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小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易位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2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A 显性突变(dD) B 隐性突变(Dd ) C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 人工诱变3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 乙图是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C 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D 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异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 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 D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5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 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3、D 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6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由和杂交得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 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 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7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八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 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 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
4、有四个染色体组8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 B C D 0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其病因() A 母亲减异常 B 母亲减异常 C 父亲减异常 D 父亲减异常10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个别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
5、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1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D 细胞工程育种12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 D 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
6、了抗药性变异1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4%、Aa占72%、aa占2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A B C D 14下面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15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
7、的方向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6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重组17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 A B C D 18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
8、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 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 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19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
9、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现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B C D 21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B 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 C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D 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2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 向左弯曲 B 向右弯曲 C 直立生长 D
10、停止生长23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A B C D 24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 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 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25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 B C D 26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
11、日葵的果实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 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C 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 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27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 影响了脂质的运输,使淋巴管肿大 B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 血浆中脂肪成分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浆内葡萄糖浓度升高28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
12、O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29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 b点2次,c点1次 B b点1次,c点1次 C b点1次,c点2次 D b点2次,c点0次30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B C D 3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箭头
13、代表光照的方向)() A B C D 32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 A A=B B AB C AB D 不一定33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3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35如图是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最佳浓度c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点是抑制
14、根生长的浓度 A B C D 36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3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 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3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
15、电流计指针() A 不动 B 向左摆 C 向右摆 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39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中含有mRNA、tRNA和rRNA B 在翻译时,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C 化学本质为RNA的核酶只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D 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加工后部分形成tRNA和rRNA40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
16、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41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 B 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C 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 D 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显性纯合品种42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 该细胞在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2号染色体上的A突变为a或是
17、a突变为A C 该细胞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有3种基因型 D 该细胞如果是胚胎时期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型有3种43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结果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 B 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 C 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 D 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44某医院对新生
18、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45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4
19、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为该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横切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 单侧光来自b侧 C a侧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D 其向光侧相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4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4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20、,图中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 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49乙酰胆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B 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C 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 D 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50下列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中,将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点处在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会发生的现象或正确的叙述是() A 电流表偏转,电流表不偏转 B
21、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C 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二、非选择题:(共40分)51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月29日是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进行旺盛的,此时相对值最高(2)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中合成;小麦籽粒鲜重增加主要是的增加(3)尽管小麦籽粒鲜重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能/不能)说明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原因是52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
22、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原因是(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53图1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图2为箭毒对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发挥作用的影响(1)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引起兴奋后,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图1显示的是个细胞的部分结构(2)图1中,神经递质a是通过方式进入一般是神经元的部分的细胞膜与b物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包括(3)分析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
23、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中毒后的症状是肌肉(填“松弛”或“僵直”)54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10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2)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引起大量的Na+,使膜电位变为,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形成嗅觉55(11分)(2014硚口区校级模拟)金银花开花颜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
24、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快、慢)(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和(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取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其他条件适宜;24h后结果分析:,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2014-201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二(下)月考生物试卷(4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5、一、选择题(共50小题,1-40小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共60分)1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易位可导致基因重组 D 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1、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解答: 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
26、合,A正确;B、等位基因的分离属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易位,C错误;D、无性生殖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某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该突变为() A 显性突变(dD) B 隐性突变(Dd ) C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D 人工诱变考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 1、基
27、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 解:A、如果是显性突变,则ddDd,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有DD和Dd两种,其中Dd是杂合体,不能稳定遗传,还需要再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是纯合体因而需要连续培养到第三代才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纯合突变类型,A正确;B、如果是隐性突变,则DDDd,Dd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出现隐性个体
28、后,就是纯合体,不需要连续培养,B错误;C、根据A、B分析可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C错误;D、由于是种群中发现一突变性状,不是人为诱发的,所以是自然突变,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 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C 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D 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异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9、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甲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edcbf,说明基因数目不变,但顺序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错误;B、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def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kl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C、丙图中基因排列由abcdef变为acdef,说明基因b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D、丁图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
30、目的变异,属于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 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 D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即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解答: 解:A、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
31、体,如未经受精的卵细胞,A正确;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为单倍体或二倍体,但如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D、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单倍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单倍体发育的起点,理解单倍体不仅仅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5如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
32、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 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 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考点: 杂交育种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过程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过程是染色体加倍,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解答: 解:A、过程是让两纯合亲体杂交,所以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A正确;B、过程在
33、产生配子过程中,即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B正确;C、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过程是染色体加倍,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及减数分裂的相关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单倍体育种过程的理解程度6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到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 由和杂交得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C 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
34、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 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诱变育种,表示杂交育种,表示多倍体育种,表示单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由到过程是诱变育种,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由于植株是多倍体,所以由和杂交得到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畸变,B正确;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说明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和一对纯合基因,因此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C正确;D、由到过程中要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能
35、发生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故选:A点评: 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7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八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 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 八倍体小黑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
36、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解答: 解:A、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个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为二倍体;若该个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则为单倍体,B错误;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
37、得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D、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八倍体小麦的配子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所以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单倍体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3对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A B C D 0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三对等位基因,所以发生基因重组形成8种配子,每种配子出现的机率相同,
38、经秋水仙素处理而变成8种基因型个体解答: 解:根据题意,AaBbCc产生abc花粉概率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abc概率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其中基因型为aabbcc概率也是,约占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9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其病因() A 母亲减异常 B 母亲减异常 C 父亲减异常 D 父亲减异常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
39、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级解答: 解:假设色盲基因是b,则其等位基因是B,由题意知表现正常的夫妻生有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XBY、XBXb,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Y,其中XbXb来自母亲,因此该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的致病原因是母亲在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一条X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先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该对夫妻的
40、基因型和患者的基因型,然后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进行推理、判断10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个别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 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B、b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
41、体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解答: 解:A、以该植株为父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缺失染色体上的B基因交换到正常染色体上,从而产生了带有B基因的正常雄配子,其结果使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而非个别个体,A错误;B、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3与4就是自由分离的,这不会导致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B错误;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之间随着丝点分裂而分开,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
42、;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如果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则可能会出现个别红色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能够抓住题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不是个别现象,即可排除基因突变1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D 细胞工程育种考点: 杂交育种 分析: 本题是杂交育种的应用,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个个体上的育
43、种方法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由于aabb是隐性状,该性状一旦出现就是纯合体,因此可以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A、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的离体培养比较复杂,不容易成功,不是最简捷的方法,A错误;B、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B正确;C、人体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才有可能得到需要的类型,不是不是最简捷的方法,C错误;D、细胞工程育种的原理是细胞融合技术,得到的是四倍体,且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变育
44、种、细胞工程育种的原理、优缺点比较,对于不同育种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往往忽略题干信息“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而误选A12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 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 D 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
45、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解答: 解:ABD、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ABD错误;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C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4%、Aa占72%、aa占24%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
46、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A B C D 考点: 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 本题是对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的考查,如果已知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型频率,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解答: 解:已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Aa的个体占72%,aa的个体占24%,则A的基因频率是A=4%+72%=40%,a的基因频率是a=24%+72%=60%,因此A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起点是40%,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起点是60%又由题干知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
47、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所以A基因频率的变化是逐渐升高,无限接近于1,a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逐渐降低,无限接近于0故应选:B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趋势的判断要求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获取结论14下面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积累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的考查,梳理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分
48、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 解: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自然选择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正确;D、由C项分析可知,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
49、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 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C、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只要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C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变异是
50、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才是定向的,因此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16对一株玉米白化苗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白化苗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 A 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基因重组考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后期非
51、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知,白化苗是由于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有害性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但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仍然存在,应该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增减造成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上基因的增减或排列顺序的改变造成的变异;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进程中基因的重新组合故选:B点评
52、: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7下列情况可引起基因重组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 A B C D 考点: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 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
53、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解答: 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引起基因重组,正确;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正确;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可引起基因突变,错误;正常夫妇生出白化病儿子属于性状分离,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准确判断各叙说中变异的类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8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
54、1不育以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 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 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 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物种概念、染色体变异等,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属于不
55、同种生物,A错误;B、由于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F1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成为N+n,B错误;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确;D、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减数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至同一个配子中,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异源四倍体,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物种、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
56、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分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解答: 解: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被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A错误B、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
57、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故C正确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故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实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现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是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男孩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 B C D 考点: 伴性遗传 分析: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色盲用B、b表示已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即aa基因型的概率为1%,由此可以计算出a基因的频
58、率为10%,A基因的频率为90%,利用基因频率算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的频率为90%90%=81%,Aa基因型的频率为290%10%=18%,所以正常个体中,AA基因型而概率为81%/(81%+18%)=,Aa基因型而概率为18%/(81%+18%)=解答: 解:这对夫妇都表现正常,妻子为这两种病的携带者,所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XBXbA_XBY利用逐对分析法:AaA_(AA、Aa)后代患病的概率为=;XBXbXBY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为所以这对夫妇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知识,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遗传病规律的计算能力21以下关于
59、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B 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 C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D 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考点: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的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解答: 解:A、长期地理隔离可
60、能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A错误;B、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但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自由交配,B错误;C、物种可以繁衍后代,但是单倍体小麦不可育不能成为一个新物种,C错误;D、四倍体西瓜是可育,是新的物种,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种形成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 向左弯曲 B 向右弯曲 C 直立生长 D 停止生长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析图:在单侧光照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但是胚芽鞘左侧的
61、生长素不能运下来,左侧伸长区因没有生长素而停止生长,右侧有从尖端运输来的生长素而促进生长于是向左弯曲生长解答: 解:在单侧光照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但是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不能运下来,左侧伸长区因没有生长素而停止生长,右侧有从尖端运输来的生长素而促进生长于是向左弯曲生长,A正确故选:A点评: 考查有关胚芽鞘生长的知识,生长素的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但是运输是不能拐弯的,故本题尖端左侧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伸长区23如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
62、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要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所以胚芽鞘尖端是否感受到光刺激是实验的自变量,在受到侧光照射时,由于胚芽鞘尖端有向光性,会弯向光源生长又与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一段,所以最佳实验组合是和故选:D点评: 本题以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63、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24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 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 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 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分析题图:C点之前,都是促进作用,其中A点对应的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点之后,都是抑制作用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
64、生长,所以根弯向地下生长,即根的向地性解答: 解:A、C点之前(FC范围内),都是促进作用,A正确;B、AC范围内属于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D范围内属于抑制作用,B错误;C、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抑制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C错误;D、在太空中,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然适用于根的生长,但由于太空中重力为0,所以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根水平生长,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特点,重点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能判断不同浓度区段的生长素作用,尤其是AC段,虽然曲线是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是促进作用本题的难
65、点是D选项,要求学生明确外界因素只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产生和作用特点25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根对生长素敏感,横放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出抑制生长,而远地侧表现出促进生长,所以根会向地弯曲生长解答: 解:盆栽植物没有横放以前主根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作用也相同;横放以后,由于重力作用,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逐渐增
66、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反映在曲线上就是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并跨过对根生长即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的虚线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26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 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C 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 番
67、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考点: 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 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由于子房发育过程中需要发育着的种子提供生长素,而在向日葵和番茄开花的季节,阴雨的天气会导致它们的花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不形成种子,所以不能合成生长素,导致子房不能正常发育如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于花上,则可促进子房发育,形成无子果实但向日葵收获的是种子,番茄收获的是果皮和果肉,所以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番茄产量未受影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68、解: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番茄产量未受影响,A错误;B、番茄收获的是果皮和果肉,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收获的是种子,瓜子壳来自于子房壁,是无须受精就可以形成的结构;瓜子仁是种子,是必须由精卵结合才能形成的,所以向日葵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B正确;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向日葵的产量下降,番茄产量未受影响,C错误;D、番茄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也能形成无籽果实,但是生产上没有意义,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班氏丝虫寄生在
69、人体淋巴管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 影响了脂质的运输,使淋巴管肿大 B 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 血浆中脂肪成分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浆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 解:ABCD、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可知,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内参与淋巴的形成,淋巴液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如果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不能顺利进入血浆内,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增加,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过程受阻,从而造成组织液的积累,使人体下肢出现肿胀现象,ACD错
70、误;B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是利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分析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出现的病理分析,对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8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解答: 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1、,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外液的成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气体的扩散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A b点2次,c点1次 B b点1次,c点1次 C b点1次,c点2次 D b点
72、2次,c点0次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b点给一个强刺激,虽然ab=bd,但ab间是以电信号传导,而bd间是以化学信号传递因此a点先兴奋,则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而电流表的左侧是正极,所以指针向左偏转;b点后兴奋,电流表的指针又向右偏转因此,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在c点给一个强刺激,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
73、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电位计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0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74、,此外生长素还具有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解答: 解: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和错误、正确;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吸水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进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明确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还要求学生能区分新叶和老叶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1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箭头代表光照的方向)()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
75、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经极性运输(生长素能够透过琼脂片)后伸长区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生长快,从而弯向长得慢的一侧(向光侧)生长,即向光弯曲生长,A正确;B、载玻片阻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相当于去掉尖端,故其不生长也不弯曲,B错误;C、载玻片从中间隔开,阻断了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一样多,直立生长,C错误;D、云母片阻断背光侧的极性运输,导致生长素不能运到背光侧的伸长区,而向光侧的伸长区还有
76、生长素,这样伸长区的生长素在向光侧比背光侧浓度高,向光侧长得快,弯向背光侧生长,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2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 A A=B B AB C AB D 不一定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解答: 解:
77、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一中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基部,因而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少于乙中的生长素又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上时,位于正中央,且琼脂块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A、B均直立生长,不发生弯曲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具有相反作用的两种激素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
78、: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解答: 解:A、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二者是协同作用,A错误;B、细胞分裂素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二者具有相反作用,B正确;C、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不具有相反作用,C错误;D、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二者不具有相反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34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
79、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 分析甲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加大,一条生长曲线受到抑制,这属于根的生长曲线(因为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茎),另一条生长曲线为茎,P点属于根的曲线,P点含义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变慢,故为d点(重力作用的结果)解答: 解:甲图显示P点浓度时生长lcm所需时间较多,即促进作用很弱乙图中由于重力的影响,对根来说:c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的较快;d点因重力影响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使该侧细胞伸长生长慢对茎来说:生长素的浓度
80、a点b点,a点和b点都促进茎的生长,其中b点生长更快些因此,甲图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d点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以及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35如图是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最佳浓度c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A B C D 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b点、c点表示促进生长,d点抑制生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
81、基础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图中a点对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错误;、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所以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根生长的最适宜浓度,正确;、c点时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仍有促进作用,所以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仍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错误;、d点对根的生长是抑制作用,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双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6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
82、位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施加适宜的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先到达左电极接触点,再到达右电极接触点将电极均置于膜外,当兴奋传至左电极接触点时,其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右电极接触点电位未变化,表现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右电极流向左电极;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接触点时,其也发生一次电位变化(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而左电极接触点已恢复为正电位,这时电流会从左电极流向右电极当两电极接触点发生电位变化时,两极之间电位差的绝对值会先增大再减小,表现为波形曲线,而兴奋先后通过两电极接
83、触点时,电流方向相反,反映两极电位变化相对值的波形曲线则分布在横轴上下两侧解答: 解:适宜的刺激是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向两侧传递将电极均置于细胞外,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左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就有电位会形成电流;当兴奋传至电流表的右侧电极时,两个电极之间也会形成电流,两种情况下的电流方向相反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传导过程中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 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
84、能不同 C 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考点: 突触的结构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据此答题解答: 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误;B、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正确;C、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
85、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错误;D、麻醉剂一般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38如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 不动 B 向左摆 C 向右摆 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
86、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M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B,C处,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摆动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M处给以电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能传导到B、C处又由于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所以兴奋先传导到C,使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后传导到B,使电流计指针又发生一次方向相反的摆动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87、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39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中含有mRNA、tRNA和rRNA B 在翻译时,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C 化学本质为RNA的核酶只能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D 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加工后部分形成tRNA和rRNA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包括mRNA、tRNA和r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88、(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答: 解:A、线粒体中能进行转录过程,因此含有mmRNA、tRNA和rRNA,A正确;B、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之对应的转运RNA,B错误;C、化学本质为RNA的核酶也能在细胞质内发挥作用,C错误;D、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加工后形成成熟的mRNA,不会形成tRNA和rRNA,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
89、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0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
90、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解答: 解:A、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故A选项正确;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故B错误;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可以恢复为敏感型,故C选项错误;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注意,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
91、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另外,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41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 B 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 C 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 D 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显性纯合品种考点: 杂交育种;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 本题主要
92、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知识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单倍体育种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解答: 解:A、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这种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A正确;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育种过程中逐代淘汰aa,使a基因
93、频率逐渐降低,因此该种群发生了进化,C错误;D、单倍体育种过程是Dd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D:d=1: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DD:dd=1:1,100%的纯合子,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42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 该细胞在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2号染色体上的
94、A突变为a或是a突变为A C 该细胞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有3种基因型 D 该细胞如果是胚胎时期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的基因型有3种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哺乳动物某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其上的部分基因,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解答: 解:A、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是处于减前期的细胞,A正确;B、2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和a,其形成原因是基因突变,可能是A变为a或是a变为A,B正确;C
95、、该细胞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有3种基因型,即aB、ab、Ab或aB、AB、ab,C正确;D、该细胞如果是胚胎时期的细胞,则由其有丝分裂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3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结果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 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
96、性降低 B 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 C 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 D 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考点: 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植物激素的功能,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 解:A、由图甲可知,脱落酸能使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降低,说明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升高,A错误;B、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I处理,以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而短距离运输可
97、用ABA处理,B错误;C、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成熟,而不是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C错误;D、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对照组在储藏4天左右出现峰值,使用了ABA,则在第3天就出现峰值,说明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脱落酸和脱落酸抑制剂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4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98、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细菌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开始用抗生素时,由于大多数细菌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药物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当多次使用该抗生素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细菌被保留下来,这样一代一代,细菌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抗生素逐渐失去效应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细菌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据此答
99、题解答: 解:A、残留抗生素不会导致细菌突变,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故A选项错误;B、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选项正确;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难以抵抗致病菌,但不能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故C选项错误;D、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不是注射疫苗形成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以耐药性实验结果为背景,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耐药菌是基因突变形成的,抗生素只能其进行选择45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
100、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 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资料,获取信息、解释问题的能力由于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蛾具有细长口器,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解答: 解:A、生物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与环境无关,故A选项错误;B、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B选项错误;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101、,故C选项正确;D、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 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知识以及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比较新颖46将某植物的胚芽鞘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为该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横切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 单侧光来自b侧 C a侧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D 其向光侧相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 1、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2、根的向地性:由于根对生长素十
102、分敏感,所以当植物横放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会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升高,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而远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生长快,于是表现为根的向地性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解答: 解: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A错误;B、由图可知b侧生长快,所以单侧光来自a侧,B错误;C、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细胞为成熟细胞,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D、单侧光下,胚芽鞘的向光侧生长的慢,植物会向光生长;横放的植物的茎远地侧生长的慢,茎向远地侧生长,所以其向光侧相
103、当于将茎横放的远地侧,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作用的两重性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4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 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植
104、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增大细胞体积促进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命活动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植物无专门内分泌腺,激素都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故A正确;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故B正确;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
105、落,故C正确;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都只体现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才体现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 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pH的剧烈变化 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106、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 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B、是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故组织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错误;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内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107、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水平衡调节过程,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9乙酰胆碱是一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它通过突触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 线粒体的活动加强 B 乙酰胆碱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C 乙酰胆碱在组织液中扩散 D 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 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其中液体为组织液)和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
108、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上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上由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解答: 解:A、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这需要线粒体供能,因此线粒体活动加强,A正确;B、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没有直接穿过细胞膜,B错误;C、突触间隙中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在组织液中扩散到突触后膜,C正确;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的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过程,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结构,明确突触间隙中是组织液;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
109、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0下列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中,将电流表、的电极均放置在神经纤维表面,a、b点处在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会发生的现象或正确的叙述是() A 电流表偏转,电流表不偏转 B 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C 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 c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只能由bc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10、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所示共有3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一共有2个;由于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不偏转解答: 解:A、由于b为电流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流表不偏转,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表不偏转
111、,A错误;B、受刺激产生兴奋时,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错误;C、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C正确;D、刺激b点,c点检测到电位变化,没有对照,刺激c点,b点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时候才能说明兴奋只能由bc,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结构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二、非选择题:(共40分)51如图为小麦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6月29日是小麦籽粒形成初期,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此时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相
112、对值最高(2)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小麦籽粒鲜重增加主要是水分的增加(3)尽管小麦籽粒鲜重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不能(能/不能)说明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原因是小麦籽粒的形成是多种植物激素平衡协同作用的结果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据图分析,在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在6月15日和7月13日GA3相对值较高,在7月23日IAA相对值最高,说明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解答: 解:(1)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说明此时期小麦籽粒
113、有丝分裂相对旺盛(2)由图中可知GA3在6月15日和7月13日作用含量较高,而此时小麦籽粒还未成熟,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小麦籽粒鲜重增加主要是水分的增加(3)小麦鲜籽粒质量鲜重增加的趋势虽然与IAA最相似,但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受到多种激素共同影响,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程看,各时期激素含量均不同,说明每个时期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故答案为:(1)有丝分裂 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2)未成熟种子 水分(3)不能 小麦籽粒的形成是多种植物激素平衡协调作用的结果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2
114、如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通过途径2、3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2,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品种C的基因型是HHhhRRrr(4)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否,原因是存在生殖隔离(5)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图解中途径1为种子繁殖,途径2为单倍体育种,途径3为
115、多倍体育种,途径4为诱变育种花药离体培养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品种C和品种B不是同一物种,因为它们存在生殖隔离解答: 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图中2途径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途径3中幼苗的基因型是HhRr,品种A是杂交育种形成的,基因型为HhRr的概率为=番茄植株(HhRr)经多倍体育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品种C的基因型是HHhhRRrr(4)品种C与B存在生殖隔离,故不是
116、同一个物种(5)途径4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产生新基因故答案为:(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2 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3) HHhhRRrr(4)否 存在生殖隔离(5)基因突变 能够产生新基因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单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的概念容易混淆单倍体是用配子发育成一个个体,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53图1为突触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图2为箭毒对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发挥作用的影响(1)神经纤维接受刺激引起兴奋
117、后,细胞膜内的电位变化为负正负,图1显示的是2个细胞的部分结构(2)图1中,神经递质a是通过胞吐方式进入一般是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的细胞膜与b物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3)分析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中毒后的症状是肌肉松弛(填“松弛”或“僵直”)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某点收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它会立刻形成电位差,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图一中a表示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表示神
118、经递质的受体;是突触前膜,一般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细胞膜,是突出间隙,里面是组织液,是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细胞膜解答: 解:(1)神经纤维在静息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某点收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它会立刻形成电位差,变为外负内正,形成电流图1表示的是突触的结构,包涵2个细胞(2)神经递质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所以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形式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所以突触后膜指的是细胞体或树突的细胞膜,b物质是神经递质的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参与该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加工的是内质网等,线粒体提供能量(3)人
119、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使钠离子不能进出细胞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不会是肌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中毒后的症状是肌肉松弛故答案为:(1)负正负 2(2)胞吐 细胞体或树突 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3)关闭 松弛点评: 主要考查对突触的结构、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反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考点的理解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54动物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图10为嗅觉感受器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再通过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
120、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催化功能气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应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的功能(2)cAMP分子可开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内流,使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形成嗅觉考点: 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变化,G蛋白激活了蛋白X,蛋白X催化AT
121、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2)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故答案应为:(1)受体 催化 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2)Na+通道 内流 外负内正 嗅觉中枢(或“大脑皮层”)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脱的突破口,对于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5(11分)(2014硚口区校级模拟)金银花开花颜
122、色先白后黄,所以叫金银花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高、低),所以外侧生长速率快(快、慢)(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关,在此过程中,后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促进细胞伸长和促进细胞分裂(3)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才变黄色,为证明是否是乙烯的作用,特设计实验如下:取白色金银花若干,随机均分两组,编号为a、b;a组施加适量蒸馏水,b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其他条件适宜;24h后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结果
123、分析:若两组都为白色,则与乙烯的相关性不大;若a组不变黄,b组变黄,则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茎对生长素浓度不敏感,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就快,反之就慢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分裂)、脱落酸(抑制生长,促进脱落)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在补充实验时,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并且如果与乙烯相关性不大,则两组均表现为白色;若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则对照组不变黄,实验组变黄解答: 解:(1)由茎缠绕生长可以看出,茎的外侧生长速率快;又由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推
124、测: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刺激,生长素浓度小于外侧浓度(2)茎的生长除与生长素有关外,还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关,在此过程中,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课题为验证白色金银花变黄色是否与乙烯有关,因此实验应选用白色金银花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施加适量蒸馏水,实验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然后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如果与乙烯相关性不大,则两组均表现为白色;若白色变黄色与乙烯相关,则对照组不变黄,实验组变黄故答案为:(1)低 快(2)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伸长 促进细胞分裂(3)白 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 统计两组花色变化情况若两组都为白色 若a组不变黄,b组变黄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探究实验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难度适中在设计实验只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