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76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民版必修2 2012高一历史《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作为本专题的第二课时内容,是第一课时“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下篇,它主要讲述了“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和表现,勾勒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线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并在这基础上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本课内容,课标提出的要求是:“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我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进一步阐述为学习要求知道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

2、主要表现;知道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体会民族经济兴衰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说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后期三个阶段,要注意把握这三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学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初中浙江版老教材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作了一定的介绍,但侧重介绍过程和表现,对原因分析不多。而人教版的新教材则对这块内容没有完整系统地介绍,只提到了维新变法中颁布的新政内容。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民国

3、初年的兴办实业潮、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史实。理解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主客观因素、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因素。概括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同他人交流观点和看法,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以补充自己的论据和拓展观察事业,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实与客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面了解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民族工业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重点难点】重点: 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4、概括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难点: 从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中,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学理念】1、摈弃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教教材的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以课标为依据,参照教学指导意见,用教材教,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外资源,提供更多的信息,营造更广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做到论从史出。2、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形成的原因,使学生逐渐希讷成讨论的意识和习惯。【教学流程】学生互动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讲解归纳练习拓展导

5、入 一、导入 1、复习旧课导入 2、显示“中国无锡”网页,引导学生看“无锡概览” 二、讲授新课 1、民国初年短暂春天 师:出示图片,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生:观察材料,并结合课文概括“短暂春天”的主要表现 师:设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原因 生:阅读课文,分析原因师:补充材料,加深理解生:分析此时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2、抗战前夕短暂发展师:讲解“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生:阅读第32页“知识链接”师:介绍民族工业西迁情况,说明创业艰难3、国民党统治后期步入困境师:补充材料,生:分析陷入困境原因师:引导生生互疑,互动4、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分组讨论生:发表意见,相互补

6、充师:归纳要点,注意从阻碍和推动两个方面归纳师:上升为理性认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三、练习提高 1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2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C面粉业和火柴制造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319121919年8年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 )A六百多家 B四百多家 C四千多家 D六千多家4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B封建的自给自足的

7、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C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D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民国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其原因不包括( )A国民党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 B官僚资本的压迫C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7一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B北洋军阀政府的扶植C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D列强暂

8、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8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 4.387.6136.9321.4370.56A辛亥革命的推动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9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币制改革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组织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A B C D10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官僚资本的压迫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教学

9、建议】1.本课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初中知识基础,教学是要注意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最好不要对教材进行太大幅度的整合。2.对于民族工业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图片、史料,运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资料 】【相关知识链接】买办又称“康白度”(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佣的当地管家。在中国,鸦片战争前通常指在广东公行中为外国商船采购伙食、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从事于行商制度所允许的居间买卖的商人。鸦片战争后废除公行制度,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

10、立洋行,雇佣通晓外语,熟悉商情,有一定财力和信用的中国商人代办进出口具体业务,给他们一定的佣金,这些人习惯上被称为买办,这时的买办已于战前截然不同,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买办商人为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收购原料,经办业务,把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侵略者紧紧联结在一起,他们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重要社会支柱。 法币货币名称,为控制全国金融,禁止银圆流通,国民政府与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法定的全国唯一的流通货币,简称“法币”。至此,以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官僚资

11、本垄断了全国的金融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有人曾对法币的贬值程度作过计算:法币100元的购买力,1937年值黄牛两头,1938年值黄牛1头,1939年值猪1口,1941年值面粉1袋,1943年值鸡1只,1945年值鸡蛋2个,1946年值固本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1个,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千分之二点四一六两(按每斤十六两计算),1949年5月值大米万亿分之一点八五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已经崩溃的法币。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该条约于1946年11月在南京签订,其目的在于所谓的“增进彼此

12、领土间友好往还,以加强两国间悠久幸存之和好联系及谊结合”。代表中国政府签约的为外交部长王世杰及外交部条约司长王化成,美方代表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Leighton Stuart)及驻天津领事施麦斯(Robert Lacy Smyth)。该条约条款共有三十条,主要内容为:一、中美两国应常保和好,永敦睦谊。二、缔约此方之国民,应许其进入缔约彼方之领土,并许其在该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及经商。缔约双方之国民,于享受对方法律所规定之权利及优例时,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三、倘缔约此方将来以关于其领土内矿产资源之探勘及开发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之国民、法人

13、或团体时,则此项权利亦应依法给予缔约彼方之国民、法人或团体。四、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其身体及财产应享有最经常之保护及安全,并应享有国际法所规定之充分保护及安全。五、缔约双方领土间,应有通商航海之自由。从文字上看,条约适用于双方,似乎是对等的,但实际上,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而美国则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中国根本上无力到美国去大量开矿、办企业或购买土地房屋,也没有船只把大量商品运往美国,更谈不上在美国口岸任意航行船只了。所谓的平等是不可能的,这个条约实际上有利于美国,是国民政府把在中国经商、设厂、开矿、金融、航运、科研。教育、宗教、购买动产与不动产等种种特权,毫不保

14、留地让给了美国。因此,这些条约的签订,实际上是中国的独立主权的又一次丧失。关于这种情况,国外报刊曾评论道:“这是一个大而强的国家,摧毁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的每一道防线,而且这就是支援卖国的和反动的政府从事内战以达到掌握这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代价”。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中国工业衰退,农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为挽救“经济危机”,维持统治,蒋介石于4月1日在贵阳发表谈话,称“欲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机,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须有一个运动继新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8月,蒋介石又通电各省,提出这一运动的“实施要项”,令各省“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中心”,此后,蒋介石不断撰写

15、文章,发表演讲,并组织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会,自任会长。他表示:“政府定有确乎不拔的决心,使整个国家和全体民众,能尽早解除经济的痛苦,得到一条生路”。但是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后,该运动销声匿迹。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16、、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它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

17、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史学前沿和史家争鸣】1、关于对中国近代化内涵的理解中国近代化应指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化,这是史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但是,怎样来表述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与英法等国近代化相比较有何特点,对于“近代化”、“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在史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由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按照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线索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8、80年间的近代中国历史。徐泰来在该书“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明过渡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即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在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近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的变化。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苑书义通过对中国与英法等国近代化的比较,点明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并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分别其各

19、自内涵的不同。他指出,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经济近代化。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英法等国的近代化,主角是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中国近代化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两易主角和内涵。前80年近代化的主角是民族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后30年无产阶级跃居近代化主角,近代化的内涵也随之而变成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化。罗荣渠在现代化

20、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提出应先对“现代化”还是“近代化”正名,认为近年来我国报刊发表的论述西方国家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问题的史学论著中,有人使用了“近代化”这个术语。其中有的用法显然是借自日本史,有的用法则是把西文的“现代化”误译为“近代化”,这是一个新的外来语译名尚未定型时常有的现象。他强调“近代化”概念不适用于中国史,应当统称为“现代化”。接着,罗荣渠对现代化的涵义作了界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现代化是指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二是现代化实质上就

21、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即现代化就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三是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四是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 针对罗荣渠的见解,乔志强、行龙认为,“现代”或“近代”总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因此

22、,结合国内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称之为“近代化”更为妥贴和符合实际。其实,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无论是使用“近代化”或“现代化”还是“早期现代化”的概念,其所揭示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少学者正是用了“近代化”或“现代化”等术语来探讨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这一近代化的过程,以至于有的学者在同一篇或不同篇的文章中交替使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概念,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同一内涵是指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化。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刘大年指出,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与资本主义分不开的。中国封建经济相当发达,走向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是历史发

23、展的一种趋势。林家有认为,中国的近代化,亦称之为“现代化”,指从18401949年期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无论是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归根到底是在近代中国决定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因此近代化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化。李文海指出,始于晚清的中国近代化,也称作“现代化”,意思一样。近代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从来就是一个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这无疑是对的。但资本主义化决不是仅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常常要政治等多种手段为其开辟道路。因此,“近代化”或“现代化”概念在这里所揭示的内涵

24、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至于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说工业化,还是把近代化视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综合产物,这只是学者们在对近代化所含内容与范围理解的不同。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孙占元2、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结构问题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一产生便包含着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此种结构是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包含着两种不同的资本形态相联系的。姜铎在略论旧中国两个资产阶级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与西欧、日本不同,就在于一开始就有存在着官僚买办资本与民族资本两种不同的形式,因之,“必然相应地产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的本国资产阶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买

25、办性”和“封建性”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分二个阶级的根本标志”。也惟其如此,二者在近代中国社会所处的经济 政治地位不同,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同。前者所起的是反动与消极的作用,后者所起则是起着积极与进步的作用。有些学者对此持异议,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存在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分。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既然肯定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所办的资本主义经济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那就意味着当时并不存在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也就不存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26、在这些研究者看来,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要晚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才出现,这就是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学术界通常又认为其有上、中、下三层的分布。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立宪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新的看法,以为很难区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上层和中下层,即使存在这种阶层的差别,也与他们各自的政治态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支持革命者不乏所谓的上层,反之,对抗革命者也不乏所谓的中下层。因之,立宪派未必是上层的政治代表,革命派也未必仅代表中下层的利益。林增平在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一文中,不赞成上述的意见。他指出,社

27、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某些原故或的特定社会关系的影响,一定阶级或阶层中若干成员的好恶和政治态度,同他所属阶级或阶层的动态和向背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是屡见不鲜的。肯定立宪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是指它的主张纲领或章程、宣言之类,以及它的成员所进行的活动,确属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意愿、要求及其所要实现的任务,而不是以若干上层人士对立宪派所持的态度作为依据。对于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也应当作如是观。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1919)(上),甲编 序说第二章 研究概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99100页。【参考链接】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

28、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上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62、姬秉新 李稚勇 赵亚夫主编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3、陈梧桐 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陈争平、龙登高 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5、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19836、孙健 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 19908、新课程在线 9、中学历史学习园地 10、中国历史课程网【问题研讨】对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国民政府的一些措施和努力还是要提供尽可能全面的资料,让学生自己根据史实得出结论,教师尤其要注意保持对以上内容的客观态度。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