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矜持的中国商人中西之间的贸易,总的来说,西方的积极性要高些,所以,各种面目的胡商来的就多。隋唐和宋朝的都市里,熙来攘往的,尽是些高鼻深目而且虬髯的家伙,害得唐三彩里也尽是这样的形象。中国的传奇小说,也一直都在传诵他们的神奇,如何慧眼识货,如何出手阔绰,还外带守信用。这种现象,反映在贸易上,就是西方要中国的货多,而中国要西方的东西少。在前工业化时代,国际贸易交易基本是以货易货,但东方的出产,西方要的多,而西方的出产,东方要的少,是会影响交易热情的。更关键的是,西方的产品,中国人拿到之后,很快就会消化,自己生产,而东方的出产,西方却长期造不出来。这样一来,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商人就变得很矜持起来了。
2、偶尔走出去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在西方商人眼里,很不职业。只是把货物摊开,定好价格,等人上门,不推销,也不还价,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中国商人只收金银,从不买别人的东西,货卖光了,拿钱走人,真真气煞人也。后来,16世纪西方地理大发现,使得中亚人的贸易中间人地位瓦解。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而后是荷兰人,再往后是英国人。他们的贸易困惑就更大,一方面,由于殖民地的掠夺,欧洲的手工业革命,刺激了欧洲的消费,尤其刺激了贵族和富人对于东方物品的强烈爱好。但日益强大富庶的西方,依旧拿不出什么东西,可以跟中国交换。由于中国货需要量超大,此前的象牙犀角什么的,根本不足以应付,只能付硬通货。好在被发现
3、的美洲,秘鲁的波托西有富银矿。而欧洲人发明了用水银提炼白银的方法,使得白银的生产大规模增加。于是,西方的商船,就从秘鲁运了白银来中国买商品。17、18世纪的中国人,跟以往一样,不需要西方的产品。倒未必是中国人都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销不对路。一些顶尖的产品,比如红楼梦里提到的贾宝玉穿了被晴雯补好的金孔雀毛的大氅,也只有北方的少数贵族才有需求。大量富人集聚的南方,这样的东西,一点销路都没有。西方来的钟表,倒是抢手。可惜这样的物品,在当时的西方,也是手工制作,出产量不大。作为皇家和少数富贵之家的摆设,有点也就行了。这样少量的进口,根本抵消不了大量茶叶和丝绸的出口。明朝末年,由于满人的压力,朝廷一度发展起购买西洋火炮的热情。但随着明朝的覆灭,兴起的清王朝,面对的敌人都是武器层次低的游牧人,这样的热情也消退了。进入19世纪之后,英国人在印度发现了罂粟制成的鸦片,在尝试着把这种毒品输入中国之后,意外地发现,中国人非常喜欢。其实,中国人知道这种东西,宋代方勺写的泊宅篇,就记载了国人用罂粟治疗腹泻的事。但是,中国人一直不知道这种植物还可以割出浆来制成鸦片。于是成瘾的毒品鸦片,逐渐取代了美洲的白银,成为交换中国茶叶丝绸的对等货物,直到中国人出不抵入,只能用自己的白银来换鸦片了。到了这个时候,中国商人的矜持,也就逐渐没了。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政府要禁烟,英国人打了一场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