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太阳、地球、月球位置关系图,完成12题。1.图中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A.1级B.2级C.3级D.4级2.下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正确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是()答案:1.B2.B解析:第1题,图中有太阳系和地月系,共2级天体系统。第2题,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存在于可观测宇宙中,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地月系,B项正确。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的行星M是()A.土星B.水星C.火星D.金星4.地球与木星相比()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地球
2、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答案:3.C4.B解析:第3题,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4题,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不是正圆,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木星是巨行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木星质量大,密度小;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比木星高。2017年9月,被科学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勇敢的飞船之一的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燃烧并且毁灭。据此完成57题。5.卡西尼号探测器没有到达下列哪个天体系统?()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可观测宇宙6.地球与土星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下列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八颗行
3、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火星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三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C.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7.下列与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无关的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大气C.地球自转方向适宜D.地球上有液态水答案:5.C6.D7.C解析:第5题,卡西尼号探测器冲入的土星大气层,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不属于河外星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相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它不包含太阳系。第6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A项正确;水星、金星、火星
4、在体积、质量、组成物质方面与地球较相似,称为类地行星,B项正确;在地球轨道两侧,分别是金星和火星轨道,C项正确;行星自身不发光,金星、火星等行星不能自行发出可见光,这几颗行星在夜空显得很明亮是因为反射太阳光,D项错误。第7题,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形成稳定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地球自转方向无关。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89题。8.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A. 2倍多B.1/2C.相当D.10%9.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也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
5、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D.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答案:8.A9.B解析:第8题,读图,横轴表示纬度,纵轴表示年太阳辐射总量。根据图示数值可知,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2倍多。第9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也有其他因素。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但晴天多,云量少,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阳光斜射,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地形闭塞,云雾多,太阳辐射较弱。读我国沿30N年太阳辐射总量图,完成1011题。
6、10.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地势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11.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地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低,云量大B.地势高,空气稀薄C.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D.纬度低,昼长短答案:10.B11.A解析:第10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地位于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第1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地位于四川盆地,地位于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小。12.下列关于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黑子主要出现在色球层B.黑子在太阳表面呈黑色C.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唯一标志D.黑子与耀斑的变化同步起落答案:D解析:
7、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看起来暗一些,并不是黑色的;黑子和耀斑均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D项正确。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13题。13.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相对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答案:A解析: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2000,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
8、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15.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e所在的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C.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D.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答案:14.C15.D解析:第14题,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第15题,c圈层是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A项错误;e所在的圈层为外地壳,物质状态可能呈熔融状态,B项错误;d圈层是下地幔,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
9、源地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项错误;a圈层是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项正确。下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局部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层传播速度比层快C.是软流层D.层和层属于地壳17.在地球内部,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A.莫霍面附近B.上地幔和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附近D.内地核和外地核之间答案:16.D17.C解析:第16题,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层都为地壳,在海洋中缺失;地震波通过莫霍面时,波速增大,故横波在层比层传播速度快。第17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可知,横波传播速度在古登堡面变化
10、最大。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上长有绒毛,前脚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1820题。18.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11、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9.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孢子植物D.蕨类植物20.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晚期出现了人类C.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D.三叶虫等大量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答案:18.C19.B20.A解析:第18题,通过材料中对动植物的描述可以判断,该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第19题,银杏、松柏属于裸子植物。第20题,这一时期是恐龙繁盛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二、综合题(共40分)21.(10分)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字母代
12、表的行星名称。A;C;D。(2)在图中绘出土星的公转方向。(3)小行星带位于星和星轨道之间。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星。(填文字)(4)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地球磁场地球的质量与体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c.水处于液体状态d.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答案:(1)水星地球天王星(2)略(逆时针)。(3)火木木(4)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太阳系结构判断,A是水星,C是地球,D是天王星。第(2)题,土星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沿公转轨道画逆时针方向箭头即可。第(3)题,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13、和木星轨道之间,图中E是土星,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木星。第(4)题,地球磁场的存在可以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能够吸附一定的大气,使得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平均温度约15,水处于液体状态;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够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使生物受到的紫外线的伤害减少。22.(10分)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层、层和日冕层。(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B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平均周期大约为。(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
14、“”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答案:(1)光球色球(2)黑子耀斑11年(3)磁暴(4)极光解析:第(1)题,读图,图中A、B、C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第(2)题,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B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平均周期大约为11年。第(3)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第(4)题,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
15、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美丽的极光。23.(10分)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甲为、乙为。(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答案:(1)地震波速度的变化(2)莫霍面古登堡面(3)C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4)过A点作
16、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小圆以下区域即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图:解析:按照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C观测点测到的平均速度较快。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见答案图所示。24.(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升降历史及古
17、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则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岩;按地质年代判断,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区应为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环境向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填“抬升”“下降”或“水平”)运动。答案:(1)生物化石(2)该地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抬升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