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的环境观。2.理解可持续的发展观。(重点)3.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1)概念: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它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2)功能:环境观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2两种环境观的比较(1)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对立的观点,人类试图征服自然。(2)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它的含义是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特别提醒传统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大自然的主人。
2、而新环境观的核心思想是人地协调。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3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1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2在传统的环境观指导下,人类终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3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经济的可持续性。()4可持续发展实施难度大,我们国家还没有实际行动。()5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里的科学发展观本质是()A征服自然B促进经济发展C促进生态发展 D可持续发展提示:1.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2在传
3、统环境观指导下,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迅速蔓延。3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4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不仅制定了行动计划,而且一批优先项目正在付诸实施。5D科学发展观追求人地协调,因此其本质是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环境观这里是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位于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紧靠着长白山北坡的景区大门。树林里,超过200岁的云杉、红松和冷松高耸着。别墅就掩映在树林中,或者,你也可以按照官方文件里的称呼,把它们叫作“贵宾接待中心”。问题1(综合思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易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提示:建“贵宾接待中心”首先砍伐森林资源易造成生态破坏,其次,随
4、着人类活动的增多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2(人地协调观)在长白山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违背了哪一种环境观?为什么?提示:违背了新的环境观。在自然保护区内滥砍原始森林建“贵宾接待中心”本身就是不尊重自然;在自然保护区内建“贵宾接待中心”是为少数人提供休闲、娱乐和增加个别部门收入的一种行为,只尊重个人而忽视其对整个人类及其后代影响的一种行为。 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新的环境观核心思想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行为表现人类改造
5、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行为结果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提醒经济发展不只代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新的环境观是在人类长期与环境共存和斗争中形成的,有利于人类保持
6、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据此完成12题。1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A征服自然B天人合一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D人地归一2下列体现新的环境观的是()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山地丘陵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1A2.C第1题,征服自然的观点强调人是万物臣服的精灵,是自然界的主人。新的发展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或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第2题,超载放牧会造成草场退化;山地丘陵植树造林可保持水土,但不能严禁砍伐;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都不符各新的环境观。树立可持续的发展
7、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九大报告节选问题1(综合思维)关于上述十九大报告中的论述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思想?提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问题2(地理实践力)试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绿色消费行为。提示:出行乘坐公交车,节约用水、用电,杜绝高消费等。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内涵地位目标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
8、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2.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提倡高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当代人的最大要求强调代际公平
9、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式的发展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据此完成34题。3我国有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话,说明了()A名山上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充分利用B佛教教徒非常喜爱和爱护大自然C名山上游人多,便于传播佛教D名山风景优美,利于居住4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儒家思想著述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思想反映了()A对自然界采取消极态度B满足于利用自然的原始状态C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D过分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3B4.C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
10、的认识和态度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佛教和儒家都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5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领悟图中各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导致生态问题加剧。而严重的生态问题使自然灾害影响加剧,致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南方地区山区面
11、积较大,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具有水热充足、土地类型多样、河湖众多、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人地协调观稻鸭共作“稻鸭共作”生产方式,是指在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田里放养工作鸭,鸭子以田间害虫、杂草、麦子等自产粗饲料为食
12、。稻田鸭破壳两天后,小鸭子就被放入稻田里,每天以水稻田里的昆虫为食,整天在稻田里穿梭,不仅防治了稻田里的害虫、杂草,疏松了土壤,其排泄物还提供了肥料,生产的大米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近年来兴起了稻鸭共作的耕作方式。农民将雏鸭放入稻田,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为水稻除草、松土、增氧;同时鸭子长时间生活在稻田里,还能起到控虫、供肥的作用,到水稻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再集中收回鸭子,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读图回答13题。1与该稻米产区相符合的生产特点是()A商品率高B单产高C科技水平高 D机械化水平高2稻鸭共作模式无法降低()A农药成本 B肥料成本C种子成本 D饲料成本3与传统方式
13、相比,稻鸭共作能减少行间杂草,其原因在于()A水稻生长,挤占了杂草生长空间B鸭子活动,抑制了杂草光合作用C水体养分缺乏,不利于杂草生长D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杂草生长1B2.C3.B第1题,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传统的稻米生产区,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其所在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均耕地少,对水稻生产进行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第2题,由材料可知,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为水稻除草、松土和增氧,能够起到控虫、供肥作用,此生产模式可以降低农药成本和肥料成本;鸭子生活在稻田里,到水稻收割前一个月左右再集中收回鸭子,在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此生产方式对种子成本无影响。
14、综上,选C。第3题,稻鸭共作模式与传统水稻种植业一样,杂草生长都会挤占水稻的生长空间,而不是水稻挤占杂草的生长空间,A错;与传统方式相比,鸭子在水稻行间搅动泥水抑制了杂草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行间杂草,B正确;水体中鸭子粪便等养分丰富,有利于杂草的生长,C错;水体营养丰富有利于杂草成长,D错。人类在与环境的长期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A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C环境观只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D环境观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B工业文明时期人
15、类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思想贯穿始终1D2.B第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环境观不仅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第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日趋强烈,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ABC D4“低碳
16、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禁止碳的排放追求绿色GDPA BC D3A4.C第3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第4题,“低碳经济”倡导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提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以追求绿色GDP。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许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56题。5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6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A增加绿地面积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D预防和治理污染5C6.C第5题,从定义中的“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大到最大限度”可知,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第6题,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范畴;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范畴;增加绿地面积、预防和治理污染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