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41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4章 第1节 水循环 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时空变化过程。(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内水循环及其意义,分析不同区域内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区域认知)3.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人地协调观)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有哪些类型?海陆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4.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分别有哪些?一、“水的行星”1“水的行星”: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2水圈(1)概念: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

2、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2)组成3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微思考地球上的水体可以相互转化吗?试举例说明。提示:可以。大气水通过降水可转化为陆地水和海洋水,陆地水和海洋水通过蒸发可转化为大气水。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含义(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2)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3)发生范围:陆地、海洋、大气之间。(4)热量参与:吸收或释放热量。(5)状态变化:固、液、气三态转化。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A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上内循

3、环B蒸发、降水陆地内循环C植物蒸腾、蒸发、降水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2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4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5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特别提醒水循环比较活跃,且与其他水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相反则比较长。四、洪涝灾害防治1洪涝灾害的特点:发

4、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2洪涝灾害的危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3洪涝灾害的分类4防洪措施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海洋水是目前人类利用最广的水资源。()(2)南极的冰川不参与海陆间循环。()(3)地表径流最终都会流入海洋。()(4)大气环流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提示:(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海洋水还没有大规模利用。(2)冰川是陆地上运动着的固态水体,南极冰川不断运动进入海洋也参与海陆间循环。(3)有些地表径流位于内流区域,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不一定最终流入海洋。(4)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主要是借助大气环流实现的。水循环的过

5、程及类型一滴水的奇妙旅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小的我从广阔的海洋上诞生了,太阳辐射能是“催生婆”,她把我蒸发到空中。我先在云妈妈的怀里撒了会儿娇,然后就拿着降落伞开始“闯世界”,我的奇妙旅程开始啦!我跳到了另一朵云上,随着夏季风来到陆地上空。在“水汽输送”的过程中,我耍起了杂技我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我看见满天都是灰尘小队,他们调皮地跳进了人们的眼睛里、嘴巴里于是,我和同伴们奋不顾身地降落了!我跑到小河里,成了“地表径流”;我的一些同伴则钻入地下,成了“地下径流”。我看到了不少,听到了不少,也经历了不少,我为了这些收获而沾沾自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我唱着歌流向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顺利完成了奇妙的旅程

6、。问题1(综合思维)一滴水的奇妙旅程经历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哪些?提示:海陆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问题2(综合思维)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两句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诗是否严谨?为什么?提示:不严谨。这两句诗的本意是写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流到海,势不可回的豪壮气势。但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缺乏严谨性。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联系的,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会把海洋水、陆地水与大气水联系在一起,因此黄河水能够“奔流到海还复回”。问题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

7、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提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广泛。如下表: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的环节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人工降雨作业降水植树造林下渗、地表径流兴修水利工程蒸发,下渗与地表、地下径流修梯田及平整土地下渗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

8、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城市绿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轻城市内涝灾害人工增雨:增大降雨量,缓解旱情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

9、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

10、参与海陆间循环。(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1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地下径流C蒸发 D水汽输送(2)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有()A B C D(1)D(2)C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第(2)题,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

11、响不大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因为降水属于大气活动,农业生产对大气活动影响小;开垦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对地表径流、下渗与蒸发都有显著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示意图问题1(区域认知)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提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问题2(综合思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为什么?提示:海陆间循环。因为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因而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问题3(综合思维)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提示: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形

12、成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性质(论述角度)意义含义理解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促进水体更新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运动、转化,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气态水、液态水与固态水,大气水、海洋水与陆地水始终相互转化、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上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总量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可能有变化;平衡过程中水循环一直在进行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对地表太阳辐射进行重新分配水循环对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动力和能量源泉;水循环平衡了海陆之间、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收支海陆

13、间联系的主要纽带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陆地通过径流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水循环主要通过地表径流等改变地表形态关键词法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平衡更新作用: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迁移交换作用: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转化,从而使地球表层各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3)影响塑造作用:水循环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且使水成为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素之一,不断地

14、塑造着地表形态。2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C降水 D径流(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1)D(2)B第(1)题,陆地上的矿物质随着地表水汇集到河流,再注入海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2)题,海洋水的总量基本不变,但是随着海陆间水循环,地表矿物质不断迁移到海洋中,因此矿物质总体在增加。在冰期,由于地球上冰的体积增大,导致海洋水相对减少,因此矿物质的含量在冰期相对较高。洪涝

15、灾害防治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防御洪水灾害,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问题1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16、?提示: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洪涝灾害。问题2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提示: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问题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提示: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防治模式: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

17、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扩大洪水出路。1洪涝灾害的分类(1)洪水灾害: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2)雨涝灾害: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2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如下表分析: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小

18、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3洪灾的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灾。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4.洪水中的自救和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

19、3)洪水中的救助3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1)(2)题。(1)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2)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1)C(2)D第(1)题,应对洪水灾害,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应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

20、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第(2)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2.水循环主要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是地表水的主要循环方式,其环节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在水循

21、环驱动下,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4.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题组1自然界的水循环(生活中的地理)下图为北京市某企业利用雨水而设计的厂房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2这种雨水处理方式,带来的影响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1B2C第1题,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将收集到

22、的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不能直接影响降水、蒸发、水汽输送,B项正确。第2题,这种雨水处理方式,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花草、冲厕等,带来的影响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项正确。没有补充城市地下水,A项错误。对减缓城市内涝作用不大,B项错误。对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影响较小,D项错误。题组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下列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a增加 Bb增加Cc减少 De减少4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加速冰川融化C使水

23、呈三态变化D使海平面上升3B4A第3题,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会使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即图中b增加。第4题,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题组3洪涝灾害防治读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地势低洼,曲流多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 B C D6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5A6B第5题,图示地区为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洪涝灾害。第6题,深挖河道会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

24、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可取,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教材P84探究1“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所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的行星”。2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水资源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教材P85活动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2若要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加,即增加地表径流量,可通过加大蒸发量、加强水汽输送、增加降水的方式;若要使

25、托盘水量减少,可通过减少蒸发量、减弱水汽输送、减少降水的方式,此外,还可考虑改变地表性质,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托盘中的水量。教材P88活动1依据所学知识,理解回答即可。2略。教材P9091活动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使世界各地区的气温、湿度等不断调整,有效避免极端气候的出现;建立起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联系等。(教师可以从水循环过程对其他地理要素和整体区域环境影响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3(1)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活动频发,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2)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时提供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