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30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知识点一从盟国到对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重新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和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2)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欧洲大国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3)美国为称霸世界,企图遏制苏联;苏联要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双方矛盾加剧。2经过(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演说,呼吁美英合作,对付苏联,发出了“冷战”信号。(2)杜鲁门主义:194
2、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3影响: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易混易错(1)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峙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2)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格局不是一个概念它们都是由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演变而来的,从存在的时间、内容和范围上来说,要比雅尔塔体制小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两极就已经形成,1947年才形成了冷战格局,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格局才确立。知识链接“丘吉尔演说”: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反苏、反共的演说,又称“铁幕”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在中欧、东欧的“扩张”,主张英
3、、美结成同盟,制止苏联的“侵略”。这一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实施“冷战”的前奏。探究点1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材料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退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的关系由“同盟”走向“分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结合教材思考,材料中提到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指什么?(3)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了共同的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了合作基础)。(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3)国家利
4、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探究点2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材料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我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思考材料中的“外来压力”指什么?“美国的政策”又是指什么?反映出美国怎样的战略目标?答案“外来压力”: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政策”:遏制共产主义,开始实行“冷战”政策。战略目标:称霸世界。知识点二北约与华约的对峙1“冷战”的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5、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内容(1)经济上:美国:实施“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2)军事上:美国: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苏联:1955年6月,苏联联合波兰等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3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概念阐释“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以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
6、正式开始。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失败,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误区警示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探究点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关系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交战国精疲力竭。战争摧毁了旧的世界格局。如何在废墟上恢复经济,重构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大国之间开始了新一轮的明争暗斗。漫画形象地表述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思考你认为漫画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医生
7、”开的“药方”指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答案“医生”指美国;“病人”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共产主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它们都是二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
8、展的手段。(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知识点三国际局势的持续紧张1重大事件(1)德国的分裂:原因: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美苏“冷战”加剧。分裂:1949年,在西占区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随后,在苏占区也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2)朝鲜的分裂:原因: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线为界形成两个占领区。分裂:后来,在半岛南、北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将导弹运进古巴。结果:双方经过谈判
9、,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4)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经过: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果: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议。(5)越南战争:爆发:1961年。结果:美国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2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美苏“冷战”持续了40多年,由于两大集团势均力敌,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的“热战”却交替发生。知识链接“柏林墙”: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性建筑。二战结束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国家。分裂后的德国成为两大阵营对峙的前沿,随着“冷战”的加剧,民主德国沿西柏林的边
10、界修建的一道围墙,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渗透,成为东西德分裂的重要标志。1989年底,东欧剧变发生以后,柏林墙被拆除,东德并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思维点拨(1)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美苏没有直接在战场上交战而已。(2)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虽然也有局部的热战,但由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因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探究点“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
11、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二越战创伤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表现。(2)材料二中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越战创伤”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美国有何影响?答案(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对抗;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对峙;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分立;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或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后来,美苏分别支持建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3)指越南战争。越南
12、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
13、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处于长期紧张动荡的状态。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课堂小结1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苏联政权巩固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乔治凯南实际上主张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14、2杜鲁门曾说:“地缘政治制图学方面的练习,它用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话来描述国际图景,以此来为即将实行的复杂的遏制战略铺平道路。”这里的“遏制战略”是指()A雅尔塔体制 B冷战政策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的“杜鲁门”“遏制”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美国的冷战政策,故选B项。A项是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不涉及“遏制”,故排除;C、D两项是冷战政策的两个方面,包含于B项,故排除。3下面漫画反映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D欧洲联盟的建立答案A解析由漫画中“美国”“美元符号”“欧洲经济”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
15、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1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目中提及的“俄国人的原子弹”以及几个地点,如“纽约”“莫斯科”“哈瓦那”等。综合这些信息可知,这是古巴导弹危机时这些地方人民的反应,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局势的紧张程度。5英国的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
16、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冷战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的观点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双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因此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A项与题意无关;B、D两项与史实不符。6阅读下列图片:杜鲁门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美国向西柏林空运物资北约与华约对峙图请回答:(1)根据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3)“冷战”持续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组建北约。
17、(2)原因:法西斯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确立全球称霸战略;苏联扩展势力范围,美国视其为全球称霸的主要障碍;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实质: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3)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出现了局部“热战”,破坏了世界和平。解析第(1)题根据四幅图片归纳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第(2)题分析“冷战”的原因及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野
18、心;第(3)题注意全面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学业达标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新敌人”指的是()A美国 B德国C苏联 D日本答案C解析随着二战的结束,英苏之间的战时盟友关系逐渐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转而由于战后利益的分配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成为竞争的对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中杜鲁门说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
19、主义国家;“自由国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符合题意。3杜鲁门总统上台后发表演讲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是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杜鲁门的意图是()A唤醒人民的责任意识B缓和人民的反战情绪C承担维护和平的大国责任D获取世界的霸主地位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可知,杜鲁门的意图是获取世界的霸主地位。4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这张宣传画反映的主题是()A苏联对美国的入侵作好了充分准备B美国企图消灭苏联,独霸全世界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斗争激烈D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注意关键词“最好别惹我”
20、,结合“冷战”时期美苏势均力敌的情况,可知美苏争霸斗争激烈。5“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A取代了法国对越南南方的殖民统治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C强化了柏林墙的政治功能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答案B解析A项与题干无关;西方国家在德国的占领区成立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货币,事实上形成了新主权国家,加速了德国分裂,B项正确;柏林墙修建于1961年,晚于材料题干时间,C项错误;该做法使得联邦德国建立,后来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德国长期分裂,故D项错误。能力提升6“这场战争对美国的伤害实在是太深了
21、,它加速了美国霸权力量的衰落。苏联在战略平衡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日本与西欧重新获得的经济优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场战争”指()A太平洋战争 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 D伊拉克战争答案C解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3年战败,从越南撤军。这场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世界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B双方合作多于对抗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 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答案A解析
22、之所以未发生大战主要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且不愿看到二战的悲剧重演。C项不是主要原因;B、D两项不符合史实。8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1948年
23、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没有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制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材料二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三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基本轮廓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3)材料三体现了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建立。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美苏之间的矛盾。(2)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影响:两极格局(冷战格局)形成。(3)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世界,控制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