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004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和“划时代的突破”分别指A. 分封制、郡县制B. 宗法制、郡县制C. 分封制、行省制D. 郡县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2、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秦朝突破了西周最得意的制度,说明秦与西周这两种制度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联系教材内容便不难发现,西周的分封制与秦代的郡县制正好是用意相反的两种制度,分封容易造成地方割据而郡县制的推行则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至于宗法制秦代依然在继承和发扬,行省制开始于元代,故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诗经甫田曾这样描述齐国的农业状况:“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据此可知A. 战国时期战争相当频繁B. 井田制逐步瓦解C. 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D.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

3、详解】根据材料“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可知井田中杂草丛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私田兴盛,公田无人管理,井田制逐渐瓦解,选项B正确;诗经内容收集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历史事件,因此不能反映出战国时期战争情况,选项A排除;诸子百家多重农,尤其是法家,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的理解,即井田中杂草丛生,然后能结合所学解答。3.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

4、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A. 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B.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 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 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 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 / 2 。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故A项正确。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

5、关知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实行直接民主制、主权在民、轮番为治、崇尚法治、绝禁人治、权限交叉的制约机制。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4.王阳明认为:“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A.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B.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C.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得出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是一种批判的看待孔子的观点,故B项错误;顺时而变在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儒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在材料并未体现,故D

7、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王阳明和李贽的思想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 工农武装割据B. 新民主主义革命C. 抗击外来侵略D. 推翻国民党政权【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同时符合的历史发展主题应是B项“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8、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6.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 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B. 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D. 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答案】D【解析】题干中“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

9、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表述了中国、印度、欧盟国家的崛起,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中国、德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国际联盟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D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7.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

10、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 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生纱厂产生的原因是近代洋纱取代了土纱,形成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家庭手工业对洋纱需求量导致纱厂产生,可见近代手工业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选项C排除;选项D与材料所述内容不一致,从材料来看,洋纱大量涌入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排除。8.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

11、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r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美元贬值B. 计划指导C. 减耕减产D. 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含义: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联系所学可知,实行美元贬值可以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可以刺激出口,符合经济民族主义的含义,故A项正确;BCD项与国际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故排

12、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9.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答案】D【解析】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本来是中国的民族文化,而采用西方的公历为“元旦”,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10.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

13、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A. 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 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法律和事实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 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可见当时的判案有较大的主观性,选项D正确;从材料来看,当时的审判并不是形式主义,期间有辩论以及试图影响审判的哭戏,选项A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审判很容易受到辩论或者其它因素影响,其依据并不主要是法律和事实,选项B排除。11.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大国在许多问题上是针锋相对的。但在苏联空军参加朝

14、鲜战争这一问题上,却心照不宜地严守机密,而且一守就是好几十年。这一“心照不宣”A. 体现了冷战局势的缓和B. 意在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 说明三国有着共同利益D. 避免了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冷战时期,中苏美三国在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问题上保守机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世界局势进一步恶化,故D项正确;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严重冲突,故A错误;BC不符合史实。1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

15、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和“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 君主制和共和制B. 君主制和议会制C. 立宪制和共和制D. 立宪制和议会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尊严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可以知道这是指对君主的尊重和崇敬,由“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可知是采用了议会制,即人们选举代表组成国家的权力机构,来管理国家,所以B正确。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排除ACD。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代议制的内容君主制和议会制13.“一个民族

16、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 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辛玄革命。希望以此走上独

17、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挽救民族危亡。14.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 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 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 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 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和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说明平等观念在清政府地方官员中已有一定范围的传播,答案选A,辛亥革命

18、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B;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选项D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5.“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 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B. 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 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D. 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答案】C【解析】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行使。三权分立原则有效地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实现了分权与制衡,保障

19、与健全了民主制度。但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可知,分权可能会导致效率的低下。因此,分权原则是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故C项正确;AB两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过于片面,没有突出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排除;材料主要说明保障民主是以效率为代价,D项表述错误。1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答案】B

20、【解析】【详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故A错误。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故B正确。 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毕竟是侵略战争,南京条约也属于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正确分析,故D项错误。17.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

21、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C. 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D. 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中国未来和中国革命道路更深的思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用什么方案拯救中国,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各不相同,形成了五四时代思想多元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五四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经济基础没有根本的变化,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政府文化专制的基本方针没有变,排除D项;C项叙述不符合史实。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18.到192

2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A. 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C. 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D. 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答案】A【解析】19181920年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没有及时调整,仍然延续这一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答案为A项。斯大林模式此时尚未确立,排除B项;此时应当是国内战争已经结束,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不是导致这一

23、时期经济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排除。19.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翌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尤。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 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B. 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 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D. 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和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说明平等观念在清政府地方官员

24、中已有一定范围的传播,答案选A,B D两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并未体现。考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高考近年来新增考点,就学科归属而言这些内容属于社会史的范畴,由于社会史贴近生活并能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特点所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多有考查,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20.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 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 美

25、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故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在1972年,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故D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名师点睛】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如:政策的灵活性:

26、一边倒与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等全方位外交(与邻国、发展中国家、大国伙伴关系)。原则的坚定性: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影响外交的因素:国家利益(出发点)、综合国力(决定成败的关键)、意识形态,国际形势。21.看人认为“China”是昌南镇的音译,也有人认为是“秦”的音译,但也有学者认为,“China”来源于“China”,(支那)一词的语音,出自荆楚,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该观点强调“China”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A. 经济结构B. 文化类型C. 社会形态D. 历史传统【答案】B【解析】:材料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探索“C

27、hina”的来源,凸显了人文含义,所以选B项。经济结构 、社会形态、历史传统的概念在材料中均无体现,可以直接排除。22.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 君主专制法制至上B. 中央集权代议民主C. 宗法血缘直接民主D. 中央集权人民主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帝国制度显然指的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城邦制度指的是雅典民主制度,其主要特点分别是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雅典城邦制度主要是

28、民主制,古罗马重在法律,A项错误,雅典民主制的特征是直接民主而非代议民主,B项错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官僚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关系,C项错误。城邦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C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23.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A. 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B. 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D. 鼓舞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敌未出国门前

29、,和即汉奸”可见体现了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故选A。题干没有涉及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排除BC。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很快沦陷,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4.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己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A. 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C. 人文主义者反对宗教信仰自由D.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答案】A

30、【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517年1546年)”和所学史实可知此时正处于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对神学世界观的斗争发展到反对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的政治斗争,所以选A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

31、、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

32、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答案】(1)张謇:弃官从商,以实业

33、救国为己任;依靠官府支持;产业种类丰富;热心公益事业。福特:少年理想;依靠自主创业;执着于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2)张謇失败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双重压迫);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张謇个人投资过大,经营不善。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解析】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由材料一中的“于1894年状元及第”“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可以得出其特点之一是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由“张骞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

34、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可以得出依靠官府支持;由“兴办纱厂,开办肯姆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可知产业种类丰富;由“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可以得出热心公益事业。福特:由材料二中的“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得出少年理想;由“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得出依靠自主创业;由“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第三家福特公司”可以得出其执着于汽车产业;由“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

35、费需求”可以得出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2)张謇: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的成败原因首先应该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时间来结合所学相关知识中的时代特征来分析。张謇:需要结合材料一中的“(18531926年)”来确定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总体的时代特征,然后分析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比如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长期的战争和军阀割据使得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够稳定都是其中的原因。然后结合材料一中的张謇所开办的企业数量很多而且最终“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而导致失败得出张謇自身方面的原因。福特:根据材料二中的“1

36、9世纪末”“1903年”等信息可以得出福特的创业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再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和美国的国情可以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注重创新;美国社会稳定,政策适宜。由材料二中的“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还可以得出社会消费的迅猛发展;福特个人对市场把握准确。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张謇的创业特点及其结果、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福特的创业特点及其结果分析26.2017年是辛亥革命106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

37、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

38、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日材料三 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度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三年多来,我们与大陆签署15项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做到了“对等、尊严、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台湾地区总统、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1)根

39、据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失败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国共两党为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失败原因: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限制(2)功绩:国民党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共同努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分)(3)角度:材料二从祖国统一的角度,

40、材料三从两岸和平的角度。原因: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或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共同纪念辛亥革命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统一)。【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限制。(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期”“影响中国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分别影响中国命运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

41、革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就是国共两党做出的努力。(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比较能力。从材料二、 三叙述的重点可以判定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的不同角度,然后从辛亥革命的意义、海峡两岸加强交往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共两党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2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

42、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43、。【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惩罚。(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解析】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考生对一战、二战的知识掌握情况。从材料中“战犯”、“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等可知二战后主要针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制定的凡尔赛和约中一条重要内容是“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战胜国在战后谈判中给战败国施加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因此一战主要是以国家为惩处对象。(2)考生可结合原则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作答。由材料可知纽伦堡原则是确定哪些行为构成战争罪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在二战后为处理战争问题和清算战争罪行提供了依据。原则内容包含反和平罪、反人道罪等,是对世界和平及人道主义原则的维护。而一部新的国际法的出现,也是对国际法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