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争分夺秒15天 6经济学常识 思想政治(IB)部分考核目标和要求与必修模块相同。考试题型为综合题。每个模块l题,每题l0分。考试范围包括经济学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经济学常识1.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既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又认为,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斯密 “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取决于:通过分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斯密从自然秩序思想出发,认为利己是人的本性,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
2、)的调节下,人们分工劳动,想方设法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社会利益(国民财富)增加。因此,他主张实行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同的,且各国有各国的优势。如果各国将本国的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在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和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其他国家生产的东西,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双方均可从中获得好处。(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
3、价值,并提出了相对工资理论。评价: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提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李嘉图关于经济自由和政府职能的认识他与斯密一样认为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通过市场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他认为政府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保障私有财产、革除政治弊端的振兴教育上。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生产相同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 ;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
4、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源泉是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3
5、)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含义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
6、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它的两个具体表现是: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理论和模式(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减产停产、乃至倒闭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工人失业。(在经济危机时
7、,实行传统的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只能使有效需求进一步减少)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摆脱危机。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一般都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都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主
8、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一定影响。但它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却带来了另一些新问题,再加上它们反对国家干预的主张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左,进入90年代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9、国也属于这一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诚实感。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和评价比较:p56评价:p564.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
10、,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局限性: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
11、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体制保证。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我们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