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22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每周一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帝国

2、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现代化”理解准确的是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 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秦汉政治的认识,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的中心环节。A选项只涉及表象,B、D选项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应选C选项。2.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

3、 门第等级依然森严B. 士族退出历史舞台C. 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 人才选拔资格放宽【答案】D【解析】材料中汉唐两个朝代选拔人才方式的对比可以看出,唐代对人才的选拔资格是比汉代要宽松的,这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相违背;B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C选项说法错误,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3.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C【解析】“官中条令,惟

4、(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说明土地买卖和土地所有权是当时普遍的现象,故C符合题意;题干所述现象与税制和自耕小农不断壮大无关,故排除AB;题干所述的土地买卖和所有权变化并没有涉及到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故排除D。4. 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B.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 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答案】B【解析】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

5、起,这说明是在外地经商过程中出现的商帮,所以是跨区域长途贸易经常性发生导致的结果,故选B;商业竞争日益激烈不一定是在外地经商过程中独有,故排除A;C与题干相关,但是不属于商业方面的内容,故排除;D是在古代实行重农抑商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不独独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也与题意不符。5. “首先因为军亊胜利而得利的不是革命本身,而是叛变了革命的人物.这种包含着成功的失败,同辛亥革命的结局非常相似。”材料评价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国民革命D. 土地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讲的是军事获得了胜利,但是由于革命人物叛变了革命,导致了革命的失败,这讲的是国民革命,所以答案选C;AB都是

6、农民阶级领导,最后都遭到了镇压;D是共产党的。6. 南宋理学家陈亮(11431194年)提出了“农商一事”“农商相籍”的思想,认为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无高低轻重之分;两者不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而是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一思想反映出A. 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B. 儒家义利观发生了重大变化C. 商人社会地位有明显上升D.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答案】A【解析】由材料“农业和商业同为社会经济体系的两大支柱互助互利,相互促进的。”,这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农本思想,故选A;材料只是陈亮的意见,没有反映儒家义利观的变化,排除B;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7、排除CD。7.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农家家都在村耕作之余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规模小但聚在一起就是惊人的数量,结合所学可知正是这样的小规模的廉价的劳动力成

8、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的“科学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中国的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8.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答案】D【解析】由题干描述可知作者认为

9、广东的近代化发展慢是“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满员”,由此分析作者认为领导人政治的决策影响了广东的发展,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与材料无关;B项中“重满轻汉政策”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9.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A. 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B. 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 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 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答案】D【解析】 武昌

10、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导致清政府土崩瓦解,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革命党人是否失去主动权,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中华民国的成立的信息,排除B;材料表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没有提到保皇派的信息,排除C。10.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依据应该包含苏维埃政权A. 颁布了土地法令B. 推翻沙皇统治C. 颁布了和平法令D. 推翻了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革命的性质取决于革命的任务,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在俄国而言其任务主要在于反封建,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目

11、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故A项正确; B项是二月革命,排除;C、D两项与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无关,故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土地法令11.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A. 中国的法律制度走向健全B. 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代

12、表大会制度建立,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为统一战线组织,排除A、D两项;1949年是民主政治初建时期,还不能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排除C项。故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12.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A. 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B. 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C. 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D. 给美洲带来了先进的

13、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可以看出,A、B、C三项均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机器生产出现在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但没有传播新的生产方式-机器生产。13.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O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A. 工业革

14、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C.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D.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答案】C【解析】材料“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描述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1870年以后”、“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题干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选C;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1870年以后”、“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的分析理解,从而得知要比较两次工业革命。14. 据载,山东济宁清初

15、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 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 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答案】A【解析】烟草属于经济作物,烟草的种植是为了作为商品销售的,烟草种植的增多反映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卷烟技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烟草种植而未体现小农经济解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贩卖烟土的毒害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

16、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烟草种植的增多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15.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A.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C.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而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二者是对立的,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是违背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天朝田亩制

17、度提出的平均土地,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革命性,为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16.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答案】A【解

18、析】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A项正确;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17.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A. 兴办民用工业B. 创办军事工业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A【解析】据材

19、料“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时务”是指兴办民用工业求富,故A正确。创办军事工业属于第一阶段,故B错误。洋务运动没有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故C错误。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在1895年后,故D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8.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A. 全

20、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B. 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C. 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D. 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答案】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维新思想是国家忧患、民族危机的产物。19. 1881年初,维多利重女王因出席议会的致辞被篡改,与内阁大臣发生激烈争执。不欢而散。内阁大臣们一个个拂袖而去。临出门时,他们冷冰冰地抛过来一句话:“君主只能按内阁大臣们的意愿致辞。因为君主的取责是,只能点头,而不能争辨!”“此时的英国国王A. 无权过问国家政务B. 由内阁决定其职责C. 无权参与政务决策D. 失去对内阁任命权【答案】C【解析】“君主只能点头不能争辨”等字眼足以证明英国国王是没有决策权的,

21、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国王是可以过问国家政务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由议会而非内阁决定其职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首相仍然由英王任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0. 1907年10月13日,天津张小田与北京贾玉莲在天津一处教堂举行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这一社会现象说明A. 京津地区近代化水平领先全国B. 婚姻习俗逐渐受西方影响C. 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 婚姻自由成为时代新风尚【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

22、的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新式婚礼,这场新式婚礼受到了社会的重视,所以体现出当时婚姻习俗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不能从这一则材料就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07年之后;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婚姻自由的内容。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的时间。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907年,这一时间辛亥革命还没有发生,不可能影响到这一事件,故排除C选项。再根据具体内容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21.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因为军队编制问题引发的争执,演化成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派系的内战。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国民党内战的机遇扩大革命成果,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

23、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 并未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B. 善于把握时势夺取胜利C. 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可以看出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暴动,这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对象包括他们;B选项说法错误,与实际情况相悖;D选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22. 1987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代表团时说:“农村改革中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这是我个人没有预

24、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民间的经济活动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方向B. 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C. 该意外收获的主要意义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D. 民众积极参与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之一【答案】D【解析】“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说明虽然没有中央积极的引导,地方民众积极行动起来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故D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仍然是中央决策,故A错误;1980年中央就出台经济体制改革文件,故B错误;该收获的意义是对于改革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故C错误。23.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

25、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A.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D.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答案】D【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没

26、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也没有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C项错误。故选D。24.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B. 标志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问题

27、。从表格提供的时间来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已经结束,这种历史现象并不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排除A。表格中西部工厂数的明显的增多的确表明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是西移的,B项符合题意,正确;选B;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并没有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直到今天工业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建国之后的一五计划,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实任何历史试题都会提供相应的时间信息,只不过有的题目给出的

28、时间信息明确,有的则不明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有效时间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来将各被选项的时间性给予定位,以“时间”为突破口,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25. 1958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说:“二五时期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群众路线来进行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样,国家可以少出资金。比如,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这一论断A.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好转B. 是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肯定C. 指出了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D. 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9、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而国民经济好转是在1952年底,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且材料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农民在二五时期义务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荒、改造耕地、造林等等,用工资计算,劳动折价约在50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可知当时我国推行农业集体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出要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集体化的优越性26. 1952年,中央政府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经济发展

30、进行长远规划,1954年又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其职责是负责技术性工作。成立这些机构主要是为了A. 加强对企业的管理B. 保障经济计划完成C.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答案】A【解析】由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对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负责技术性工作”可知,它们的目的不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是为计划经济服务,故A项错误;由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对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负责技术性工作”可知,这些机构的设置是为国家经济计划服务,保障经济计划完成,故B项正确;由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对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负责技术性工作”可知,与所有制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由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对

31、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负责技术性工作”可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是成立这些机构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27. 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A.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 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C.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答案】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干的材料重心,学生应该扣住“但”字,抓住转折性词语的强调作用,即可得出“最有效的减震器”的含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

32、确答案。28. 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D. 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答案】C【解析】据材料“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主要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已

33、经发生变化,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故D项错误。故选C。29. 罗斯福新政曾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但其新政立法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立法违宪。罗斯福在获得总统连任后,要求增加最高法院法官数量以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法院改组计划案”宣告失败。这说明A. 人民对罗斯福提出不信任案B. 人民反对罗斯福干预经济C. 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D. 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行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故AB错误;罗斯福要求增加最高法院的法官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说明人民不愿看到总统权力的扩大,这正是宪

34、政体制下分权制衡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错误。点睛:说明类选择题考查透过想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罗斯福要求增加最高法院法官数量遭到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实质上反映了民众担心总统权力的扩大会带来独裁,即民众的分权制衡思想根深蒂固。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B. 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C. 国情决定各国必须采取市场经济体制D. 市场经济体制是战后世界发展

35、的主要潮流【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等信息可以看出D正确;AB不符合史实,C的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31.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A.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B.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C.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答案】B【解析】由材料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说明扩大公民权范围不是罗

36、马扩张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罗马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强大,排除A;罗马不断扩张公民权的授予范围,必然促进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形成万民法,故选B;雅典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与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C;材料涉及的是公民权的授予范围,不是公民的权利内容,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的影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万民法的确立的背景入手,对选项逐一分析,同时注意区分公民法与万民法权利内容两个概念,据此可以得出正确判断。32. 1927年,苏俄有45.1%的富裕农民户和富农户进行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使

37、用雇佣劳动户占农户总数的19.8%。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 积累工业建设的必要资金B. 抑制农村土地兼并C. 实现向农业合作化的过渡D.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承租土地活动,出卖劳动力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5.4%”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状况,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说明使多余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不是斯大林模式积累工业建设资金的问题,故A项错误;出卖劳动力的农户比使用雇佣劳动户比例大,也不能抑制农村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实行集体所有,不符合材料,故C

38、项错误。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52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监举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走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的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自下而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立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摘编自吴胜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材料二“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

39、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构政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例阁权和弹劾

40、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摘编自李靖英国的反腐败机制(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建立反腐败制的背最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答案】(1)职责:御史台监察百官;谏官有对皇帝的谏议和封驳权。意义: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吏治清明;有利于约束皇帝的极端专制,减少

41、决策失误;形成了双向监察机制,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成熱。(2)背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政党分脏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清高效的政治机制。原因:民主、平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建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社公舆论、媒体的监督。(3)看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落实监察制度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反腐措施要切实可行,并在实践中落实完美;要注意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监察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解析】()由材料“一种走御史台制度”和“谏官的监察则是自下而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还封立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可以

42、归纳为:御史台监察百官;谏官有对皇帝的谏议和封驳权。意义结合所学,可以答为: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吏治清明;有利于约束皇帝的极端专制,减少决策失误;形成了双向监察机制,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成熱。(2)由材料“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和“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从而归纳背景。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思想和社会力量来归纳。(3)本题设问开放,结合我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经验与不足和英国监察体制的经验,可以答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落实监察制度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反腐措施要切实可行,并在实践中落实完美;

43、要注意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监察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摘选自中国画火车的第一人王忠良的钢笔画。1952年生产的解放型蒸汽机车 开往春天里的中国高铁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火车的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领有史实依据。)【答案】以下两种示例任答其一即可,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亦可同等得分.示例一:论题:火车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的巨大进步。阐述:解效初期,中国在重工业生产极其薄弱,工业技术水平极其落后基础上,生产出解放牌蒸汽机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工业水平和建设成就。是当时中国的骄傲,改革

44、开放后,中国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火车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高铁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是当代中国人的自豪,中国火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生产的巨大进步。示例二:论题: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阐述:火车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建国初期的蒸汽机车速度低、运载量小,适应当时工业生产落后、人口流动量小、生活节奏缓慢的生活状况。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速度扩大,生产生活节奏加快,高铁运行的高速度顺应了社会变迁的步伐,是社会生活进步的集中反映。【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做题时要紧紧围绕着火车的变迁其实就是中国

45、的进步这个主题进行论述,例如,火车的变迁折射出中国工业的进步、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进步、火车的变迁反映出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等均是可以的。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说:“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挑拨):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

46、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与会者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对当时中外形势的主要认识并作简要评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47、述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答案】(1)认识:西方列强主要从海路入侵中国;西方列强通过通商、传教等手段侵略中国;当今世界军事技术、科技发展迅速等。 评述:李鸿章认为当时的中外关系已不是传统的中外朝贡贸易体系下的中外关系,西方列强纷纷在经济上对中国展开掠夺,也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李鸿章不同于清朝顽固派的主要地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李鸿章在处理中外关系上一味强调“抚夷”,同时,仅仅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 (2)特点:在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实行拨乱反正;主张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实行思想解放等。 意义:为党的十一届

48、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为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作了前提准备。 【解析】(1)由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和“ 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可以从侵略路径、方式等方面归纳李鸿章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的认识。第二小问,材料表明中西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朝贡贸易体制。列强军事技术强大,值得学习。但是李鸿章没有看到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之处。(2)由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 、“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和“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而归纳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实行拨乱反正;主张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实行思想解放等。第二小问,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可以答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为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作了前提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