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西孝义高三入学摸底)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B)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丁为双箭头关系,且乙、丙、甲均指向戊,由此推断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戊为分解者,甲、乙、丙和戊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错误;乙1、丙1间也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大量的氟利昂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D错误;分解者也可以是
2、营腐生生活的蚯蚓、蜣螂等,B正确。2(2020河北冀州中学检测)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根据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c食物来源的减少,B正确;b和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
3、的物质循环,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3(2020山西沂州一中月考)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用BC表示解析:B表示桑树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是B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4(2020陕西
4、西安模拟)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解析: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数量上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不呈现正金字塔模型,A错误;据题图分析,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B正确;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表示松毛虫粪便量,属于马尾松的能量,C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5、,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曲线增长,D错误。5(2020江西抚州临川一中检测)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C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解析: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a1所占比例偏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生物同化量之比,图中能量传递效
6、率为(a2b2c2d2)/(a1b1c1d1);b1表示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存在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即各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和能量的用途不尽相同。6(2020豫南六市一模)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D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
7、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解析:蜣螂同化的能量来自初级消费者的粪便,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项错误;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项错误;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项错误;高营养级生物呼吸散失量占自身同化量的比值通常大于低营养级的生物,D项正确。7(2020延边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D)A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
8、起甲、丙数量增加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甲因天敌(乙)的增加而导致其数量下降,丙因天敌(甲)的减少而导致其数量增加;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则会降低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而不是降低丰富度;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丁的数量发生变化,说明乙的生
9、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甲的数量增加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而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说明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8(2020南通一模)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其中ad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图中所示的各种生物成分组成一条食物链B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C能量c可代表生产者呼吸释放的热能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在生态系统中,b的值不可能超过d的10倍解析: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不是一种,所以可以构成多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分别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图中c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生态
10、系统中,b的值可能会超过d的10倍。9(2020茂名模拟)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B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解析: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
11、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10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人工除草;使用农药消灭害虫;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B)A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
12、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B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是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问题D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解析:人工除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得能量流向农作物等生产者;使用农药消灭害虫是为了防止能量流向害虫,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对农作物施肥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补充物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B)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
13、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1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A图中bhcdefi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图中bhc;
14、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h)/a100%;“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未被狼同化,仍属于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即兔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属于d;缩短食物链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二、非选择题13(2020江西上饶中学月考)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在黑斑蛙的繁殖
15、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样方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浮游生物类。(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种的生物: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荒地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将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时,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题图中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和水草,昆虫以水草为
16、食,故昆虫和杂食性鱼类之间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对蛙卵块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可在近岸进行等距取样。(4)水草与浮游生物类具有竞争关系,水草腐烂产生的无机物又可被浮游生物利用,故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浮游生物中既有浮游植物,又有浮游动物。分析题图可知:杂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都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若蛙类与猛禽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该营养级生物以蛙类为食,同时又被猛禽捕食,则该营养级中不同种的生物可以为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14(2020河北定州中学高三月考)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
17、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1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2)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25A/(14x)kJ。(3)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
18、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解析:(1)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表示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营养级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之比,即(b/y)100%。(2)最少消耗按照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假设甲的能量是M,即Mx20%M(1x)20%20%A,计算可得M25A/(14x)。(3)图1中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分解者。15(2020长沙一模)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图
19、中的N2。(2)图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100%。(3)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直接来自生产者还是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生产者。请说明理由。蜣螂N6所利用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并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本质上应该是生产者的一部分。(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请据图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至少答出两点)。解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分析示意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图中的生产者植物的同化量N2。(2)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量是N5,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同化量是N2,所以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N5/N2100%。(3)蜣螂作为分解者,N6所利用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并未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本质上应该是生产者的一部分。(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在每个营养级都会有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部分,这些能量不能传给下一营养级,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