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汕头市2013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
2、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棱柱的体积公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则 A B C D2已知i为虚数单位,若复数是纯虚数,则实数a等于( ) A B C D3已知函数, 则的值是( ) A B C D 4.。若命题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5. 过点且垂直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 )A, B, C., D.
3、 6,如图1,在正六边形ABCDEF中,向量和( )A, B, C., D. 7,在中,内角A,B,C对应的边分别是a,b,c ,已知,的面积,则的周长为( )A6 B5 C4 D 8,.如图2,某简单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其体积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 9,已知数列的首项为3,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A30 B33 C35 D3810,在整数集Z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即 给出如下三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 0 B1 C2 D3二、填空题:本大共5小题考生作答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一)必做题(
4、1113题)11,如图3的程序框图所示,若输入,, 则输出的值是_.12,将容器为n的样本中的数据分成6组,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若第一组至第六组数据的频率之比为且前三组数据的频数之和等于27,则n等于_.13,若函数在 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且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则a=_.(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1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 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是_.15(几何证明选讲)如图4,过点P的直线与圆O相交于A,B两点,若PA=1,AB=2,PO=3,则圆O的半径等于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5、16(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向量 ,(1)若,求的值; (2)若函数,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17(本题满分12分) 某网站体育板块足球栏目组发起了“射手的上场时间与进球有关系”的调查活动,在所有参加调查的人中,持“有关系”、“无关系”、“不知道”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1) 在所有参加调查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n个人,已知从持“有关系“态度的人中抽取45人,求n的值;(2) 在持“不知道”态度的人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从这5人中任意选取2人,求2人中至少有一人在40岁以下的概率;(3)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8人给这项活动打出分数如下:9.4,8.6,9.2,8.7,9
6、.3.,9.0,8.2.把这8个人打出的分数看作一个总体,从中任取一个分数,求该分数与总体平均分之差的绝对值超过0.6的概率。18(本题满分14分) 如图5,在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ABC中,E,F,P分别为AB,AC,BC边上的点,且满足AE=FC=CP=1,将沿EF折起到的位置,如图6,使平面平面FEBP,连结,, (1)求证:PF; (2)若Q为中点,求证:PQ/19(本题满分14分)已知抛物线和双曲线都经过点,它们在x轴上有共同焦点,对称轴是坐标轴,抛物线的定点为坐标原点。. (1)求抛物线和双曲线标准方程;(2)已知动直线m过点P(3,0),交抛物线于A,B两点,记以线段AP为直径的圆
7、为圆C,求证:存在垂直于x轴的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定值,并求出直线l的方程。20(本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当x0时,其中常数。(1) 求函数的解析式;(2) 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3) 函数的导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对任意实数a,都有成立?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本题满分14分) 64个正数排成8行8列,如右图所示:其中 表示第i行第j列的数。已知每一行中的数依次都成等差数列;每一列中的数依次都成等比数列,且公比均为q: (1)求和的值: (2)记第n行各项之和为且),数列,满足 (m为非零常数),且,求的取值范围;(3)对(2)中, 记,设,求数列中最大项的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