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5279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习题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 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玉玺代表信物 B玉玺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罔替 D天子的权力至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历史特点。A、B两项都是表现而不是实质,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D2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2、)A设“中朝” B置枢密院C置刺史 D设内阁【解析】“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本题选A,北宋时设立枢密院;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监督,设立刺史;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答案】A3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解析】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

3、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4下列中国古代职官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刺史御史大夫都察院提点刑狱司A BC D【解析】西汉武帝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秦朝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的职能;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谏议机关;提点刑狱司是宋代首创的掌管一路司法、监察等事务的重要路级机构。【答案】A5关于元朝的行省制度的叙述最为恰当的是()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行省制度的认识与掌握能力。【答案】D6“王沔,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

4、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A汉朝人 B唐朝人C宋朝人 D清朝人【解析】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题干材料“王沔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断应该是宋朝人。【答案】C7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C降低了行政效率D提高了办事效率【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要理解题干古文的含义,再根据其信息来做综合判断。题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三省的长官地位较高,不轻易设置,所以设置其他官职来行使宰相之职,用了其他官名。增

5、加官员,互相掣肘,必然影响办事效率,所以选D。【答案】D8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这反映的问题是()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强化。大臣从“坐”到“站”,反映了大臣的地位不断下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C9陆游的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宋朝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参知政事C枢密院 D军机处【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枢密院,

6、管理国家军务。【答案】C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解析】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1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

7、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可知江浙行省只是获得了紧急事务的处置权。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B12中国政治制度史载:“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

8、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解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等信息,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

9、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10、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判断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科举制的进步性在于“能破朋党之私”,即破除结党营私之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科举制“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考试内容是文学和儒家的伦理纲常,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政治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

11、性”说明科举制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第(3)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3)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1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

12、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北宋初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目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分工,相互制约。(2)主要问题:藩镇割据问题。措施:军事上: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政治上: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控。(3)职责不同:唐朝的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4)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