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1课时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训练 融知识 提能力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大气受热过程1、2、9、10、11、12热力环流形成3、5、7、8、12、13大气的水平运动4、6、12、1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读“合肥市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回答12题:1.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竖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解析:1.A2.A第1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第2题,近地面受
2、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2013瑞金模拟)图1示意我国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4题: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C.地气压高于地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西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下沉气流解析:3.C4.A第3题,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差,甲地气压差大,乙地气压差小,受热力环流的影响而形成,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相反,因此甲地近地面是高压,高空
3、是低压,乙地近地面是低压,高空是高压。受热力环流而形成的气压变化,乙地近地面气压低,是由于受热空气上升而形成,而甲地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第4题,相比,为高压,为低压,故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B、D两项均错;该地位于北半球,a为近地面风向,风向与等压面斜交,c为高空风向,据图中方位关系及风向判定方法可知a为西北风,c为南风。(2013抚顺考试)如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56题:5.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A.较高B.较低C.相等D.不确定6.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解析:5.B6.
4、D第5题,图中表示500 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图中M地高度较高,N地高度较低,因此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N点气压相对较低。第6题,图中P点风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该地位于北半球,故气流由M地流向N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为北风。(2013合肥质检)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A.一直降低B.一直增大C.维持稳定D.波动上升8.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解析:7.D8.C第7题,读图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既非一直降低,也非
5、一直增大,又非持久稳定,而是呈波动上升趋势。第8题,热岛效应使城区气流上升,且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凝结核,使降水量增加。(2012安庆、铜陵联考)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911题:9.如图曲线中()A.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10.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11.近50年来,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
6、D.人口增加解析:9.D10.C11.B本题组切入点是对图中四条曲线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第9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另一部分被地面吸收,所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在四项中最大,应是曲线;不同纬度地区因气候差异,天空中云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在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相对于赤道地区因云量少而被反射的少,故曲线应是被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南极地区因极冰的强反射作用,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多,故应是曲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虽总量较大气上界的少,但总体分布规律与大气上界相似,应为曲线。第10题,影响大气上界和地面吸
7、收的太阳辐射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因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的差异。第11题,在高纬地区,因有大量冰雪存在,增强了地面反射率,所以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较中低纬度多,近5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是因为两极地区因全球气候变暖,冰雪的大量融化所致。二、综合题(共45分)12.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A.55 hPaB.50 hPaC.45 hPaD.40 hPa(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8、)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最大气压差存在于D、Q之间,D点位于太平洋上,Q点位于亚欧大陆上,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第(2)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由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第(3)题,P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Q地为高压,多晴朗天气;P地为海洋,水的热容量大于Q地陆地的热容量。答案:(1)B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分)(2)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4分)(3)Q地P地受低压影响,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起保温作用;Q地为高压中
9、心,多晴朗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弱;P地位于海洋,Q地位于陆地,海洋热容量较大。(11分)13.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6分)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沥青道路混凝土砖石黑土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9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温升值与吸收率的关系材料三温升值与风速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
10、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6分)(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数据和材料二中曲线分析,下垫面吸收率与小区温升呈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第(2)题,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越大,温升越小,城市热岛效应越弱,反之越强。第(3)题,通过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城市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主要从下垫面铺设、通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影响: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10分)(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6分)(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有利于调节小区热量分配,减小温差;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减轻小区“热岛效应”。(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