

22、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2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3)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4)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

23、在反映了_多样性。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具体应用。(1)新物种产生的条件是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图中Y表示的是自然选择,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得以保留,发生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3)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其种内斗争加剧,趾间有蹼的蜥蜴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这样在岛上食物短缺的时候,趾间有蹼的蜥蜴更容易获得食物,此类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所以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分析图中W和w的基因频率可知,w基因频率逐渐上升,W基因频率逐渐下降,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4)图2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生物的基因多样性。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基因库(3)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基因频率(4)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