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 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纯碱 食盐水 盐酸 烧碱 液氧 KClO3A. 碱B. 纯净物C. 盐D. 混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和KClO3均属于盐;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A错误;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是纯净物,液氧是单质,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纯碱和KClO3的阳离子均为金属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属于盐,故C正确;D液氧是单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C。2. 用如
2、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XYZA非金属单质非电解质纯净物B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C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A.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为化合物,和非金属单质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A错误;B.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C. 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 Mn2O7是酸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D错误;答案选C。3.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含尘埃的空气稀硫酸蒸馏水墨水淀粉溶液,能观察到有丁
3、达尔效应的是( )A. B. C. D. 都不能【答案】B【解析】【详解】稀硫酸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液体,不能形成丁达尔效应,而含尘埃的空气、墨水、淀粉溶液均为胶体,当光束通过时,均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故答案为B。4. 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aSO4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故它是弱电解质B. 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2为电解质C. 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D. CaCO3水溶液不导电,所以CaCO3是非电解质【答案】C【解析】【详解】ABaSO4难溶于水,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虽然BaSO4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但它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BCO2的水溶液导电,能电
4、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反应生成的H2CO3,而不是CO2,则CO2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氯化钠的水溶液或熔融NaCl能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则NaCl是电解质,故C正确;DCaCO3是盐,其难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但CaCO3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C。5. 有以下物质:氨水;熔融的;粉末;NaOH固体;金属铜;蔗糖。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导电的有B. 属于电解质的有C. 不能导电的有D. 属于纯净物的只有【答案】C【解析】【详解】A能导电必须符合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故为,选项A错误;B电解质是在水
5、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为,选项B错误;C能导电必须符合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故不能导电,选项C正确;D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的有,选项D错误。答案选C。6.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B.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2H2OC. 碳酸钙溶解于盐酸中:CO32-2H+ CO2 + H2OD.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4OHO2【答案】D【解析】【详解】A.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除了生成硫酸钡沉淀外,还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A错误;B.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
6、酸钠和水,B错误;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拆,C错误;D.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D正确;答案选D。【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三“看”),第一看:符不符(即是否符合反应事实);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7.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 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 氢氧化钠和稀醋酸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条件分析。【详解】A.氢氧化镁是难溶性物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A错误;B. Ba(OH)
7、2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难溶性的BaSO4,故离子反应方程式:Ba2+ 2OH+2HSO42-BaSO4+2H2O,故B错误;C.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实质就是溶液中的OH-和H+反应生成水,故C正确;D. 稀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故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过程中,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难溶性物质(如,CaCO3等),易挥发性物质(如,气体),不能拆开。8. 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可能来自下列物质中的是HCl H2SO4 HNO3 NaHSO4 H2CO3A. B. C. D
8、.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该物质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可以是强酸,例如盐酸和硝酸,由于硫酸钡比碳酸钡还难溶,所以不能是硫酸和硫酸氢钠,碳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所以也不可能是碳酸,答案选C。9. 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常温下pHG-1;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元素化合价升高,则Cl元素化合价:XQ;反应为歧化反应,结合分析可知,Cl元素的化合价:QYG;同理可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XZQ。综上所述,五种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XZQYG;故答案为:A。13. 赤铜矿的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成分是Cu2S
9、,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Cu2S+2Cu2O6Cu+SO2。对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B. 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6:1【答案】B【解析】【分析】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详解】ACu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则Cu2O、Cu2S均为氧化剂,选项A错误;BCu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0价,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选项B正确;C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则Cu为还原产物,选项C错误
10、;DCu为还原产物,SO2为氧化产物,由反应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选项D错误;答案选B。14. Fe2+、SO、Al3+和X四种离子以个数比2:4:1:1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X可能是( )A. Na+B. Cl-C. Ag+D. CO【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来计算,然后结合离子的共存来分析解答。【详解】溶液中Fe2+、SO、Al3+和X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Fe2+和Al3+所带正电荷总数小于SO带负电荷总数;设X离子带的正电荷数为x,则:22+31+x1=24,解得
11、x=1,即X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因Ag+与SO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故X只能为Na+,故答案为A。15. 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及应用正确的是( )A. 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B. 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D.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原因是烟尘带有电荷【答案】C【解析】【详解】A胶体具有电泳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胶体本身不带电,选项A错误;B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或几十纳米(1 nm109m),若形
12、成分散系,则该分散系属于胶体,选项B错误;C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使胶粒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减小从而发生聚沉,即产生沉淀,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沉淀逐渐溶解,选项C正确;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原因是烟尘微粒带电荷,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发生电泳现象,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选项D错误。答案选C。16. 试管壁上附着的硫可用CS2溶解清洗,也可倒入热的NaOH溶液将硫除掉,其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 27B. 72C. 21D. 12【答案】C【解析】【详解】由3S6NaOH2Na2SNa2SO33H
13、2O可以看出,S发生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Na2S和Na2SO3,其中Na2S为还原产物,Na2SO3为氧化产物,所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21,故本题的答案选择C。17.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详解】A的氧化性强于,反应可以发生;B的氧化性强于,反应可以发生;C的氧化性强于,反应可以发生;D的氧化性强于,反应不能发生;故选D。18.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可以进行B. Z元素在反应中被还原,在
14、反应中被氧化C.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 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答案】D【解析】【分析】由反应可知氧化性:Z2、还原性Z-X2+;由反应可知氧化性B2A3+、还原性A2+B-;由反应可知氧化性Z2B2、还原性B-Z-。所以有氧化性Z2B2A3+;还原性A2+B- Z-X2+。【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氧化性Z2 A3+,所以Z2可以氧化A2+,故A正确;B反应中Z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被还原;反应中Z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被氧化,故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氧化性由强到弱为Z2B2A3+,故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还原性由强到弱为A2+B- Z-X2+,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19
1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在其他反应中,一定也作还原剂B. 在反应中,氧化性:C.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D.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处于硫的最高价,因此的氧化性一定很强【答案】A【解析】【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反应的还原剂,铁单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是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则在其他氧化还原反应中,铁一定也做还原剂,故A正确;B.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离子是氧化剂,亚铁离子是氧化产物,则铜离子氧化性强于亚铁离子,
16、故B错误;C.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其对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的还原性强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还原性,排在前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弱于排在后面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故C错误;D.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一定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硫酸根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价,但硫酸盐和稀硫酸中硫酸根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错误;故选A。20. 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 )A.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 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C.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红褐色沉淀D. 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静电降尘法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
17、污染【答案】C【解析】【详解】A血液透析的原理类似于渗析原理,透析膜相当于半透膜的作用,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可用胶体知识解释,故A错误;B豆浆是胶体,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是胶体的聚沉现象,故B错误;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故C正确;D工厂烟尘属于气溶胶,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是应用了胶体的电泳性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C。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21. 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
18、处理剂。实验室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B. ClO2是被氧化后的生成物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D. H2SO4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答案】AC【解析】【详解】AKClO3在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A正确;B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ClO2,KClO3作氧化剂,被还原得到ClO2,B错误;CH2C2O4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C正确;D在该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不变,硫酸仅体现酸性,D错误;答案选AC。22.
19、 已知氧化性顺序是:Cl2Br2Fe3+I2,在FeI2和FeBr2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组不合理的是( )A. Fe3+、Br-、Cl-B. I-、Br-、Cl-C. Fe2+、Cl-、I-D. Fe2+、Br-、Cl-、I-【答案】BC【解析】【分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和先后规律解题。【详解】已知氧化性顺序是:Cl2Br2Fe3+I2,氧化性强的先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则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Cl2+2I-=I2+2Cl-,2Fe2+Cl22Fe3+2Cl-,Cl2+2Br-=Br2+2Cl-,I-、Fe2+、Br-依次被氧化;A溶液中存在Fe3+、Br-、
20、Cl-,I-、Fe2+被完全氧化,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I-、Br-、Cl-,说明碘离子没有被完全氧化,溶液中还存在Fe2+,不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故B错误;C溶液中存在Fe2+、Cl-、I-,说明碘离子没有被完全氧化,溶液中还存在溴离子,不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故C错误;D溶液中存在Fe2+、Br-、Cl-、I-,说明I-没有被完全氧化,则Fe2+、Br-未被氧化,仍存在溶液中,符合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故D正确;故答案为BC。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 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
21、大量共存C. SO2、C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D. 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答案】D【解析】【详解】AFe(OH)3胶体红褐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故A错误;B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发生聚沉,且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则含H+、K+、S2-、Br-的溶液能使Fe(OH)3胶体聚沉,另外H+能溶解Fe(OH)3,H+与S2-反应生成硫化氢,则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SO2、CO2是酸性氧化物,而C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D碱性氧化物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均为金属氧化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24.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化合价
22、升降;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当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物质,其氧化性越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被还原。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A【解析】【详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化合价的变化,故错误;根据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故正确;在Cl2+2NaOH=NaCl+NaClO+H2O中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错误;含有最高价元素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
23、性,如氯化钠中的钠元素是+1价,不具有强氧化性,故正确;Fe2+能失电子被氧化,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能得电子被还原,故错误;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性强弱与得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故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如氢气还原CuO的反应,氢气是还原剂,故错误;只有正确,故答案为A。25. 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为12的是( )A. 3S+6NaOH=2Na2S+Na2SO3+3H2OB. 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C. I2+2NaClO3=2NaIO3+Cl2D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4、【答案】D【解析】【详解】A3S+6NaOH=2Na2S+Na2SO3+3H2O中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且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为2:1,故A错误;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I2+2NaClO3=2NaIO3+Cl2中I2是还原剂,NaClO3是氧化剂,且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为2:1,故C错误;D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参加反应的HCl总量的作还原剂,MnO2是氧化剂,且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为1:2,故D正确;故答案为D。26.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稀
25、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B. 稀硫酸和Ba(OH)2溶液的反应:H+SO+Ba2+OH-=BaSO4+H2OC.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2H+=CO2+H2OD. 氧化铜与硫酸混合:CuO+2H+=Cu2+H2O【答案】D【解析】【详解】ACu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稀硫酸和Ba(OH)2溶液的反应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故B错误;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O2+Ca2+H2O,故C错误;D氧化铜与硫酸混合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2H+=Cu2+H2O,故D正
26、确;故答案为D。第二卷(共36分)27. 按要求填空。有下列物质:氢氧化钠固体;铜丝;氯化氢气体;稀硫酸;二氧化碳气体;氨水;碳酸钠粉末;蔗糖晶体;熔融氯化钠;CuSO4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2)属于电解质的是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答案】 (1). (2). (3). 【解析】【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是电解质,不导电;铜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能导电;氯化氢气体是电解质,不导电;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能导电;二氧化碳气体是非电解质,不导电;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能导电;碳酸钠粉末是电解质,不导电;蔗糖晶体是非电解质,不导电;熔融氯化钠是电解质
27、,能导电;CuSO45H2O晶体是电解质,不导电;(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2)属于电解质的是;(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28.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_;(2)石灰石与HNO3的反应_;(3)Cu和AgNO3的反应_;(4)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5)盐酸除铁锈(Fe2O3)的反应_。【答案】 (1). Ba2+2OH-+2H+SO42-=BaSO4+2H2O (2). CaCO3+2H+=Ca2+CO2+H2O (3). Cu+2Ag+=Cu2+2Ag (4). CO2+Ca2+2OH-= CaCO3+H2O (5). Fe2O3+6
28、H+=2Fe3+3H2O【解析】【详解】(1)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2)石灰石与HNO3的反应生成硝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3)Cu和AgNO3的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4)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 CaCO3+H2O;(5)盐酸除铁锈(Fe2O3)的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
29、e3+3H2O。29. 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1)被还原的元素是_,还原剂是_,还原产物是_。(2)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是_。(3)完成NaClO3氧化FeCl2的离子方程式:_ClO+_Fe2+_H+=_Cl-+_Fe3+_H2O(化学计量数是1的也请填上)(4)12个Na2SO3恰好与4个K2Cr2O7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_。(5)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KMnO4+HCl
30、(浓)KCl+MnCl2+Cl2+H2O(未配平)_。配平该化学方程式:_KMnO4+_HCl_KCl+_MnCl2+_Cl2+_H2O(化学计量数是1的也请填上)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答案】 (1). N (2). Cu (3). NO (4). 2:3 (5). 1 (6). 6 (7). 6 (8). 1 (9). 6 (10). 3 (11). +3 (12). 【解析】【详解】(1)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得还原产物NO;铜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答案为:N;Cu;NO;(2
31、)8molHNO3参与反应,有2mol硝酸被还原,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个数之比是:2:3;(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则,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元素由+5价变为-1价;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3价,则氯离子与铁离子的系数比为:1:6;故NaClO3氧化FeCl2的离子方程式: ;则答案为:1;6;6;1;6;3;(4)12个Na2SO3恰好与4个K2Cr2O7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5)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氯元素
32、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可知,氯化锰和氯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再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配平方程;单线桥由反应物一元素指向生成物中的另一元素,在桥上标出得失电子数,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0.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为_。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在乙厂废水中加一定量_(填:活性炭或铁粉),能够回收其中的金属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从而起到变废为宝的目的。【答案】 (1). K+、Cl-、OH- (2). 铁粉 (3). Ag【
33、解析】【分析】结合离子反应的条件和离子共存分析判断。【详解】甲厂废水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与OH-离子反应的Ag+、Fe3+不能大量共存,乙厂中含有Ag+、Fe3+,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甲厂废水中应含有K+,因与Ag+、Fe3+反应的Cl-、OH-不能共存,结合溶液电中性可知乙厂还有NO,由此可知:甲厂含有K+、Cl-、OH-,乙厂含有Ag+、Fe3+、NO;向乙厂废水中加入单质Fe,铁可置换出Ag,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2Ag+Fe2+。【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CrO42、Cr2O7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