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组合型材料作文是从材料形式上来讲的,指命题材料以多则名言、诗文,多个关键词,多个事件或现象等组合出现,考生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其中某几则材料进行立意、写作的作文题。这种题目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曾出现过,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在这两年,2019年天津卷作文题“爱国情怀”,2018年全国卷作文题“世纪宝宝中国梦”、全国卷作文题“改革开放三部曲”,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用关键词读懂中国”、全国卷作文题“化育后世的诗文名句”等,从材料形式来看,都是组合型材料作文。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命题形式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1事件
2、组合型作文题的材料,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事件组成的。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就是将“世纪宝宝”出生、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事件组合起来作为材料的,这些事件都是先后发生在我国的独立的事件。2关键词组合型这类作文题是将几个有影响力的关键词列举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个进行写作。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
3、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名言组合型这类作文题由几则内涵不同的名言或古代诗词,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口号组成,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到三则进行写作。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
4、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二、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特征1材料内容的切身性组合材料中的事件都是与普通百姓关系密切甚至与其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学子,还是偏远乡村的孩子,对这些事件都是耳熟能详的。2017年高考全国卷呈现的“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这些关键词,都与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材料便于考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自己置身于某一个事件中,从而形成
5、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体验,这样就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名人名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内涵深刻、意蕴丰富的特质。考生经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多年教育,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些名人名言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心灵的某种体验,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或价值观,并且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以唤起考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忍顽强的意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以激起考生热爱家乡乃至祖国的赤子情怀。2写作思路的多样性组合型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如“京剧”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创新,成了我国的国粹,考生可以谈它的悠久历史
6、,可以研究它的文化渊源,可以探讨它与其他剧种的联系与区别,可以联系当下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等举措谈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总之,具有开放性的材料给考生提供了多样性的写作思路。3组合形式的灵活性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所选材料在数量上比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的材料要多,在内容上都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命题者要求考生将其中的两个或三个材料联系起来思考,然后写一篇文章,组合形式十分灵活。从理论上讲,2017年高考全国卷这种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可以有数百种组合,即使像2017年高考全国卷这样只有六则名言的材料,也有几十种组合。这种组合形式的灵活性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写作空间。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一篇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
7、对于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这类作文题与其他材料作文题相比,还增加了对材料重新分组组合的环节,而这一环节依然伴随着审题立意。1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阐释关键词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所给的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必须正确理解、准确阐释,否则就会言不及义,离题万里,造成写作的失败。对于事件材料,要把握事件的意义。如2018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所列举的一系列事件中的“汶川大地震”,是与“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等有不同含义的材料,命题者意在告诉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挫折,关键是如何面对现实,在艰难困苦中崛起;同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我
8、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正确地分析和审视材料,我们才能找到这一特殊的事件与其他事件的关联点,做到准确立意。对于以列举关键词为主要方式的作文题,要准确界定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中的关键词“美丽乡村”,是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各级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是其他时期的乡村。考生在选择这一关键词时,只有把握住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才能写出切题的文章来。对于用诗文名言组合的作文题,主要是理解诗文名言的文化内涵。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所给的六则材料,每一则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是说宇宙运行刚强劲健,人应该效法宇宙,永远不停地前进;“自强不息”也是当下青年应该具有的品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由眼前的白露联想到家乡的明月,抒发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爱家乡与爱祖国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句诗表达的是一种家国情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所写的是桂花,它没有牡丹、菊花、梅花的娇艳颜色,但是清香四溢,自然是花中的佼佼者,而只有审美情趣高雅、对人生充满自信的人,才会与其产生共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是说一座庭院受到阳光的照射,可以看见一间房屋大小的地方;天下受到阳光照射,则可以照亮四面八方各个角落。这个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远
10、大的理想和抱负。“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的话强调了正视现实的重要性,正视现实是唯物主义的态度,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毛泽东的诗文名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满了对未来的自信,体现了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诗文名言,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健康向上的思想主线十分清晰,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立意角度。2明确写作任务,合理组合材料组合型材料作文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时必须明确命题者规定的写作任务。首先,要找到规定任务的句子,然后明确具体任务。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其规定任务的
11、句子是: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显然,这里规定了三项写作任务。一是选择两到三句诗文名言,使其成为一个组合,然后立意。这就要求考生找出这六句诗文名言之间的关联点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它们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以下若干组:自强奋发、正视现实、勇于担当;:正视现实、豁达自信、敢于担当;:坚忍顽强、胸怀大志;:心怀天下、家国情怀;:爱家爱国、自信乐观;: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家国情怀、关注现实;二是在文中必须引用所选择的诗文名句,即以诗文名句为论据,证明文章的论点。三是必须写自己的感触和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所写文章的文体必须是议论文,
12、论点必须是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的价值判断。3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形式作文在组合型材料作文题的诸多组合中,考生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应该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形式。首先要注意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就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来看,应该说六则材料之间的任意一种组合都是合理的,考生不管选择哪种组合,都能写成一篇自圆其说的文章。但使用什么组合方式,材料间的逻辑联系是否严密,就决定了文章的立意高下。再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可以将“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组合,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可以将“广场舞”和“京剧”组合,介绍中国艺术雅俗共赏的特点;还可以将“空气污染”
13、“美丽乡村”“食品安全”组合,关注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未来的发展。其次是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思考最成熟的来写作。如对于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中的十二个关键词,一般来说,考生都是熟悉的。如果考生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有特别的感受,譬如第一次骑共享单车的欣喜、移动支付给自己带来的便捷、京剧给自己带来的美的感受等,就应将这些关键词的组合作为首选,进而以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出有感染力的文章。(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
14、明前途。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19年天津卷作文试题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人的言论,三则材料都隐含着立意上的规定与指向。方志敏话中的关键词是“相信”,强调对国家前途与发展的信心;陶行知话中的关键词是“本分”,强调个体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黄大年话中的关键词是“献身”,强调为祖
15、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综合三则材料,关键词是“爱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立意、构思、行文,但如何将自我与时代联系起来,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对接点,这很关键。因为担当、责任、使命、理想、希望等,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出新”,才是写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考生需要强化两个意识。一是“读者意识”,即要考虑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二是“角色意识”,同样的话题,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立场的人笔下,应是面貌各异、情态不同的。考生的“角色”定位是即将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的“准成年人”,写作时应该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立场
16、出发,谈如何将一腔热血献给时代、献给国家。立意1坚定对国家发展与未来的信心。首先要坚定对国家发展与未来的信心;然后具体分析原因,比如中国有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有正确的决策与领导,有亿万民众的智慧与付出。立意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具体阐释其中的因果关系。具体谈作为个体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尽到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立意3爱国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为国家做贡献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不可取的。考生可具体谈怎样在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做好了自己分内
17、的事就是在推动国家的发展。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清朝末年的麦子。那时人们怨声载道,中国人民被西方列强压得喘不上气,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但只有我明白,中国不会倒下,中国必将化作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为我看到了林则徐那坚毅的目光。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延安土地上的麦子。焦灼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低矮的窑洞里闪动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终于,我在土地的滋养下萌发了,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的新生做着艰苦的奋斗。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离天安门不远之地的麦子。那一天,举国同庆,天安门广场上奏起了响亮的国歌。人们纷纷走上大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呐喊欢呼。这一刻,我
18、知道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一棵棵麦子也挺直了腰杆,为人们带来温暖,带来饱腹,带来希望。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麦子。这时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麦子似乎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粮了。但是我没有被抛弃,我被人们精心加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食品,装点着百姓家的餐桌。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的,生长于新时代的麦子。在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已经开始衰退,仿佛我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但只有我知道,世间万物都像麦子,每一位先辈、每一位后辈都像麦子,他们化作中国发展的精神食粮,在中国发展的光明前途上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我是一棵麦子,那中国便是给予我养分的土地,雨露滋润着我,太阳照耀
19、着我。陶行知曾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见证了中国的坎坷与辉煌,也懂得中国这一路上的艰辛与磨难。在接受了祖国的浇灌与滋养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给予回报吗?爱国的品质,从流淌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走出来,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中华大地的芸芸众生。愿每位新时代的中国人都能做一棵懂得回报祖国的麦子,勇于献身,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去。我是一棵麦子,一棵不起眼但又自豪的麦子。此时此刻,坐在考场上的我已经懂得,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把母亲的关怀充盈于心,将发展中国的志向激荡于怀!本文以第一人称“我”(麦子)的视角展开叙述和议论,每段开头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循环往复,形成贯串全文的线索,给读者新奇而亲切的感受。文章结尾将“麦子”从物质食粮转化成中国发展的精神食粮,借麦子的感恩引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感恩祖国这一中心,揭示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由物及人,以小见大,立意深刻。文章用麦子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清朝覆亡、延安革命、天安门欢庆、改革开放富国到新时代强国五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立足于宏观的时代视角展开论述,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内心的振奋之感油然而生。- 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