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真灵活拆组卷说明:若时间不允许进行一次完整的套题检测,则分别将阅读题甲(必考题),阅读题乙(选考题)和表达题分别拆成3套卷使用;若时间允许,则将3套卷组合使用。拆组随心所欲,使用方便灵活。拆组卷1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在世界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这是因为中国烹饪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在古代汉语里,“烹”作“烧煮”解释,“饪”是“煮熟到适当程度”的意思。“烹”和“饪”组合在一起,意为“烧煮熟食物”。“烹饪”一词的意思表明,烹饪是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开始的。有关烹饪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国烹饪方法是由少渐多,技艺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的
2、。烹饪产生之初,人们的饮食水平极其低下,所谓烹饪就是用火直接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例如“烧”,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有所不同,它不用任何烹饪器,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是一种最原始、最简便的烹饪法。与“烧”同时的,还有“烤”,也不借助任何烹饪器。此后,又产生了“石烙”“石烹”两种烹饪法。在陶制烹饪器出现以前,这四种烹饪法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烹饪水平有所提高,烹饪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炊器,这时大都已经具备,如陶鼎、陶甑、陶釜、陶罐、陶盆之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住房遗址中,曾发现过灶坑,是用来做饭的。另外,在掘地为灶的同时
3、,人们还制造出了可以搬动的陶灶,如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陶灶,有两耳,可以提拿搬动,结构科学,使用安全,可供多人炊用。考古发掘出的商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可以认为,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以煮蒸食物为主。郭宝钧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考证了商周时期的烹饪方法,他认为:“殷周熟食之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在煮蒸两种烹饪方法之中,煮法又产生于蒸法以前。有些学者认为,现在烹饪术中最重要而又常见的方法炒,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然而,考古资料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王子婴次之炒炉”,据考古工作者鉴定,就是一种专作煎炒之用的青铜炊器,其形状类似长方盘,上面
4、刻有“王子婴次之炒炉”字样。它的质地也比较薄,很适合作煎炒使用。在先秦文献中,也不乏炒菜的记载,如楚辞大招中的“煎鰿臛雀,遽爽存只”,说的是在锅中放少量的油,等油热后,将食物放入,然后翻炒至熟。与此相印证的是,在先秦的楚国区域内也相继出土了一些可作煎炒之用的器具,如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个炉盘,制作十分精美讲究,盘的两边还有青铜质的环链提梁,如同现代的炒锅。另外,在1979年4月,江西靖安也出土一件自铭为“炉盘”的铜制器具,形状和曾侯乙炉盘大体相同,其时代比曾侯乙墓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都说明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专作煎炒之用的炊具,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煎炒之法进行烹饪。不过,当时的炒法,不如
5、现代的技艺高,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同时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即便如此,它对后世中国烹饪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摘编自中国烹饪探源,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早期“烹饪”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烹饪出现于人类学会控制与使用火之后,根据“烹饪”在古代汉语里的意思,对火的控制与使用是烹饪产生的基本前提。B作为一种烹饪法,“烧”最初是直接把兽肉或植物放入火中烧至全熟或半熟,这与现在烹饪意义中的“烧”是有区别的。C在烹饪产生之初,不管是“烧”“烤”还是“石烙”“石烹”,都不借助任何烹饪器,而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D在新石器时代,用于烹饪的简单炊器多已具备,并产生了坑灶和陶灶,
6、可见当时烹饪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增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郭宝钧认为殷周时期烹饪方法“主要的不外蒸煮二事”,其根据恐怕是考古发掘出的殷周时期的炊器多属蒸煮之器。B1923年在河南新郑出土的青铜炊器“王子婴次之炒炉”,是证明炒法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C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和江西靖安出土的两件炉盘表明,楚辞大招中“煎鰿臛雀,遽爽存只”的记载确有其事。D炒法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技艺不如现代的高,因为当时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制烹饪器出现前,应只有“烧”“烤”“石烙”“石烹”四种烹
7、饪法,其他烹饪法是陶制烹饪器产生后才出现的。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烹饪水平的提高和烹饪方法的增多,新石器时代如此,先秦的其他时期应该也是如此。C在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的推动下,先秦时期的炊器,经历了从无到有、种类由少到多、制作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D有些学者错误认为炒法在先秦时期尚未发明,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能证明炒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的相关考古资料。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
8、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
9、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10、一项是(3分)()A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B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C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D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
11、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给资格最老的读书人陶安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B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
12、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译文:(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瑞 鹧 鸪辛弃疾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注期思:地名
13、,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长卿: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8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5分)答:9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的壮美。(2)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句中,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3)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经验是:,。拆组卷2阅读题乙(选考题)请考生
14、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清刘建超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
15、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
16、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
17、奶。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了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开车师傅伸出手
18、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村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
19、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
20、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B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他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大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并没撒谎。(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答:(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答:(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
21、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唯物论者启示录赵凡周敏他曾经有过华丽的家世,在“伤痕”岁月中度过22年光景。22年前,他气概冲天,有大风歌作证;22年后,他将抒情变成了反思,于是,有了我们喜爱的系列读物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灵与肉我的菩提树他后来有一种创想,将这一系列总体命名为“唯物论者的启示录”。这位深深迷恋马克思唯物理论的人物就是我们熟悉的作家张贤亮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建树,张贤亮还有很多文人以外的传奇活动。他号称“中国作家里的首富”,曾经是宁夏文联主席,如今却成了“堡主”,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张贤亮祖籍
22、江苏,出生在古城南京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是热血青年,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九一八”事变以后,回国革命,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张贤亮获得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童年是短暂的,在张贤亮13岁的时候,家庭已经开始破败。父亲作为旧官僚被关押。1951年,张贤亮携母来到北京,在三十九中读书,但却因为出身问题肄业。15岁的张贤亮就这样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最苦难的时候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年幼的张贤亮不得不扛起生活的重担,那一年他18岁。1955年,张贤亮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银川,准备在这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平静地生
23、活和创业。年轻的张贤亮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萌发了抒发情感的欲望。于是,他开始写诗,他所抒写并且期待的新时代并没有如愿而至,适得其反,就是这首大风歌使得张贤亮运交华盖,被定为“右派”送进了离银川市30里路的一个农场劳改。就这样,22年的苦难开始上演。于牢房内外,张贤亮几进几出,反反复复,最青春有为的年龄在其中虚度。劳改生活毕竟是苦难的,每天劳动18个小时,只有6个小时用来睡觉吃饭,生活苦难,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张贤亮说:“那个时候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这本书让我活下来。”这本书张贤亮阅读了数遍,也正是这本书让张贤亮懂得了运营方略,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重新获得自由已经是“文革”的末年,张贤亮
24、试图重新拿起笔杆抒发诗情,秉持这样的文学观念,张贤亮的小说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于这个社会深层的反思感,张贤亮颇为自豪和自傲的是自己的文字总是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小说的创作上,张贤亮如鱼得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作品多产的时期。每一部作品出现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张贤亮开始转换角色,用心经营起了文化产业。他成了影视城的董事长,如今城堡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影响力,吸引了多个剧组到来,大话西游双旗镇刀客红高粱等都曾在此安营扎寨。一席谈话,不由得更加生出感叹来。他不似惯常文人那样“只表不为”,仅仅只会愤怒、哀叹、忧怨,他坚持他的“有为哲学”,试图于
25、社会有一些作为。他会反思,往往一针见血;他在反思之余还有行为,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也改变了周围的生存环境。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因而,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一点让人感叹。(摘自人物周刊文摘版,有删改)相关链接:张贤亮(19362014),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县。代表作有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老银川一条街。早在50年代初读中学时即开始文学创作,1955年从北京移居银川,先当农民后任教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
26、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后创作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去世,享年78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历经22年的“伤痕”岁月,张贤亮的文学活动从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创作转向以反思为主的小说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B15岁的张贤亮就因家庭出身问题中学肄业,告别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后,就带着母亲和妹妹来到银川准备创业。C尽管
27、家庭破败,父亲在监狱中死去,张贤亮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在大风歌一诗中抒写并期待新的时代。D张贤亮最青春有为的年龄是在劳改农场度过的,在苦难的生活中,他反复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寻求精神的归属感。E“文革”末年,张贤亮重新获得自由,从此他又重新执笔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2)“作为一个文化人,张贤亮始终走在先锋的行列”,这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6分)答:(3)张贤亮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答:(4)文章标题是“唯物论者启示录”,倒数第二段最后又说“这就是他给予我们的唯物主义启示录”,请
28、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答:拆组卷3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_,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_,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_,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少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A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夙夜在公B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C宵衣旰食 夙夜在公 夙兴夜寐D夙夜在公 宵衣旰食 夙兴夜寐14下
29、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备独立培养航天员的能力的国家。B有些网站可以申请免费的个人主页,只要这样你将自己的信息放在指定的位置上,全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解你的情况。C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复苏的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有所增强的时代。D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纳税人享有公共文化资源。1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红花草也叫紫云英,是一种绿肥,在当地随处可见,很不引人注意,小小的花,叶子匍匐在地面上。_。A
30、要插秧了,它就被翻到泥土下化成肥料,滋养着庄稼B要插秧了,泥土把它压在下面,化成肥料,滋养着庄稼C插秧了,它就被泥土压在下面,滋润着庄稼,化成了肥料D插秧了,泥土把它压在下面,滋润着庄稼,化成了肥料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长期观察。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
31、象以生命。,就一定画不出好画。17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并阐释漫画的寓意。要求:标题能准确概括漫画的内容,不准用“无题”;寓意阐释不能超过30字。(6分)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自己,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走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
32、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 案1选C以偏概全。根据原文,不借助任何烹饪器,直接用火烧烤动植物以供食用的是“烧”和“烤”,不包括“石烙”“石烹”。2选D强加因果。“煎和炒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炒菜的品种也不够多”不是先秦时期炒法“技艺不如现代的高”的原因。3选C条件与结果关系不成立。先秦炊器的发展由不断提高的烹饪水平推动的说法错误。4选D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5选B“吊伐”是
33、“吊民伐罪”的省略,指抚慰百姓,讨伐有罪。6选B“擅长政治投机”“奉承太祖”错,应该是他富有政治远见。7(1)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关于官民可以顺从判军的命令,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卫。(“谕”“顺逆”“婴”各1分,“谕以顺逆”倒装句式1分,句意1分)(2)有位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追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隐过”“诘”“宁”各1分,“何从”宾语前置句式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陶安,字主敬,是当涂县人。幼年时就很聪慧,广泛阅读经史,在易经方面特别有造诣,躲避战乱而隐居在家。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太平府,陶安与年老的学
34、者李习率领城中的百姓出城迎接,太祖接见他,并跟他谈论。陶安进言说:“如今天下大乱,豪杰们纷纷起来吞并争夺,然而那些人的意图在于(掠夺)百姓玉帛,没有治理乱世、拯救人民、安定天下的胸怀。您这次渡江作战,军威神武而又不伤害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上应天意,下顺民心,执行抚慰人民、讨伐罪人的神圣使命,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问:“我想攻取金陵,怎么样?”陶安说:“金陵,是古代帝王的都城。如果取为己有,占据优越便利的地势来面对四方,那么向哪里进攻不能取胜呢?”太祖说:“好。”就留下(他)参与幕府,授职左司员外郎。陶安跟从(太祖)攻克集庆后,又提升为郎中。等到聘请的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了之后,太祖问陶安:
35、“这四个人怎么样?”(陶安)回答说:“我的谋略不如刘基,学问不如宋濂,治理百姓的才干不如章溢、叶琛。”太祖赞许他能谦让。黄州刚被攻下的时候,(太祖)想要派一个重要的大臣去镇守那里,朝中没有胜过陶安的人,于是就任命(他)掌管黄州。(陶安)宽缓租赋,减少徭役,百姓因而安居乐业。后因事被贬桐城知府,后改任饶州知府。陈友定带兵进攻饶州,陶安接见饶州官员和百姓,传达太祖关于官民可以顺从叛军的命令,但都要围住城池牢牢守卫。援军到达后,陈友定失败逃走。各位将领想全部杀掉投降叛军的民众,陶安不同意。太祖赐诗赞扬他,饶州百姓修建生祠奉祀他。洪武元年,刚刚设置翰林院,(太祖)任命(陶安)掌管起草诏命兼修撰国史。皇
36、帝曾经驾临(大臣们议事的)东阁,与陶安及章溢等人谈论前代兴亡的原委。陶安说丧乱的根源,是由于骄纵奢侈。皇帝说:“处在高位的人容易骄纵,处在安逸享乐的环境的人容易奢侈。骄纵,好的话就听不进去,有了过失也听不到;奢侈,正确的思想道德就不能树立,行为也会无所顾忌。如果这样下去,没有不灭亡的。你说的很恰当。”(君臣)又谈论到立国的学说、道统。陶安说:“正道不明,是因为有邪说在妨害它。”皇帝说:“邪说妨害正道,犹如美味使人吃了愉快。邪说不除去,那么正道就不能兴起,天下还怎么治理?”陶安叩头说:“陛下所说的,可以说是深深地探求到了治国的根本了。”陶安侍奉皇帝十几年,与其他读书人相比资格最老。皇帝制作了门联
37、赐给他说:“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有位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过失,皇帝追问说:“陶安怎么能有这样的事,况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个御史回答)说:“我也是道听途说。”皇帝大怒,立刻罢免了他。8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桥边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备感落寞、苦闷、无聊。(3分)9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2分)是运用典故和反语来表现的。
38、(2分)词人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10(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1(1)解析:B项,原因解释有误,是因为村委主任怪基德老汉及其儿子没有帮助他解决化肥问题;D项,原因概括不够全面,除了想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外,还有虚荣的原因;E项,“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说法错误,村委主任就信过一回。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2)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文中找出关于人物的相关事件,对于人物的描写,别人或作
39、者的评价等。如接受村委主任的任务,搭车进城,拉回尿素,由此可以概括出其临危受命,办事利索等。此外,他进城回来给乡亲们带吃食,帮村里人买肥料、打井等,由此可知其乐于助人,关心村民等。还有就是他常说儿子当大官,想坐儿子的小车回家,以及回答别人问话时的坦率等,可知他也有虚荣心,但是没有什么心计。参考答案:临危受命,办事利落:在化肥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委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井的任务,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热情大方,关心村民: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
40、。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每点2分,答出其他特点,分析合理也可得分)(3)解析:本文虽以基德老汉为主要人物来写,但实际上突出的却是清风娃,作者为了突出这一正面形象,采用了一系列手法。作答时,可以从基德老汉和狗毛入手,写基德老汉没有从儿子那里得到实惠,这是侧面烘托;而写狗毛则是对比,因为清风娃与狗毛的做法相反。除此之外就是小说本是从基德老汉生病写起,中间却插入了清风娃的一些事情,这是插叙。在分析其效果时,要注意这些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清风娃这一形象。参考答案:采用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
41、们买肥料,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运用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儿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每点2分,答出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4)解析:可以说这个标题非常巧妙,首先,本文的重点在于突出清风娃,所以可以从人名上分析;其次,本文突出的是清
42、风娃的清廉,而清字正与此相合;再次,全文的线索也没有脱离清风娃,这也与清有关;最后,小说表达的是对清廉官员的赞颂和期盼,所以小说题目又有突出主题的作用等。参考答案:从人名上看,“清”即“清风娃”,他虽然出场不多,但他是小说讴歌的主要对象,以“清”为题,突出了“清风娃”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从构思上看,以“清”为题,起统摄和贯串全文的作用,小说情节的发展,几乎都与“清风娃”这个人物有关。从人物形象上看,以“清”为题,彰显了人物的品格特点。“清”含清廉、清正等意思,小说通过基德老汉烘托出“清风娃”的清廉公正等高尚品质。从主题思想上看,以“清”为题,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小说旨在表达对清正廉洁、甘于奉献、
4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颂扬和期盼。(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2(1)解析:B项,张贤亮是1955年才来到银川的,并非离开学校就直接来到银川。D项,原文说张贤亮“精神也无从找寻归属感”,他自己介绍说阅读资本论让他活了下来。两者不存在必然的目的关系,选项说成目的关系牵强。E项,原文和链接材料均未提及他获得自由后创造了大量诗歌,且“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这一说法也不合文意。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2)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紧扣“走在先锋的行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答题区间,即第四、六两段。然后,从中找出相关事件,如第四段写他创作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
44、来。第六段写他在“文革”后创作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同时写他在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转换角色,经营文化产业。参考答案: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文革”之后,创作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始转换角色,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三点,每点2分)(3)解析:作答本题,可从家庭影响、自身遭遇、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思考。从家庭方面来说,他有过显赫的家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等;从自身遭遇方面来说,他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自己被打成“右派”,这些丰富了他的阅历和思想;从理论学
45、习方面来说,在狱中他读了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运营方略。参考答案:曾经有过显赫的家世,得到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思想;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运营方略。(共三点,每点2分)(4)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唯物论”要从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也就是要把握住人物的具体行动;二是人物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探究时,可以结合材料从人物的行动、思想、做法及目的等方面着手,根据材料对人物的交代综合概括。参考答案:对社会深层的反思,使他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在与别人的
46、交谈中,他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生产价值;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共四点,每点2分)13选B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14选DA项,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B项,“只要这样”表意不明。C项,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过程”与“时代”不搭配。15选A合理的句序,应是合乎逻辑的,要注意题干中“是一种绿肥”一句;因两句都是谈“红花草”,所以也要保持话题的统一。基于这两种考虑,先排除B、D,再排除C。 16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必须身临其境对客观事物
47、不熟悉(意思相近,符合语境即可。答对一处2分,两处4分,三处5分)17标题:“言”传“身”教。(3分)寓意:讽刺教育孩子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行动却不能做示范的做法。(3分)18立意探索故事讲述的是周容带着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的小书童到镇海的事。分析材料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周容的小书童背的书的捆扎问题,二是摆渡人的话,三是周容的思考。从小书童背着捆扎好的一摞书的角度分析,因为小书童背着一摞书,如果走得匆忙,小书童跌倒,书就会散开,收拾书就会耽误时间。从摆渡人的角度分析,摆渡人之所以说慢走城门还会开着、快走城门恐怕会关上,是因为看到了小书童身上的书。从周容和小书童赶路的角度分析,周容没有听懂摆渡人的话,结果书散了、城门关了;周容通过已关闭的城门,明白了摆渡人的话的内涵。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立意:欲速则不达;做事不可一味求快;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细心思考别人的话(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言外之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