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选择题,共48
2、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1.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这一主张()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B奠定了政治变革理论基础C顺应了政治发展潮流 D消弭了各家学派思想隔阂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度彻底破坏 B社会动荡行为失范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D大一统时代的开创3.汉代郡国学
3、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 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 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4.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5.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则仅称其为“后”,
4、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搜集程度不同 B正统观念标准不同C女性社会地位不同 D社会主流思想不同6.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7.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李贽提倡“童心说“(注:强调真情实感),王夫之认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据此可知,他们都()A抨击理学 B为专制辩护 C突出人性 D为市民代言8. 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万历末昆
5、腔传入北京,又迅速取代了继北曲之后盛行于北京的弋阳腔。它不仅为士大夫所喜爱,而且也深受百姓欢迎。昆曲在当时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了时人的文化需求9.宋初,词作为南方小国的亡国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体现着南方颓废的文风和士风。后来,大量士大夫参与了词的创作,改变了其创作风格,如岳飞和辛弃疾等,都写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怀天下的词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化重心的转移 B诗歌的衰落C民族矛盾的激化 D理学的影响10.图1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该幅
6、作品()图1A反映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 B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索养C掀起了画坛上的一股新潮流 D吸收了西方国家的外来美术风格11.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有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1867年增设算学馆,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和格致。这一变化体现了()A传统儒学教育受到冲击 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实践C中国的教育迈向近代化 D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12.维新变法期间,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并轻蔑地宣称“其言即可用,其人必不可用。”这反映出康有为()A利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7、 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限制君权用以救亡图存 D变法主张遭到清朝官员的一致反对13.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B全面肯定传统文化C东西融合取长补短 D彻底否定西方文化14.“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这些创造性的科学概念的提出表明()A中国革命道路具有特殊性 B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C毛泽东思想照搬马列经典 D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15.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
8、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C有利于思想解放 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16.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郭沫若认为始于战国,范文澜认为始于西周。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左倾思潮在史学界的泛滥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17.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
9、变。这改变主要得益于()A扫盲教育的开展 B义务教育法的制定C高考制度的恢复 D“希望工程”的启动18.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他们的观点()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 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19.16世纪中国的王阳明强调“发明本心”,靠内心自我反省;西方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即可得救”。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0.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
10、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A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三权分立相互监督C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人性解放思想自由21.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二者的共同点是()A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设想 B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当时社会变革22.1935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它以非凡的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项
11、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23.这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的看法,其学说的创立者被称之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该学说是()A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B施来登的细胞学说C林耐的动植物分类法 D达尔文的进化论24.钱学森认为:“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下列各项中,符合钱学森所述观点的是()A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B电动机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C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D电磁波无线电
12、第三次科技革命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25题28分,26题2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 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一士大夫。在先秦,中国尚未形成规范的选拔机制,选拔士人参与政治及士人的进阶,主要依靠诸侯的赏识。但是,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并不成熟和规范,而统治者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
13、制度设计,促使士人与权力进一步结合。直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据刘广莉依附与独立:中西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面向整理(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不断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并简析其积极影响。(14分)材料二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反省中国传统文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的。例如,康有为显然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的学说,又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孙中山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凡是近代有成就的学者,很少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或者完全肯定的态度。当时,古今中外的思想文
14、化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形成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五四时期的进步学者对传统文化的剖析、研究,以及用西方近代文化与之对比研究都达到了新高度,取得的成绩超出前人。即使新文化运动中有全面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的言论,也并非这场深刻的文化运动的主流。只有民族精神的振奋,才能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创造。因此,对传统文化,立足点是肯定其精华,这样才能科学地舍弃其糟粕。摘编自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2) 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有识之士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及其所实践产生的思想文化意义。(1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15、分)。材料一黄宗羲不仅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一家之法”,而且在批判的基础上描绘了一副“天下之法”的“法治”新蓝图。这一新蓝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也就是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这里他提出的一些具体主张反映了工商阶层(潜在的资产阶级)的要求,比如主张“工商皆本”等。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再次,在如何实现上述目的方面,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包括置宰相,
16、并提高相权使宰相手握重权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最后,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摘编自蔡如堂西方古典自然法学与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之比较研究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鉴于此,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将它们分别赋予不同的机关。他认为,只有各种权力间彼此能够相制衡的体制才有可能会创造一个无私的政体。在他看来,立法权属于议会,因为它代表着国家的一般意志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的意志由君主或国王行使。因为行政部门需要行动迅速,所以应由一个人管理。司法权由法院行使。法院由人民阶层中选出的人员组成。孟德斯鸠强调“
17、其中任何两个权力都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如果三种权力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行使,那一切便都完了。”摘编自温晓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核心的共同之处。(4分)(3)分析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和黄宗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12分)绵阳南山中学2019级高二上期12月月考历史答案1.【答案】C【解析】由材料“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可知荀子意在统一思想,符合建立集权政治的发展潮流,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儒学
18、确立正统地位,排除A项;法家思想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主义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B项;“消弭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大变革,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但不是彻底破坏,排除A项;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是在汉朝,排除C项;大一统时代的开创是在秦汉时期,排除D项。3.【答案】C【解析】由材料“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可知汉代郡国学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授经目的在于培养通晓儒家经典
19、的郡县属吏,故选C项;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排除A项;汉武帝并未继承西汉传统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排除B项;“禁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4.【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可知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灾异谴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选C项;东汉以后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排除A项;理学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排除B项;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局面,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代史书多称武则天为皇;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则仅称其为后”,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谈到史料搜集,排除A项
20、;唐宋女性地位确实不同,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唐宋社会主流思想都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依傍儒家经典论述,阐发旧有的宗族理论,试图建构广泛的普遍的宗族社会,进行宗族文化建设,以此稳定社会,强化社会治理,故选D项;张载等倡导“宗法”“敬宗收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说明儒学深入社会生活,未涉及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排除B项;材料是强化对社会的治理,而不是对户籍的管控,排除C项。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人心中的善,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李贽提倡人的真情实感,而王
21、夫之肯定人的私欲,认为私欲存于天理之中,所以他们都突出了人性,故选C项;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代表,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而非抨击,排除A项;李贽的“童心说”和王夫之肯定人正当的私欲,都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专制统治而非为专制辩护,排除B项;李贽和王夫之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一定程度反映了市民阶级的代表,但王阳明的思想却是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8.【答案】D9.【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词的创作风格从颓废变为高亢嘹亮、心怀天下,这种变化是由于理学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被士大夫吸收并表现在其词作中,故选D项;题干只写到宋初和后来的变化,但是并没有体现词作是否是南方士人的创作,所以没
22、法体现文化重心是否转移,排除A项;题干仅仅说到词的创作变化情况,与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无关,排除B项;民族矛盾激化是词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词的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该幅作品属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与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所以体现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选B项;山水画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而赵孟坚的墨兰图属于文人画中的写意画,排除A项;文人画源于唐,盛于宋元,该幅作品是文人画繁荣时期代表作,并未掀起新潮流,排除C项;传统西方国家美术风格应该是写实,而此画是写意,与外来美术风格不同,排除D项。11
23、【答案】C【解析】材料京师同文馆课程设置从语言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变化,反映出教育向培养实用人才的转变,体现出近代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出引进西学,没有体现出冲击传统儒学,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引进西学,没有涉及维护中体,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引进西学,没有体现出西方教育思想的地位,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据材料维新变法时期有官员斥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是对康有为托古改制表示反对,故选A项;结合所学材料中官员对康有为的斥责针对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文中托古改制的思想进行抨击,而非其主张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材
24、料中“有官员”不代表所有官员都反对,排除D项。13【答案】C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科学概念都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体现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故选D项;中国革命道路具有特殊性指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不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制”等,排除A项;这些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能表明不符合中国具体国情,排除B项;这些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而非照搬,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
25、】依据材料,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动员;1992年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为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思想基础,故选C项;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推动了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但“南方谈话”没有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始;“南方谈话”为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奠定思想基础,是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历史学术问题可
26、以自由争论,体现了“双百”方针,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方针,排除A项;左倾思潮是指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材料中并未反映这一现象,排除B项;材料侧重反映的是历史学术研究上的自由争论,不能得出历史研究难以有正确结论,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据所学现代中国的教育可知,1977年我国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因此才有材料中的改变,故选C项;扫盲教育开展于1952年,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排除B项;“希望工程”启动于1989年,排除D项。18【答案】C【
27、解析】“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两者都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没有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排除A项;“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表明他们没有彻底摆脱古希腊神话的影响,排除B项;“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不是他们的主张,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本心”依靠内心自我反省,“信仰即可得救”主张自己内心的虔诚,两者都体现了对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肯定,故选B项;王阳明时期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其心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发展,排除A项;王阳明的心
28、学并未反对教权,排除C项;王阳明的心学主张依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马丁路德虽然肯定了人在信仰方面的自主性,但是依然将上帝置于人之上,属于宗教范畴,排除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结合所学孟德斯鸠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故选B项,排除A.C.D项。21【答案】A【解析】“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体现的也是对权力的限制,故选A项;“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能够体现出民主意识,但是顾
29、炎武的思想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的儒家思想,没有“民主意识”的内涵,排除B项;卢梭属于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而顾炎武属于明末清初进步思潮的代表人物,当时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并没有得到较大发展,排除C项;顾炎武的思想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排除D项。22【答案】A【解析】据材料“1935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推断该项成就是18世纪以前的物理学成就结合所学1687年牛顿的经典力学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可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
30、,故选A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机械改良不属于天文学成就,排除B项;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不是物理学成就,排除C项;爱因斯坦相对论是20世纪建立的,排除D项。23【答案】D24【答案】C【解析】据材料“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可知强调科学理论与产业革命之间的关系,材料强调技术改良而非强调动力改善,故A项错误;依所学,飞机主要以内燃机为主,而非电动机,故B项错误;依所学,电磁感应理论的提出促使了电动机、发电机的建立,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依所学,无线电是第二次革命的产物,故D项错误。25【答案】(1)特征:孔子时期,关注现实政治;汉代以后
31、,服务现实但未形成制度;隋唐后,制度化、规范化。(6分)影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培养古代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8分)(2)【答案】基本态度:肯定传统文化的精华,舍弃其糟粕,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2分)说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认识到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因此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开展洋务运动。(2分)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分别形成了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2分)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用民主、科学批判儒家文化中维护君主专制的糟粕。(2分)尽
32、管出现过“打倒孔家店”的过激言论,但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流。(2分)实践意义: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新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觉醒。(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为实现其政治理 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其所关怀之核心,乃是现实政治,而非纯粹的知识”可得孔子时期,关注现实政治;据材料一“而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以后,大多读书人积极入世,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以期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掌握谋取仕途,参与政权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直接产生了大量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的知识分子一士大夫”可得汉代以后,服务现实但未形成制度;据材料一“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成为往后中国政治
33、吸收、笼络士人的常规机制,并越来越成熟,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的结合趋于制度化、规模化”可得隋唐后,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小问积极影响,据材料一先秦时期和汉代儒学的发展和正统地位的确立,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科举制的确立能够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四处奔走,有利于培养古代知识分子的担当意识。(2)基本态度,据材料“通过反思、选择、取舍、改造和更新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冲突、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得出肯定传统文化的精华,舍弃其糟粕,并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康有为显然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
34、权的学说,又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孙中山也是如此”得出甲午战争后,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分别形成了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据材料“即使新文化运动中有全面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的言论,也并非这场深刻的文化运动的主流”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用民主、科学批判儒家文化中维护君主专制的糟粕,尽管出现过“打倒孔家店”的过激言论,但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结合所学得出,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认识到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开展洋务运动。第三小问思想文化意义,据材料“只有民族精神的振奋,才能实现民
35、族和国家的现代化。而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创造”“改造和更新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取得了较大成就”得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新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觉醒。26【答案】(1)内容:立法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立法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设立学校、宰相等制度以保障法治目的的实现;“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要重视立法与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8分)(2)共同之处:反君主专制,主张法治。(4分)(3)孟德斯鸠思想成功实施的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并通过革命掌握了国家政权;启蒙运动极大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6分)黄宗
36、羲思想影响有限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专制皇权高度强化;理学占统治地位;黄宗羲的思想仍囿于传统治理模式。(6分)【解析】(1)据材料一“首先是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可得立法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据材料一“要立天下之法以代替君主一家之法”“以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可得立法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障万民的平等权利;据材料一“黄宗羲还设计了几项重要的制度性方案:一是提出了学校议政,让学校成为公其是非的议政机关,并享有最高决策权;二是提出君臣共治分权”可得设立学校、宰相等制度以保障法治目的的实现;据材料一“黄宗羲还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点”可得“法”的作用大于“人”的作用,要重视立法与实
37、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2)材料一主要阐述黄宗羲的法治思想,以法来制约君权;材料二主要阐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思想,来防止专制,维护民主。两者的共同点是反君主专制、主张法治。(3)在原因分析中,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考虑问题,进行解答。孟德斯鸠思想成功付诸实施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掌握国家政权;启蒙运动极大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而黄宗羲的思想在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影响有限,从根源上说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程朱理学居于正统地位,这些因素也导致黄宗羲的思想仍然没有突破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提出新的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