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847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人民版必修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二)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

2、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5.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A.推进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B.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C.联合个体小农经济并改造

3、为大规模集体经济D.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6.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实现农业集体化7.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

4、贸易8.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A.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农产品自由贸易9.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10.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11.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

5、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B.优先发展轻工业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12.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13. 2005年5月,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普京总统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政治悲剧。”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

6、联解体的过程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联盟的火药桶14.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企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1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 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已经掌握国家政权C.一定限度内发展商品经济 D. 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6.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句话旨在说明这两件事共同的缺点是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远远地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

7、平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7.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1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治权巩固A. B. C. D.19.

8、 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A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在进行“二五计划”建设C在进行“一五计划”建设 D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20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21.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0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入 43 32 1O 一4 劳动生产率 33 31 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戈

9、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22.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23.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

10、主义过渡时期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24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波、匈、捷等)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主要在于 A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C苏共20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D国内政治局面动荡不安25 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B粉碎协

11、约国的武力干涉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26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27 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 苏俄实行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集权专制28.首先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29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式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列宁主张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退出一战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废除新经济政策30. 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

13、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分)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

14、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4分)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

15、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

16、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引自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 毛泽东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

17、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引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依据材料分析,工业化通常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4分)(2)结合史实说明,苏联采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途径的理由和依据。(4分)(3)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6分)33.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

18、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答案1-30 CDDBD B

19、DCDB DCACC ADDCA BCCAC BBDCD31.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3)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进步性: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32.答案 (1)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原因: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2)苏联工业化外部环境不利,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之中,面临法西斯

20、战争的严重威胁,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苏联国情。(3)造成了轻工业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货币不稳定,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业生产被破坏并长期落后,总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认识:苏联以牺牲农业为代价,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停滞不前。教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正确处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3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