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枣庄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75分)1. 古代德州以发明“赢而闻名于世,称“有赢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各尽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A. 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B. 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C.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D. 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氏族制度。A: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有赢氏反映的是氏族,“各尽其能,平均分配反映的是没有剥削,A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C排除。D:在氏族制度中
2、,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D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原始社会也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2. 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个体家庭私有。关于私有制的认
3、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 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C. 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永远存在D. 私有制代替原始的公有制,是历史的倒退【答案】A【解析】【详解】A:原始社会末期,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个体家庭私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正确。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是私有观念的存在和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B错误。C:私有观念并不是人所固有的,而是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的,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D:私有制代替原始的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D错误。
4、故本题选A。【点睛】原始社会的解体: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了。3.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堑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对恩格斯的话理解正确的有( )最早国家的建立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设防的城市”体现了国家是阶级
5、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高峻的墙壁体现了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过渡这些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正确。: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设防的城市”体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正确。:“高峻的墙壁”不体现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过渡,正确。:“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而题目中没有阐述,排除。故本题选B4. 19世纪,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总是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
6、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所体现的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A. 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了奴隶社会B. 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C. 他们在劳动中平均的分配劳动产品D. 生产资料都归集体共同所有和支配【答案】B【解析】【详解】A: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同时,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没体现奴隶社会,排除A。B:非洲的布须曼人围猎巨兽时,全体出动,男子当猎手,妇女、儿童、老人从旁呐喊助威、围截。这体现了他们在劳动中的关系是相互合作的,B正确。CD:材料强调的是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没体现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也没体现生产资料都归集体共同所有和支配,CD排除。故本题选B。5. 原始社会的
7、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石器的制作迈出改造自然第一步从利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家庭劳动取代氏族劳动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石器的制作发生在旧石器时代初期,排首位。:从利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发生在旧石器时代发展中期,排第二位。: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排在第三位。:家庭劳动取代氏族劳动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排在第四位。BCD:原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此过程正确的排序是,BCD三项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点睛】6. 下列事件按因果排序正确的是( ) 私有制产生 剥削产生 生产力发展阶级
8、出现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个体劳动盛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个体劳动的盛行,造成私有制的产生,剥削进一步产生,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故正确的顺序是。故本题选A。7.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认识正确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个体劳动的
9、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私有制会永远存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正确,错误。:私有制出现后,贫富差距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社会产生,可见,私有制的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正确
10、。:私有制不会永远存在,该选项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故本题选B。8. 文明之初的阶级与国家,是指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时期的阶级与国家。在这一时期,阶级和国家刚刚形成,阶级的划分、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国家机器的专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殊性。下列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的有(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阶级是在国家产生之后产生的 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发展,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必然遭到
11、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其阶级的利益,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暴力机构,包括军队、法庭、监狱等。这样,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符合题意。: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建立暴力机关第一个类型的国家出现,所以阶级是在国家产生之后产生的说法错误,错误。:题干要求的是反映阶级和国家关系的内容,选项内容没有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 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12、的重要保障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符合题意。: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说法错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13、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一一奴隶制国家产生了。10. 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但是它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很大提高。由史实可见,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当看( )A. 是否存在着阶级B. 是否存在着剥削C. 是否存在着私有制D. 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D: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一制度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ABC:是否存在着阶级、是否存在着剥削、是否存在
14、着私有制,都不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ABC排除。故本题选D。11. 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主要原因在于( )农民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劳动工具农民阶级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农民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说明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
15、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正确。:封建制下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所以农民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的说法错误,应排除。: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说法正确,但不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 在13世纪,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说明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A.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B. 君主专
16、制、等级森严C. 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D.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答案】B【解析】【详解】B: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这表明实行君主专制;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表明等级森严。B符合题意。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B。13. 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
17、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农民比奴隶社会的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材料可知,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城市等的发展,从生产力角度看,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看,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社会农民的处境比奴隶社会的奴隶处境有所改善,不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错误。故本题选A。14.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
1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阶级剥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专政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相比的进步性。:资本主义社会仍存在阶级剥削,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民主制度取代了专制制度,平等思想取代了等级思想,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错误。故本题选C。15.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工人一天
19、工资。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而且养活了工人B.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公平交易,互相利用C. 资本家与工人团结协作,共同生产D.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认识,需要考生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一个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明确资本家对工人阶级剥削的内在形式,以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A:否认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不符合客观事实,因此A错误。B:资本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却能创造出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B错误。C: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工
20、人才是生产者,二者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是团结协作的关系,C错误。D: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工人劳动中所创造的一小部分价值,其余大部分,被资本家所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这就是通过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创造的价值。另一种就是绝对剩余价值,这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来实现。 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剥削永远不会停止,有剩余价值产生,就必然存在剥削。科技进步了,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可以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强度的减轻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的榨取。另一方面,劳动强度的减轻
21、和工资的提高,可以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16. 法国的“黄背心”抗议运动,再一次证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仍然解决不了下层多数人民大众的贫困问题,更解决不了人类的公平、正义问题。造成下层多数人民大众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造成下层多数人民大众贫困的直接原因,故不选。: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下层多数人民大众贫困的
22、根本原因,故正确。故本题选C。17.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建立理想社会的思想是错误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源泉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正确。: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材
23、料,正确。:工人运动不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验证,排除。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排除。故本题选A。18. 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某班的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你认为表述正确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三大直接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排除: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正确。:科
24、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错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正确。故本题选C。【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5、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9. 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之一。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
26、经济基础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剩余价值学说(而不是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排除。:“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属于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20. 2018年4月发表的机器人时代的资本主义:21世纪的工作,收入和财富一文指出,技术快速进步,特别是工作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可能对社会、经济与就业带来的长期影响。在机器人时代( )A. 机器人也能创造剩余价值B. 雇佣工人和机器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C. 机器人比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多D. 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
27、创造了更多剩余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A: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机器人不能创造剩余价值,A错误。B: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B错误。C:雇佣工人使用机器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C错误。D:在机器人时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创造了更多剩余价值,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1. 下边是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这一论述的理论价值在于( )A.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28、的必要性B. 论证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作用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D.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A: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B: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B错误。C: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29、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错误。D: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但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2.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下列选项中符合其精神的是A. 改善资本主义弊端B. 迫使资本家向工人让步C. 抵制工业革命D. 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D: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只有推翻资本主
30、义社会都能实现这种决裂,D符合题意。ABC: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改善资本主义弊端,或迫使资本家向工人让步以及抵制工业革命,AB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点睛】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
31、标。23.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在这里,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消灭资本主义社会B. 建设社会主义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 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ABC: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目标的一个个阶段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A、B、C三项不合题意。D: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4. 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
32、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说明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仍有其缺陷不能逆转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说明在实际的斗争中仍需追寻新的理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苏联的解体表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性,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正确。:苏联的解体有其国内国际复杂的原因,不能以此得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仍有其缺陷的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理论是科学的,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25. 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 )处于日趋
33、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处于资本主义社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同时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虽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并不是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也没有处于资本主义社会,错误。故本题选A。26.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十分弱小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同帝国主义相勾结A. B.
34、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符合题意。:中国的封建势力(而不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27. 2020年是五四运动101周年,我们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1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可以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35、播敞开了大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现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不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故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故不选。故
36、本题选B。28.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C. 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28年奋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了新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A: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A错误。B: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B错误。C:中国共产党在领导
37、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了主心骨,C正确。D: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D错误。故本题选C。29.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最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
38、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面对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脱颖而出,这是因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正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也发挥过积极作用,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30. 193
39、7年5月,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40、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革命,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错误。故本题选D。31.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 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B. 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C. 工农运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D.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
41、A:土地革命不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A不合题意。B: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B符合题意。C:工农运动不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C不合题意。D:土地革命不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32.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称
42、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 革命的前途不同D. 革命的对象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但不是根本标志,A不合题意。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它们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B符合题意。C: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但不是区分的根本标志,C不合题意。D: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D错误。故本题选B。33. 思维导图是提升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判断
43、其学习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D.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A不合题意。B:通过思维导图中的“南昌起义、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农村革命根据地”看出,本题是强调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B符合题意。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C不合题意。D: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34. 2019年是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欺辱,奴役,凌辱中国人民的历史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条件,符合题意。:1956年底
4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而不是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5. 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任历史的落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肩上。这说明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打破历史规律的结果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进分子的科学理论决定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过程做出的必然选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
46、解】:规律是客观的,“打破历史规律”的表述不当,排除。:科学理论不能起决定作用,错误。: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过程做出的必然选择,正确。故本题选B。【点睛】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
47、上的发展奇迹,充分显示了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36. 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毛泽东以上观点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实践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干了二十来年的革命,我们才制定了
48、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才认识了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没有盲目性,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道路,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37. 高一(5)班同学要在暑假进行红色旅游,他们选好的目标是:两栋房子(中共“一大”会址和遵义会议会址),一条船(红船),两个名城(南昌、延安),一座山(井冈山)。你认为这两栋房子可能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
49、里(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南昌成为旅游景点主要是因为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题目问的是两栋房子,不是两个名城。不合题意。:题文中“两栋房子”指的是中共“一大”会址和遵义会议会址。其中“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延安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题目问的是两栋房子,不是两个名城。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38. 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50、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这一时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说法正确。:当时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说法错误。:在过渡时期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
51、阶级的矛盾,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9.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A. 总路线、总任务B. 轻工业、重工业C. 一化、三改D. 巩固政权、恢复
52、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C:材料里提到的“一只鸟”“一双翅膀”分别指 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符合题意。ABD: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0.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记录
53、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下列词语能够记录“三大改造”时期特征的是“社会主义”“合作化”“公私合营”“过渡时期”“开国大典”“站起来”“一化三改”“共产国际”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过渡期的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这两项均符合“三大改造”时期的特征,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与题意不符,排除。:“共产国际”与“三大
54、改造”无关,错误。故本题选A【点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时间: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标志: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3)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41. 从中华
55、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关于过渡时期说法错误的是A.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B. 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C.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因素D. 个体经济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答案】A【解析】【详解】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不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BCD: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我国具备了过渡时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56、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因素,个体经济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等,B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故本题选A。【点睛】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42. 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A. 19531956年B. 19561966年C. 19491953年D. 19451949年【答案】A【解析】【详解】A: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
57、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19531956年的历史资料,A符合题意。BCD:公私合营发生的1953-1956这一阶段,BCD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3. 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A.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B.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A: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A不合题意。B:农业比重降低不意味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错误。C: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
58、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44.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变形成并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59、,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较快发展,正确。:试题指向经济领域,“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变”这不属于经济领域,排除。:试题指向经济领域,“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不属于经济领域,排除。故本题选A。45. 邓小平所指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不但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形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的观点表明社会主义改造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迎合苏联的需要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
60、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两项符合题意。:该选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没有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项不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迎合苏联的需要,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故本题选C。46. 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以下关于我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表述正确的有党的基本路线是其转变的指导
61、纲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这一转变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过渡时期,巷路线是其转变的指导纲领,错误。:这一转变实现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表述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错误。故本题选C。4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
62、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B.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A: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错误。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B错误。C
6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C错误。D:1956年,我国顺利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确立了社
64、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4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 )成为崭新的历史课题。A.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B. 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答案
65、】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崭新的历史课题。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A正确。B: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鲜明主题,B不符合题意。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课题,C不符合题意。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回答的课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
66、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
67、了科学发展观。49.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内原因是()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中苏关系决裂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设问要求选出“国内原因”,“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都是中国国情,符合题意。:“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
68、点和错误”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外部因素,不是国内原因,排除。:“中苏关系决裂”是中苏关系的变化,属于外部因素,不是国内原因,排除。故本题选B。5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C【解析】【详解】C: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69、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符合题意。ABD:ABD均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虽然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认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把“变”与“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变化”的主要矛盾与“不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
70、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51.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海啸,已演变为经济危机,此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演变之快、影响之深超乎预料,它使许多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问题和困难。(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过剩。(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解析】【分析】本题以由
71、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海啸已演变为经济危机为背景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详解】(1)本题属于简答题,准确调动课本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相对过剩。(2)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导致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
72、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相对过剩。5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而实践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仿佛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的。【答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
73、盾产生,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解析】【分析】本题以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化设置情境,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调动教材知识,理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脉络,具体分析如下: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74、国确立,旧的矛盾已经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产生,我国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所以,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分析说明题。回答材料型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本题知识角度已经给出)。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细化知识要点并确认)。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
75、,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53.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答案】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
76、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问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诞生的重大意义。本题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题属于简答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整合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要从四个方面找到切入点。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包括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区域范围等。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把设问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寻找意义。