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疯狂的培训“在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研中,我发现可以分为三个门派:第一派是神奇派,比如神奇英语记忆法、魔法英语、神奇英语单词速记等。要是上网搜索,你就很难找到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竟然是不“神奇”的。第二派是不不不派,比如英文单词不用背、GRE单词不用背、不再背单词等等,这让我产生了很多联想,比如不打针不吃药。最后一派是N天搞定派,比如两小时掌握学英语的秘诀、40秒破解托福阅读等等。所以说,中国英语培训市场再一次证明了那句话,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罗永浩在演讲时,这样总结中国英语培训行业现状。作为曾经最受学生欢迎的“彪悍老师”,罗永浩在新东方做了五年培训老师。在最辉煌的2006年,他的年薪已经接近50万
2、元。但正是在那个时候,罗永浩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职。罗永浩在其著作我的奋斗里面这样解释:“做得越久,我越看清这个行业里面许许多多自己不认同的操作和做法,而我又没办法改变,所以我只能辞职,不和你们玩儿了。”但至于那些“自己不认同的操作和做法”具体是指什么,狡猾的罗永浩并没有明说,因为他自己并没有真正跳出这个圈子。疯狂的学校罗永浩离开新东方的2006年,同时也是中国民营培训机构发展的转折年。这年9月8日,经过13年发展的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它不仅开创了中国教育培训机构赴海外上市的先河,更打开了一个培训创富魔盒。从此,人们不仅看到那个13年前的北大穷老师俞敏洪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
3、,更看到了几十位百万身家的教书匠。财富是根魔棒,使人痴、教人狂。新东方的财富神话引得无数英雄、草莽以及混不下去的“海龟”,都纷纷涌入这一行当。这一年,北京先后诞生了1700多家培训机构,全国更是诞生了大大小小共四万多家培训机构。此后,中国培训行业进入狂飙式发展阶段。根据德勤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近年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数量总额达到40万家,市场总值约7600亿元。其中面向大学生的四大培训项目依次是: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管理技能,这占到了培训市场总值的39%。迄今为止,已有新东方、学大、安博、环球雅思、学而思等近十家培训机构在美国上市。如今,只要你从
4、北京地铁10号线中国人民大学站出来,沿中关村大街走到海淀黄庄站,短短一公里的路上,就有新航道教育、学而思教育、宽高教育、ABC英语培训、华图教育等十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贴身肉搏。由于这里毗邻北大、清华、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集中区域,为了争夺生源,许多机构都在户外挂了巨幅招生广告招牌。除了户外广告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招生传单日夜轰炸,往往是这边上午刚打出“15天搞定TOEFL单词”,那边下午就将“十天搞定TOEFL单词”的传单发到你家门口了。当然,为了抢夺生源,夸大效果只是培训机构最普通的做法,这在许多其他服务类商业领域也有。但是这些培训机构还有更多隐秘的操作手段,这些你或许并不了解。培训
5、机构一般采用三招来搞定学生。首先,最好用也最简单的招数是,讲搞怪无厘头的段子。参加培训的学员往往是为了学到某种技能,时间短、强度大,这就要求讲师在授课的同时能够幽默风趣。但是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更多老师擅长讲黄色笑话,因为简单易学,而且效果好。其次,包装和神化老师也是常用招数。如今培训机构的老师都要弄几个牛逼的头衔和搞几套彪悍的理论。如果没有,你都不好意思在培训行业里面混。培训师自我神化的好处就是,可以为机构稳定学员,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学员。当然,最后一招更加隐秘的做法是,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挑逗个人情绪甚至民族情感。老师们一般都会包装自己苦寒的出身,进而说自己艰苦奋斗如今在城市有老婆孩子热
6、炕头。更有彪悍如李阳者,最喜欢挑逗民族情感,“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中国之声响彻全世界”。疯狂的学生当然培训机构不可能独自疯狂,它们疯狂的背后是一群更加疯狂的学生。自从1997年中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六倍,而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699万人。加上往年还没有就业的人员,保守估计,今年将有超过100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供给增长了,那么,需求有没有同步增长呢?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国家提供最大人才需求的永远是中小企业,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们还好吗?根据中国经营报2013年6月的
7、调查显示,我国江、浙等16省中小企业目前经营困难,生存状况“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艰难”,已有将近四成或将停产或将倒闭。中小企业的倒闭潮表面上看是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引发,是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延续。其实更加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经济体自身出了问题。长期以来,国企、外企和民企在金融、贸易、税收等领域都不平等,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共和国长子长孙”们利用政策和资源优势,在经济领域势如破竹,民企的空间不断被挤压。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和国企似乎越来越富有。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想进入机关或者国企,享受高额垄断利益。据媒体统计显示,2013年有将近15
8、0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180万选择考研、30万选择出国,这些人群中有将近三成的考研者接受过培训机构的服务,而选择留学的人群中接受培训机构服务的比例最高,达到了八成。他们深知,僧多粥少,要跑赢对手,必须请个好教练。他们热衷培训,并非因为好学,实乃就业压力所致。通过培训,他们希望能快速掌握一门超越对手的技能,而培训的过程就像是买自信药丸,服用之后就意味着,在人生和职场的道路上甩开别人一大截。现在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来获取相对完备的知识、建立相对健全的人格,更谈不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相对成熟的情商。学校在收取了他们四年的学费后,并没有告诉他们做人之道和职场相处法则,就匆匆将他们赶出校门。夹在校园和
9、职场之间的他们,彷徨而孤独,这样的一群人,怎能不疯狂!?疯狂的社会有人说毁掉中国人的是两个东西,第一个是成功学,第二个是消费主义。而培训机构正好是这两种社会趋势的结合。大学生参加培训,与中小学生以及老年人参加培训不同,前者是功利化导向,后者主要是兴趣导向。所以,从每一个课程设置,到每一本图书的编辑,甚至每一个话语方式,培训机构都仿佛在隐隐约约告诉你,要成功,要成功,要成功。是的,没有哪个时代比我们更渴望成功。但至于什么是成功?为什么我们要成功?可不可以不成功?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要钱、要车、要房、要地位、要荣誉、要尊敬、要羡慕嫉妒恨。而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要快,最好能立等可取。而培训
10、机构建立起的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巧妙地使用漂亮的比喻和生活小故事来包装,再以“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和亲历的方式讲出来。参加培训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希望最好的状态是:25岁买房,26岁买车,27岁娶老婆,28岁开公司,29岁公司上市,30岁退休并开始环游世界。对于成功的追求犹如使用鸦片,越用,越欲罢不能。细细看来,不管是出国热也好,公务员热也好,他们的底色都是成功学。当然培训机构捕捉到这种社会趋势,并通过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赚钱,这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可怕的不是培训机构的商业化,更不是自我教育的产业化,而是不规范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这导致的结果是:丛林法则和强盗逻辑。所以才会有如宋山木、黄波之流,不仅采用类传销的途径来欺骗和精神控制学员,甚至猥亵强奸女学生。在中国,许多行业没有规则,即使有规则,大多数人也不遵守,而这终究会毁灭我们自己。就像圣雄甘地所说的那样,毁灭人类的只有七件事情: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劳动的富裕、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