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第3讲1(2015玉溪一中)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答案C解析反映了英国选择通商口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和有消费能力、市场的地区,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完成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的需要,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2(2015广东实验中学)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
2、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官吏任免权B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C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D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设领事官”“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的信息可判断出外国在华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主要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A、B、C三项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故排除。3(2015温州十校)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
3、知,鸦片战争是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战争。故认为其是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的本质,更不能表现出任何的价值取向;B表明了其不正当性;C虽依旧掩盖了其本质,但揭示了其经济目的;D是天朝上国思想在作祟。故后三项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取向。所以应选A。4(2015桓台二中)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的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问B第二次鸦片战
4、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太平天国运动定都于南京,所以“南京叛乱份子”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而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战争只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密函只可能写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所以本题答案是B。5(2015浙江乐清)“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解析由“誓愿与战”“日人登岸,民必歼之”等信息可以
5、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民众决心抗日的史实。6(2015湖北浠水)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时间“光绪二十七年”。依据所学可知,光绪元年是1875年,故“光绪二十七年”应是1901年,反映的正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因此选D。结合“入都”等关键词也可判断选D。7(2015腾冲八中)“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
6、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炮打交民巷”“炮打西什库”反映的正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攻打东郊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的历史事件。所以应选B。8(2015桓台二中)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等历史素材,准确获取有效信
7、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这样解读材料:八国联军来了,清政府逃跑溜之大吉;紧接着清政府联合八国联军绞杀义和团反咬一口(由“招抚”到“绞杀”);紧接着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代理人,即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为人打工。综合以上解读,A、C、D三项表述的外国取得的在华特权均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前,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正确答案选B。9(2015雅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 图二 材料二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
8、,尽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 盛世危言材料三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中图示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马关条约相对前两次战争所获侵略权益所体现的侵略方式有什么新特点?有什么严重危害?(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答案(1)问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延伸向内地。说明了资本
9、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新特点:更注重资本输出或者以资本输出为主。危害: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消极:使我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积极: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解析(1)问,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注意观察鸦片战争时期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可概括出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延伸向内地。第二小问说明的问题可从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双半社会程度的加深等角度来分析说明。(2)问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新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开设工厂的新要求来分析,可得出更注重资本输出;第二小问危害可从列强资本输出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来分析归纳即可。(3)问本题注意辩证的分析。积极方面可从通商口岸的开放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传入以及近代城市的发展等角度来分析;消极方面可从破坏我国的经济主权、便利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等角度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