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963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特征错误的是( )A.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B.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锤体C. 中期染色体形态最为清晰D. 末期细胞中部形成赤道板【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植物

2、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B、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B正确;C、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染色体形态清晰,结构稳定,C正确;D、末期在细胞中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D错误。故选D。2. 如图为细胞的生命历程图,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乙过程中细胞分化改变了细胞遗传信息B. 丙过程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甲是细胞分裂,乙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不变,A错误;B、丙是细胞癌变,原

3、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发细胞癌变,B正确;C、丁过程是细胞凋亡,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中,C错误;D、己过程为细胞衰老,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 下列有关遗传因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 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C. 具存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一般均表现出显性性状D.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均表现出隐性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

4、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遗传因子是决定生物体性状的内在原因,分为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即为显性性状,但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A正确;B、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遗传因子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正确;C、由于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性状,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一般表现为显性性状,C正确;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如Aa表现为显性性状,D错误。故选D。4

5、.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C. 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B正确;假说中不同遗传因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错误;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规

6、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5. 温州一家医院发现一位X染色体有四条的女性,该女性其他染色体组成均正常。科学家怀疑其额外的X染色体可能都是母源的。如果科学家们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其母亲在产生相关卵细胞时( )A. 发生一次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X同源染色体未分离B. 发生一次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X染色单体未分离C. 发生两次异常,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极体是正常的D. 发生两次异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不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

7、级精母(卵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复制的两条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染色体是相同的。【详解】正常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都只含有1条X染色体;如果女性出现4条X染色体,额外的X染色体可能都是母源的,所以父方提供1条X染色体,则母方提供了3条X染色体;应是发生了两次减数异常,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都移向了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不含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条X染色体正常分裂,而另一条X染色体未分离,所以形成了1个具有3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1条X染色体的极体。因此两次分裂都出现异常,减数分裂产生

8、的四个细胞中,只有一个极体是正常的。故选C。6.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 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D. 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摩尔根等人利用假说演绎法,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正确。7. 关于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此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9、B. 此细胞中有染色单体4个C. 此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D. 此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卵细胞和极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图不均等分裂,且是着丝粒发生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过程,故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B 、此细胞中有染色体组2个,B错误。C、该图无同源染色体,C错误。D、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子细胞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D正确。故选D8. 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卡片类型脱氧核糖磷酸碱基ATGC卡片数量10102332A. 最多可构建4种脱

10、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B. 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C. 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1分子磷酸相连D. 最多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答案】B【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A-T碱基对间有2个氢键,G-C碱基对间有3个氢键。【详解】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卡片数分别都是10,所以最多可构建1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种类可推知最多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4个脱氧核苷酸对,A错误;B、构成的双链DNA片段中可含2个AT碱基对和2个GC碱基对,所以最多可含有氢键数22231

11、0(个),B正确;C、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一般是2个磷酸,但是两端各有一个最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C错误;D、碱基序列要达到44种,每种碱基对的数量至少要有4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应注意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根据表格所示信息,确定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及数量,判断该DNA中的氢键数及核苷酸对数。9. 如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Y表示某种功能的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Y为RNA聚合酶B. 该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C. 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过程在细胞质内进行D. 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能有TA、AU【答案】C【解析】【

12、分析】分析图: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Y为RNA聚合酶;分析图:图表示翻译过程。【详解】A、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Y为RNA聚合酶,A正确;B、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B正确;C、过程是转录,真核细胞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还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是翻译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C错误;D、b部位发生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可能有:T-A、A-U,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mRNA上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B.

13、RNA为单链结构,无碱基互补配对现象C. 密码子只位于mRNA上,它与反密码子之间是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D. tRNA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发生在核糖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三种常见的RNA1.mRNA (信使RNA) 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 (转运RNA) 功能:氨基酸的运载体3.rRNA( 核糖体RNA) 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详解】A、mRNA上相邻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A错误;B、tRNA分子中,部分碱基序列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B错误;C、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为一个密码子,终止密码没有相应的反密码子(tRNA与之

14、配对),C错误;D、tRNA上有反密码子,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而这一过程发生在翻译过程中,即tRNA与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D。【点睛】熟知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三种RNA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tRNA中的单链中也有碱基对是本题的易错点。11. 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 )A. 黑麦属于四倍体B. 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C. 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仍可育D. 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答案】D【解析】【分析】1、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

15、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2、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3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1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育。【详解】A、由于八倍体小黑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处理而形成的,所以黑麦属于二倍体,A错误;B、黑麦属于二倍体,能与六倍体普通小麦杂交,说明其可育,B错误;CD、小黑麦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组织培养得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植株,由于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无同源染色体,故表现为高度不育,C错误,D正确。故选D。12. 人类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下列叙

16、述错误的是A.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 多基因遗传病的一个特点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D. 患有人类遗传病的人的体细胞中一定含有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详解】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A项正确;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项正确;C、多基因遗传病特点之一是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C项正确;D、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因此患有人类遗传病的人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D项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13. 如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

17、分裂的相关图像,请据图回答:(1)图乙所示细胞中含有_条染色体。(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_期的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3)若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所含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4)图乙对应图甲中的_段,图丙对应图甲中的_段。【答案】 (1). 8 (2). 后 (3). 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 (5).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分离后形成的 (6). ef (7). ce【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量变化,图中看出,该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ac、cd、de、ef、g

18、h分别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乙图中,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1:2:2,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详解】(1)染色体数与着丝点数相同,图乙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8条。(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3)2号与6号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它们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4)图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19、。【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4. 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下表为该植物纯合亲本间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组别亲本F1F21白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2紫花红花紫花紫花红花=313紫花白花紫花紫花红花白花=934(1)该性状是由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的,且只有在_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开紫花。(2)若表中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第1组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F2表现为白花的个体中,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

20、的占_;若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应_。(3)若第3组实验的F1与某纯合白花品种杂交,请简要分析杂交后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以及相对应的该白花品种可能的基因型:如果杂交后代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_;如果_,则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 (1). 两 (2). 两 (3). AAbb (4). 1/4 (5). 全白花 (6). AAbb (7). 紫花:红花:白花=1:1:2【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子二代的表现型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4,可以改写成9:3:3:1,因此该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

21、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组合1和3的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植物的花色由2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组1F2的表现型紫花:红花:白花=9:3:4,所以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F2表现为白花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所以与白花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1/4。同理组3中F1的紫花基因型为AaBb,所以组3中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1组和第3组的白花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即AAbbaabb,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 全为白花。(3)第3组实验的F

22、1为AaBb,纯合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若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 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基因型有四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若白花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F1与纯合白花品种杂交,即AaBbaabb,子代的基因型有四种,AaBb、Aabb、aaBb、aabb,紫花:红花:白花=1:1: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9:3:3:1的理解与应用,如题干涉及的9:3:4是9:3:(3+1)变化而来,同时答题是还要明白9:3:3:1的推导过程,才能准确知道相关基因型与表现型,从而计算概率。15. 某家族有甲、

23、乙两种遗传病(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根据家族的患病情况绘制出如下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遗传和_遗传。(2)若只研究甲病,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3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病孩,则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3)根据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推测,10的基因型是_,若她与一个母亲患甲病的正常男性结婚,生出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 (2). 伴Y染色体 (3). 伴X染色体隐性 (4). 2/3 (5). 1/8 (6). AAXBXb或AaXBXb

24、(7). 5/12【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6和7不患甲病,生出9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为隐性,且9是女患者,由此推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若乙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应在系谱图中表现出所有男性均患乙病,所有女性均不患乙病,故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乙病女性1的儿子应全都患乙病,故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只研究甲病时,由于4的基因型为aa,所以1、2的基因型均为Aa,故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她与

25、一个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病孩,可以推得3和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一定都为Aa,因此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1/2 =1/8。(3)根据系谱图中乙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推测,乙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0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与之婚配的男性母亲患甲病,故此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女儿不患叩病的概率是1-2/31/4=5/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2,故生出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5/61/2=5/12。【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6. 回答下列遗传学问题

26、:(1)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证明:被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某种_。(2)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然后对细菌进行侵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他们所利用的标记元素是_。请你简述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的方法:_(3)从细菌细胞内提取到一个DNA分子,现有被同位素3H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要在实验室内合成新的DNA分子:除以上物质外,还必须有_和_,才能合成第二代的DNA分子。在第二代的DNA分子中,有_条含3H的链。在第五代的全部DNA分子中,有_条不含3H的链。【答案】 (1). 转化因子 (2). 35S和32P (3).

27、先分别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分别用相应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4). 酶 (5). ATP (6). 2 (7). 2【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

28、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3)模板:DNA的双链;(4)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ATP;(5)方式: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8)产物:DNA分子。【详解】(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由于S元素只存在于蛋白质中,而P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所以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标记的是35S和32P。由于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需要

29、先分别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分别用相应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3)DNA的复制除了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还需要酶和ATP(提供能量)。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2个DNA分子,共4条链。2条母链被保留下来,因此新合成了2条子链有3H。不管复制几代,只有第一代的一个DNA分子中的2条母链不含3H。【点睛】本题需要考生掌握科学家探究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原理,结果和结论,识记DNA的复制过程。17.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问题:(1)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的“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顺利移交给武夷山茶叶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基地的培育与筛种阶段。

30、这是利用太空条件使相关茶种发生了_(填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品优或量高的新品种。但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这说明了_。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品质好、产量高的个体,这说明了变异是_。(2)下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_,其中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祼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_。(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4)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填序号),从发生

31、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_。【答案】 (1). 基因突变 (2). 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 (3). 不定向的 (4). DNA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换 (5). CAU (6). 发生了基因突变 (7). (8). (9). 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其中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图甲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其中为DNA的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图乙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了等位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的结果;图丙都发生了

32、染色体判断的交换,前者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是利用了太空条件,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为诱变育种;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说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也发现了极少数品质好、产量高的个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即DNA在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替换;题图中异常的转录模板链上的三个碱基是CAT,所以转录后对应的密码子是GUA,则反密码子是CAU。(3)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能进行联会,所以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只能是基因突变。(4)从题图丙中可以看出,属于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所以属于基因重组;属于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所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及其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三者并判断图甲、乙、丙发生的变异的类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