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本课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本课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课前预习】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背景: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思想内容:(1)他认为_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_。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_。 3、评价: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的要求。二、黄宗羲的君主专制的批判1、代表作:_。2、思想主张:对_进行猛烈抨击,认为君主专制是_;民主思想:认为_,主张以_取
2、代_,限制_,保证_。3、意义:抨击了_,对_起了积极的作用。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代表作:_、_。2、思想主张:政治思想:(历史纵横)_;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_。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1、代表作:_、_。2、思想主张:继承前人的_思想并加以发展。认为世界是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的发展变化都有_可寻;朴素辩证法:认为_。3、意义: 启示了_,具有划时代意义。【合作探究】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儒学思想活跃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阶级上:思想上:外部:2、根据以下材料归纳李贽的主要思想?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3、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答:材料三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答:材料四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答:3、谈一谈明清之际儒学的活跃有何重要的影响?【课后巩固】1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A
4、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2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3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其认识源于()A历史的局限性B个性的价值观C思想的矛盾性D主张的片面化4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
5、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5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说:“犁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以下各项属于明夷待访录一书中议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6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
6、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A“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B“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7“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7、家国一体观念普遍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9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10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其区分
8、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11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12“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13列出本课
9、知识结构。探究一: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出现的背景:1. 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 阶级上,市民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强大(江南);4. 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束缚了人们思想;思想专制;5. 外部: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探究二: 李贽的主要思想:(1)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人正当的私欲。(3)提倡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3、冲击封建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