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蜀道难 教案11(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对诗歌朗读让学生谈个人最初感受。 2、启发式讨论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找出诗中意象并讨论其作用。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把握诗中主旨并作个人理解感受。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从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意象,品味诗境,感受诗人情感。 2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3 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1 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 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 3 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四、教学时数: 2 课时五、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看到这些诗句,我们会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他的句子没有多少格律的束缚,他逸兴翻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 解题: 1、简介文体
3、知识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本诗是乐府旧题的翻新之作,是乐府古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其它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诗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
4、供奉翰林,因傲岸不阿,遭权贵谗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诗风豪放、雄奇、飘逸。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三者结合,使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在他的诗文中再三重复着“功成身退”的思想。 蜀道难是
5、天宝初年所作,见注释,他到长安会见贺知章时出示了这首诗,博得“谪仙”雅号,可谓成名之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这首诗而言的。 三、 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学生自己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听朗读音频,展示多媒体,解决生字词障碍。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巡回答疑,扫除一部分重点字词障碍。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指名尝试分段朗读。要求:口诵文字,心入其境。练习三。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1噫吁嚱,危乎/高哉!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
6、空山。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以下可作朗读指导参考,根据学情可不讲或部分指导、“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直抒情怀,极言蜀道之难,奠定了诗歌强烈的咏叹基调,统摄全文。“噫吁嚱”是叹词,“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借传说表现“难”,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
7、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山势高峻,运用了神话、夸张、侧面烘托,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D、“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四句近似特写,从行人危困写蜀道难。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
8、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E、“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表现“难”。 “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F、“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极写山水的奇险,以示“难”,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
9、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G、“剑阁岭炼而崔嵬侧身西望长咨嗟。” 由剑阁的雄险景象引出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社会环境的预警。“。“一夫”两句应该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令人不寒而栗,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正证明了诗人的
10、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四、说说议议: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音韵流畅激扬,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先声夺人,定下强烈的感情基调;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
11、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其对友人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且照应了开篇,意味深长。五、拓展运用:有人把这首改写了一下,请大家对照李白的原诗加以点评。蜀道难于上青天,山高路陡愁攀缘,更有藩镇如虎蛇,问君何苦去涉险?1、提问:诗人为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鉴赏。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衬托(虚写):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
12、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仰胁息、拊膺长叹、凋朱颜。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后句也是衬托,渲染惊险的气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2、李白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以及神话传说等相结合,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
13、色彩。总之,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应该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诗歌浪漫主义的特色。(相对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特点表现为:着重表现于对内心情绪的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在形式上,喜欢用瑰丽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来制造或神奇险怪,或奇妙虚幻的艺术境界。)六、写写:针对2-4句话写一段欣赏文字,(题目类型)这几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答题时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14、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连峰去天不盈尺崖转石万壑雷”: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
15、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七、复习关键字词: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穿。巅,顶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下
16、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八、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补充练习题。板 书: 直抒情怀 来历传说 担心友人旅途艰险 山势高峻 行人危困 难 喻世途艰难,功业难成 氛围悲凉 山水奇险 对国事的担忧 剑阁雄险 想象丰富比喻奇特 浪漫主义特色笔法夸张 韵律流转华美九、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本课主旨历来争论颇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给予引导和启发,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